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英才杂志:他们为何最终要选择放弃高薪的职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1:14 《英才》

  策划•天下工作室

  主笔•本刊记者 朱雪尘

  开篇

  企业花在人力资本上的平均开支为36%,

  但是,你可否知道:

  39%的人对于培训和发展不满意,

  37%的人对于福利不满意,

  36%的人对于参与水平不满意,

  ……

  你的心里长了虫子,

  就是不想在老地方再呆下去。

  你要做回自己,

  成功不是累赘;

  做自己,

  百万年薪我都放弃;

  做自己,

  路更广阔,人生更有意义。

  你到底想要什么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究竟哪个才是你自己?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读完之后或许会有所感悟。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国王要征讨另一个国家,一位大臣谏阻不成,结果国王出征导致惨败。不仅如此,国王沦为奴隶,而这位大臣却没有抛弃他的国王,在敌国三年间忍辱负重,终于保全国王回国。

  此后,这位狂放的国王,一改以前的傲慢,筑城立廓,发展生产,终于在20年后,歼灭了敌国。然而,在庆功晚宴上,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却悄然出走,乘舟覆还,远遁他乡,随后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号称陶朱公。这位大臣后来被称作“中华商圣”,他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范蠡。

  或许人们会说,范蠡是害怕“鸟尽弓藏,兔死犬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可能如范蠡、张良这样的人人生终极目标并非功名利禄,这些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那种自由自在,浪迹天涯的生活,更能满足他们不羁的心。

  虽然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本上的平均成本为36%,但是在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美世咨询公司的调查中显示:只有61%的人对于自己在公司的培训和发展满意,也只有64%满意自己的参与度。而这些正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公司的一些核心人才流失。

  现在也有很多人,他们抛弃已有的成功,重新开始自己的另一个生命。无法否认的是,这种人还是需要一点胆识的。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年少时曾被荣幸地选为维也纳民众自发游行的旗手,这是当地学生梦寐以求的光荣任务。可是在游行中,他却突然转身把旗子交给身后一个高壮的同学,随即脱离游行队伍,转头回家。

  杜拉克所做,无疑挑战了主流和传统,但他的挑战不是冲动或者害羞所致,因为杜拉克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人们对于现状的不满而否认很多人对于企业感情上的依赖,美世咨询的调查显示,虽然对于培训和发展的不满意度达到39%,但是只有20%的人考虑离开企业,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忠诚,才让一些人对于现状不满,他们心理上需求更为强烈。

  东明成功心理咨询专家胡凡咨询过很多彷徨的人,他们面对人生的选择彷徨失措,他们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做自己,还是做别人认可的自己。

  胡凡告诉记者,有两种人会抛弃自己的成功,一种是因为境遇所迫或冲击,另一种是性格使然。而我们前面的两位主人公可能都是属于后者。

  那要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心里空洞,找到自己的需求呢?你可以面对镜子,静心想象五年后的自己,你希望看到怎样的你?而你又从现在的情况估计你五年后你会怎样?两者是否冲突?从中你会发现真实的自己。

  另外,胡凡认为,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轻易决定,最好作较长时间的考虑。静下心来,选择新道路的优势和劣势,最好用笔写下。做一个充分的对比,作出不会令自己后悔的选择。

  许多人认为,做自己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做自己的前提条件,一般人都会为五斗米折腰,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如果你一直把现在所有的好都揽在自己身上,不能放弃就永远不会自由的生活。正像张醒生在选择不做经理人时所说:“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永远都是有得有失。”没有舍就没有得。

  此外,人们也常常会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工作,造成职业枯竭,因此错误地认为辞去厌烦的工作,就是找到自己心中的空洞。胡凡说:“做自己不等于逃避,如果你因为没有充分估计困难而导致失败,那么会更加重心理负担,做自己之前,必须要知道能承受的失败是多大。一旦决定就不要后悔。”

