我对天涯社区是极有感情的。当年正是通过在天涯上写帖子而极偶然地进入了现在的新闻行当。
我曾问过天涯社区的创办人邢明,天涯社区何以能度过互联网的潮起潮落,保持七八年来“红旗不倒”的原因。曾是摇滚青年的邢老板解释,那是因为当时确实手紧,加之也没很好的赢利模式,于是干脆把社区交给网民自行管理,于是无心插柳,没曾想却搞出了一
个百花齐放的网上家园,并且在苦撑多年后,拿到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谁知就在这时,却发生了天涯域名之争。域名之争缘于邢明、田英两人就天涯域名的归属有所异议,因当初协议是口头商定,于是出现了分歧后,彼此理解不同,协商不下,终于撕开了面皮。谁是谁非,我没作调查,没有发言权,所以还是纸上谈兵,找个经济学理论解剖一下邢、田之争的真实案例。
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其《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一书中,有一节讲到内生交易成本和道德风险。杨小凯认为,在道德风险模型中,两个贸易伙伴之一的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生意的好坏,而另一方却又无法准确地观察并评判对方的努力程度,这便意味着,存在着因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于是商品或服务的相机合约便是必需的避险手段。
当然这理论没我表述的这么简单,光数学证明就好几页,但道理说白了,就是如果想避免合作伙伴间存在的道德风险,那就得先定规矩后办事,一切以字据为准,否则无论何时,大家都会觉得对方有对不起自己的嫌疑。
不过从经营角度来看,经此一战,天涯的知名度再次提高,出现了溢价,应该对邢明、田英来讲,都不是什么坏事。(作者为本报华南分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