  如杜聪绝然放弃高薪的职位,如梁冬完全放弃本行改投互联网,确实不容易,也不甚多见。其实,很多平凡的人还是没有勇气和过去说再见,很多人还是两者兼顾,比如拍照片的罗红,喜欢足球的朱骏,演话剧的李风,陶醉于歌声中的冯宝宏。他们给出了人们活出自己的另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其实,快乐是人生的高境界。

  找自己>当权力与荣耀让人找不到自己

  卸下明星主持的光环

  梁冬 不愿被迫收场

  梁冬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31岁

  经历: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现职:百度公司副总裁

  追求:要自己想要的状态

  百度副总裁梁冬有两次哭得很伤心。

  第一次哭得有些尴尬。大学毕业的分别,兄弟们抱头痛哭,挥泪校园,在倒车镜里梁冬还看到自己的泪光,但忽然想起毕业证还放在宿舍的桌子上……

  而第二次却哭得痛快淋漓,那是在离开凤凰卫视的时候,梁冬泪流满面,他说因为“一个时代结束了” 。

  “隅居”在百度10平方的办公室,显然比不了凤凰卫视几百平方米的演播厅,这里没有绚烂华丽的灯光,没有婀娜多姿的美女,更没有响当当的名望,但梁冬喜欢把他的办公室叫做自己的“阁楼”。

  虽然梁冬对于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但是依然令人觉得担心。哪个工作一年可以有一半的时间周游世界,而且还能轻松地获得凤凰卫视百万年薪?恐怕这是很多上班一族到死也难以实现的追求,而梁冬却把它们统统丢弃了,这不免令人想到钱钟书笔下《围城》的味道。

  梁冬有他自己的理由:“任何事情都有轮回,每年都有春、夏、秋、冬,所以人总要走到冬天,因此,你会更加珍惜春天、夏天、秋天,在冬天的时候,你知道收场是必须的过程。”

  梁冬的悲观让人透不过气来,可他却说,“正因为你懂得了终极的悲观,才在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去尽情的生长、体会、享受。”他不愿意见到被迫的收场,不愿意见到冬天的到来。

  一夜成名

  梁冬祖籍广东,因父亲是军人,小时候是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梁冬说他喜欢呆在爷爷身边,只是在思念父母的时候,才会回家住上一段时间。

  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学生通讯社风起云涌,梁冬被好友董家耀拉着加入了广州学生社(广州当地的一家学生通讯社),后来又和董一起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而正是当初学生记者的那个机缘改变了梁冬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梁冬很幸运地进入了凤凰卫视,更在1998年来到了香港凤凰总部,至此开始了他的凤凰之旅。

  突然有一天,一个机会跳到了一直做幕后工作的梁冬面前。台里需要一个节目主持人,两个条件:第一,对节目概念有所了解,第二,普通话不标准。梁冬觉得自己能行,还真就干上了。

  在凤凰卫视第一次主持的节目,竟然是师姐鲁豫成名的《凤凰早班车》。鲁豫每次准备节目是早晨5点钟起床,而梁冬则整整提前了2个小时起床准备。

  第一次直播,梁冬就犯了作为主持人的致命错误。节目还有3分钟才结束时,他就对观众说“咱们明天见”。主编冲进来告诉梁冬 ,还有两条新闻没有播。梁冬难堪地回到镜头前:“不好意思,这里还有两条新闻。”回家后,梁冬恨不得自己撞进马桶让水冲掉。

  在主持节目的两周时间内,梁冬如履薄冰,最后甚至有些心灰意冷,想转行。“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很热,我就想加入网络的热潮。”但后来老师的一句话让梁冬决心留下来。

  老师告诉梁冬:如果他作为一个失败的主持人离开这个行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一个英名。“‘你在哪里跌倒要在哪里爬起来’。于是就爬了,终于爬到了一个不是最差的主持人的角色,证明给大家看。”梁冬很感谢老师当年的棒喝。

  主持《娱乐串串烧》,梁冬就像一座沉寂多年的火山一样爆发了,并一夜成名。然而,此刻梁冬却对人生有了更多的反思。

  30岁的反思

  30岁生日,梁冬是在首都机场度过的。那天,他准备飞回广州,以一场高尔夫球赛度过自己30岁生日,但是不巧遇上大雾,雾把梁冬逼到机场的茶餐厅里,逼着他“胡思乱想”。

  “我在想,一个人活到30岁的时候,他应该给自己一份礼物,听一下自己心里面的声音,觉得如果只能做一样,做行销是比做主持人于我而言更重要。”

  梁冬那时有些厌烦了娱乐,“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做娱乐节目本身,已经开始越来越八卦,只要道听途说就可以把节目做得收视率很高。我觉得这种事我能干,但是不是我想要的状态。”

  梁冬说:“我还和当时的女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我说我就是想做一个娱乐厨子,炒盘回锅肉。”他半正式地讲起自己过去的故事。上大学的时候,北京广播学院有很多美女,但是梁冬都不敢看,因为自卑。那时梁冬就想,有朝一日要做一个工作,能直勾勾地看美女,而且可以调侃她们,还能挣钱。“到后来,全中国最重要的选美赛事有一半都是我主持。”

  缘起缘灭的轮回

  事情总是这样奇怪,当梁冬再次回到北京,选择的房子竟然和当初毕业时在凤凰打工租的房子相距不过500米。绕了一个大圈,梁冬又回到了起点。

  梁冬喜欢一句话:“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梁冬的祖辈都信佛,他也信,“所有的缘都是跟你的心念有关。”

  其实,梁冬和互联网结缘很深。早在2000年时,梁冬就认识了很多华南的互联网人,而作为圈子里惟一的非互联网人,主要在谈论他非常感兴趣的娱乐经济。2003年时,梁冬又作为顾问,帮助动感地带、腾讯、百事可乐做有关行销的工作。而在2004年的时候,虽然收视率没有下降,但梁冬投入到节目上的时间已经不多。

  “那时候,我觉得我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我跟凤凰的刘老板聊的时候,我说我很愧疚,但是我内心已经清醒地觉得这不是我要追求的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李彦宏。“当时百度邀请了很多媒体人去青岛玩,我就和李彦宏聊了5分钟,我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说的每一句话,你听着不觉得怎样,过一会儿,你会觉得这话很有意思。”但是,那时梁冬还没有决心加入百度,他只想做个顾问,然后浪迹天涯,做有关中医的事情。

  “可是,李彦宏坚决不同意这一点,他说做事情要专一,任何事情不投入百分之一千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是一个互相观察的过程。“很多人都觉得梁冬进入百度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事实上李彦宏花了很长时间来观察我,安排了公司所有的高管来跟我认真地聊天,我们开了很多次会议,他确信我是能够胜任的,然后才提出来的。”

  在百度,梁冬重新整合了市场部而且想在大厦上立块广告牌子——“百度活在理想中”。这是百度抑或是梁冬的写照。

  杨子 片酬比腕儿高

  文•本刊记者 王颖

  杨子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30岁

  经历:中国巨力集团CEO

  现职:演员

  追求:扮演自己

  开亚洲惟一的超长悍马、用22万美元一只的VERTU手机、戴46亿年前的祖母绿的戒指,在一位名叫杨子的CEO身上有太多让人说道的“卖点”。

  这位集奢华与时尚元素于一身的年轻人,不仅仅背叛了他的事业,也背叛了他的家庭。

  杨子所在的巨力集团做的是军工产品,它是世界最大的吊索具企业却很少有人知道。正因为此,杨子的第一次出镜显得不那么容易:他连续向集团董事会递交了4份请假申请书,董事会反复研究才批准,并且叮嘱他“有些镜头要注意形象”。

  杨子的CEO身份倒是让剧组的道具省了不少心:需要扮演绅士时,杨子有一衣柜的阿曼尼最新款西装;需要跑车时,他随便就开来一辆保时捷跑车。

  他自己每天的睡觉时间很少。晚上常常是通宵的拍戏,睡一小觉之后又得处理公司的事务,还得背台词。好在现在的办公设备发达许多,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传真机不断地接收公司的信息,六个助理伴随左右、随时待命。

  自打因主演第一部电视剧《青花》,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杨子已正式对外宣布他弃商从影的计划,2006年他将拍摄4部电影、160集电视剧,自称可能是明年中国最高产的影视剧演员。

  自称对钱淡泊的杨子,却很在意自己的片酬,强调自己没有白干,更没有花钱买角色。在演了几部戏后,杨子得意洋洋地宣称,“我现在的片酬比某些腕儿还高。”

  第一次演戏就获奖,这给杨子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以前的奖都是公司的,只有这个奖是我个人的。”这也让杨子一下子掉进演戏的“蜜月期”。

  张醒生 经理人“出逃”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张醒生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50岁

  经历:爱立信中国区总裁、亚信集团CEO兼总裁

  现职:盛禹铭集团董事长

  追求:自己做主

  离别亚信集团总裁职位近3个月后,刚满50岁的张醒生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深深的一鞠躬,双手抱拳向记者作揖,一身休闲装扮的张醒生似乎刻意要流露年轻的气息。

  在爱立信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张醒生是个腕儿;到亚信任CEO兼总裁,也没有人敢轻视他;可是,如果说自己做网游,他只能说是个“小字辈”。然而,张醒生希望重新找回自己的年轻。

  不知道是不是给别人打工厌烦了,老张终于出来独闯天下。“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就像做一个保姆,尽力尽职是你分内的事情。但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自己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个真正的决策者。”张醒生说。

  记得在几年前《英才》采访他时,张醒生还对作为职业经理人充满信心。但作为职业经理人,张醒生在爱立信、亚信受到限制颇多。张醒生必须同时面对经营业绩和公司发展的双重考验,以至于有时候,张醒生并不能最后作决定。这次“出逃”或许才是多年积累下的“怨气”的真实反映。

  重新创业,张醒生选择了告别职业经理人生涯,担任盛禹铭集团董事长。而做职业经理人的老板或许会更了解职业经理人,这可能是张今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找使命>当金钱与地位无法填补内心的焦灼

  放弃高薪的外国银行副总裁权杖

  杜聪 为艾滋孤儿奔走

  文•本刊记者 李占舟/图•钱东升

  杜聪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38岁

  经历: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曾任法国某银行副总裁

  现职:智行基金会主席

  追求:救助生命

  “我不能,我不能,我不能没有钱。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太孤单。” 一首歌这样唱道。英雄稀缺的大众狂欢时代,似乎只有金钱、权力才能让人一呼百应。

  然而,人群中不显山露水,甚至略显羞涩的杜聪,放弃一家法国银行副总的高薪职位,义务为救助艾滋孤儿奔走。

  又一个艾滋病患者去世。杜聪记得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男人,记得他的溃疡、腹泻、低烧,记得他的欢笑和呻吟。

  临死前,他把孩子托付给杜聪。想到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杜聪就想大哭一场。为了去看一个孩子,和孩子说句话,聊会儿天,他常常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车。“这值得,我的行动可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

  看见人间最大的悲剧

  杜聪本人的人生轨迹也因为这些孩子改变。2001年,他正担任一家法国银行副总裁,得知河南艾滋病村一些消息后,他亲自前往。“我看见人间最大的悲剧,很多人死得毫无尊严,他们的生命被忽略掉,很多孩子没有父母照顾。如果我不能全心投入救助,就像看见大火在烧,浓烟滚滚,却不能去扑灭,只能绝望地看着一切毁灭。”

  也许那时杜聪头脑中闪过儿时的一个景象。念小学时,祖母常带他吃点心。每次路上遇到乞丐,祖母就给他几枚硬币,让他送给乞丐,并嘱咐他,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别人。“他们需要帮助时,我有机会提供帮助,这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

  在那个村庄的玉米地边,杜聪和同去的几个人抱头痛哭。他决心辞职。“我做事情都经常问最后的结果,而不是问方法,不是问第一步怎么做。”

  辞职时,家庭也反对过。父母担心他做一份没有薪酬的工作,生活和前程会不会出问题。但他们没有怀疑救助艾滋孤儿这件事的意义。“我的母亲、妹妹都是佛教徒。我不是佛教徒,不过很欣赏佛教教义。我就用佛教的观念说服他们:积善因,得善果。从小,父亲就对我很有信心,给我很大自由度,这次看我很坚决,也没有多说。”

  “我还是放不开”

  可能是陷得太深,有几次杜聪差点崩溃。在艾滋病患区看到的恐怖景象紧紧缠绕着他,做噩梦是经常的。“我还是放不开。”

  杜聪放不下。“艾滋病人的孩子可能要再生存几十年,如果无人关心,他们中有些复仇心理很重,一旦变坏,会影响社会几十年。”

  艾滋孤儿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的越来越多:学费,找工作,心理支持。杜聪说,我们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做。不过,最让他沮丧的是,有些孩子很倔,铁了心去打工,不愿读书。

  “这些孩子辍学率很高,他们只能呆在家里。资助他们重返校园,将来才能自力更生。”

  但是,目前全国7.6万艾滋病孤儿中,智行基金会“只救助了3000多个,钱永远都不够用。不过,现在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也没有雄心救所有的孤儿。”

  在银行的工作经历,让杜聪的救助显得与众不同。在商业环境中,讲效率和回报,而“捐助艾滋孤儿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捐助最多的孩子。同时,我们强调把智慧与慈悲,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天天抱着孩子哭,救不了他。要制定制度来约束救助,达到救助最大化。要用智慧做慈悲的善事。”

  问到会不会放弃救助孤儿时,杜聪提高声音,激动起来:“我是有了以前10年赚的钱,才能现在做事。如果不影响救助孤儿,将来会考虑找份有收入的工作。目前,还没考虑。当初,我为这个放弃了所有,现在不会放弃这个。”

  有个朋友捐钱给艾滋孤儿,杜聪表示感激。那朋友说,“要感激你啊,杜聪,你做了我不能做的事。”杜聪自己则认为,“我的作用,只是像把硬币从祖母手中接过来,代他们走了一点路。”

  上次做体检,杜聪查出血糖偏高。性格上的内向与温和,也可能让他承受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压力。他担心,有一天,自己会受不了。

  找快乐>当追逐快乐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授权一身轻

  罗红 随时消失的老板

  文•本刊记者 王颖/图•四海

  罗红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38岁

  经历:1992年创立好利来,1995年重拾起相机

  现职:好利来董事长兼总裁

  追求:生命的愉悦

  一走进罗红的办公室,满眼都是他的巨幅照片:骑着马飞奔的、开着越野车溅起水花四射的。最大的一张罗红显然最为满意,夕阳西下,他穿着一身黑衣、戴着西部牛仔帽,倚在越野车上眺望远方。

  17岁就开始出外谋生的罗红,最初从事的就是与摄影有关的照片冲洗。攒的第一笔钱罗红就用它买了一台理光相机。也许从那时起,摄影情缘就已经流淌在罗红的血液里。

  1995年,创办好利来三年之后,一次偶然的外出摄影,让罗红又重温了儿时的旧梦。这以后,不仅是他自己,好利来的副总裁们都多次和罗红一起出过远门,“因为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为了能拍到好片,罗红曾身处海拔4400米、温度达到零下16度的贡嘎山里,每天吃着大白菜和清炖羊肉,一等就是三天三夜。

  “只有平凡的视角,没有平凡的人和事。”这是罗红开始摄影的第一个体会。不知不觉,他在10年里走过18万余里,摄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最难忘的一次拍摄

  今年初的一场大雪过后,罗红和一帮朋友赶到山西一个偏僻的小山庄,附近的居民却几乎没有人知道有天鹅的存在。找了整整一天后,终于,一大群的天鹅出现了,满眼都是白色。

  罗红兴奋得在雪地里连打几个滚,当他按下快门时,手指甚至都在发抖。拍到第三天,看着天空飘着的雪花,同去的几个朋友都开始撤了。谁知,当天下午太阳开始露出光芒。

  “我飞奔上车,赶往湖边,水塘里面的天鹅开始展现出各种姿态。”罗红边说边比划着,仿佛又回到那如同梦境的地方。

  一阵狂拍,两张2G的存储卡很快就满了,仅剩的一名同伴赶忙帮他导卡。这时罗红的手机响了,先行离开的那帮朋友正在翻越秦岭,谁知大雪封山。他们回头一看,是万丈光芒。电话里,这几个朋友悔恨得都想跳车。

  “人有时候还是执著一点好。”罗红认为自己极富激情,但在工作中并不能完全释放,在摄影的过程中,他这个“发动机”将能量全都释放出来,所以只会越转越快。

  最大的收获

  摄影让他学会了去授权,让部下更多的承担责任。

  最开始要远行的时候,罗红特意买了个卫星电话,万一公司有重大事件,可以及时通知到他。“谁知,我带了两次,却一个电话也没有。”罗红说,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地球缺了谁也一样转。现在的他,甚至有时手机都不开。

  有一次,罗红外出回来,一件亟需解决的事情在等着他拍板。罗红大发雷霆,他告诉手下“我随时都会坐飞机,随时都会没了,如果罗红没了,这个公司全都不转了,你们全都是一帮笨蛋。”

  “很多企业家越做越累,我觉得是越做越轻松。”罗红说,明年他就要把总裁的职务让给一个32岁的年轻人。

  0.5P

  朱骏 身家亿万的总教头

  文•本刊记者 王颖

  朱骏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38岁

  经历:第九城市董事长

  现职:兼任上海九城队总教头

  追求:球场的快感

  朱骏目前有两项事业,“第九城市”和“上海九城队”。

  他们并不是一个集团下的两个子公司,一个是成就了朱骏成为亿万富豪的网络游戏公司,一个却是从中国足球丙级联赛一路成为乙级联赛冠军、2005年刚成为中甲一员的足球队。

  朱骏也因此有了两个称谓——董事长和总教头。“总教头”似乎是朱骏更为喜欢的称呼,在球场上也更能看到朱骏激情澎湃的一面。

  无论是大小赛事,这位董事长都会亲临现场,即便在“第九城市”上市前的关键时候,朱骏依然出现在球队冲甲的现场。九城队每场比赛的出场阵容和战术也都由朱骏自己决定。

  每天上午,朱骏会跟着上海九城队训练,然后才赶回公司上班;他保持着每周踢一场球的习惯,他的位置是前锋;打队内对抗赛前,朱骏会事先下达命令:“谁不对我用狠劲,我就罚谁的工资。”

  如果不是有体能测试这道门槛,朱骏一定会自己上场踢那么几分钟。他甚至开玩笑说,“我想去和中国足协商量一下,破破例,让我每场上个10分钟,我想别的球队不会有意见吧,这等于他们十一个打我们十个。”

  没错,朱骏喜欢的是参与其中的快乐,他甚至不喜欢看足球的转播,对中超和国家队也不怎么感兴趣。

  这个从小都没有碰过足球的董事长是怎么迷上足球的呢?这还源于五六年前朱骏参加了上海市三资企业足球赛,不错的战绩一下触动了朱骏的神经,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与一般的老板舍得砸下重金,玩就玩最好不同,朱骏却喜欢看着球队成长,一步步升级的过程,“这与网络软件的升级一样,让人愉悦。”

  朱骏用个人资产的一部分建立起一支球队,在他看来,“球队是我的精神寄托,这和普通人爱掏钱看电影没什么区别。”

  李风 演出人生百味

  文•本刊记者 王颖

  李风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50岁

  经历:供职政府三年,自费留学日本、美国,毕业后经商至今

  现职:北京大江投资公司总裁

  追求:做有文化的商人,有钱的文化人

  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李风和朋友们在酒吧里聊艺术,忽然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组织一个剧社?”大家一拍即合,枫叶剧社由此诞生。李风也多了一个名号——社长。

  李风是话剧迷,也酷爱音乐、舞蹈、绘画。看过的每一场演出的票根,李风都要仔细地收藏着,至今已经有100多张。“每看完一部好的话剧,就能让我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心情舒畅。”

  平均下来,他每个月会看两场演出,“这会让我一直精神充沛,并且比一般的生意人内心更为纯净。”

  约李风采访的时候,本想在晚上,他说:“如果这是你的工作,请把时间定在白天。”事后才知道,长期以来李风有一个习惯:从不在晚上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他把时间都留给自己看书、欣赏艺术、会友,其中有一大帮是艺术圈里的朋友。

  朋友、朋友的朋友一个个加入,社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李风却还在坚持。“在国外有很多的业余剧社,国内却寥寥无己。”算上枫叶剧社,目前北京只有四五家民间业余话剧社。

  如今,枫叶剧社在经历了几次起伏之后,正在排练着一个名叫《北京,北京,我爱你》的话剧,是由李风亲自策划,剧社成员共同创作的。讲述北漂一族的生活,很有普契尼“艺术家生涯”的现代中国版的味道,过年后就会上演,这也将是枫叶剧社成立以来的首场演出。

  在李风的家里,墙壁上、镜框里、水杯上,四处都是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梦露?”李风说,“我其实只是特别喜欢美国上世纪60年代那段历史,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历史,喜欢作为那个年代悲剧人物的梦露。”

  冯宝宏 花多少钱买不来的梦想

  文•本刊记者 王颖

  冯宝宏背叛成功档案

  年龄:49岁

  经历:17年前放弃铁饭碗,只身投入商海

  现职:山西富瑞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裁

  追求:大歌大台

  初次见面的人,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他递上来的特殊名片。

  身材高大、嗓音宏亮,是冯宝宏特殊的名片。另外,他还会递出一张音乐唱片,里面收录了冯宝宏自己录制的16首中外名曲,只有封皮上的联系电话提醒着大家,这是一张名片。

  冯宝宏何许人也?在他名片的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他是商人,还是歌唱家?”

  他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副总裁,确实是商人;他曾与多位歌唱家同台献艺,并已经与华谊唱片签约,也算得上是演艺圈里的一员。

  今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打擂赛上,冯宝宏与一位名叫程曦的奥地利女子组成了“缘分组合”,很多人因此记住了他。他自己,也通过这场比赛实现了在交响乐团前放声歌唱的宿愿。

  冯宝宏喜欢“大歌”,也就是美声唱法;喜欢“大台”,就是交响乐团伴奏。“面前是80人的中央交响乐团,场下坐着李双江等评委,我们穿着肚兜、挽着白头巾,唱‘为祖国干杯’,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冯宝宏说,他每看一回重放,都会激动一次。

  从13岁开始,冯宝宏就开始考各种文工团,考了整整四年,却因为当时的成分问题被拒之门外。但音乐也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敬仰。

  在一家中美合资的煤矿工作时,因为冯宝宏指挥了一场圣诞节的音乐会,外国专家尊敬的叫他“冯先生”;在生意谈判时,因为价格问题双方陷入僵局时,冯宝宏开始跟对方聊

京剧、聊音乐,气氛一下子缓和。

  如今,冯宝宏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一场专场音乐会。“这一天不会太久。”冯宝宏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