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微利时代的企业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3:51 中国经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金碚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05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显示:虽然中国上市公司本身的竞争力在加强,但是总体上不如非上市公司,尤其在规模经济不很明显的行业,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并且上市公司的总体表现为竞争力两极分化严重,上市公司占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垄断型和资源
型国有企业。

  所以目前公司上市融资并没有产生更高的资金盈利率,相反在总体上降低了资金的盈利率。

  上市是企业竞争力的强化剂还是销蚀剂

  “我们不是把好的企业都上市了吗?但为什么在竞争力的比较上,它的表现却反而不如上市公司?”

  其实这个现象是可以理解、可以解释的。首先,上市公司并没有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努力放在提高企业效率,特别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上。企业成功上市后,往往自认为获得了融资特权,并且将融来的资金视为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使上市公司资源稀缺性大大降低。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损害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理念。

  另外,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水平,严重落后于公司上市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后对管理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在上市融资之前,当时企业的资金规模还相对比较小,那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能力还能够跟上,能够使企业资金获得比较理想的盈利水平。但是一旦公司通过上市,资金规模短时间内突然扩大之后,它的管理能力,特别是高层管理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可以这样说,许多上市公司掌握着大量资金,却缺乏有效利用资金的能力。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公司上市既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强化剂,也可能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销蚀剂。我国上市公司制度和

股票市场制度,还要进行重大改革,上市公司不应仅成为享有融资特权的企业,融资不是收入,而是一种责任,公司股票上市成功绝不是胜利,而是一种负债。如果不能够树立这样的理念、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这种公司上市销蚀企业竞争力的局面。

  微利时代的挑战

  无法回避,现在我们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微利的时代。该如何看待现在的微利现象?

  分析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正确认识微利和竞争力的关系。整体利润的下降未必表明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大家知道,微利表明竞争的加剧,微利本身我们要做科学的分析,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来研究微利问题,微利也表明中国企业血拼式的竞争走向终结,不能再用大量低价的资源扩张规模。同时,也表明

中国经济的增长接近资源约束的边界。根据我们的分析,利润率比较高的一些企业,大多集中于资源型和垄断型的产业,但我们要充分了解到,未来主要靠规模竞争力的优势,要转化到主要依靠效率竞争力的优势来体现企业的竞争力,这个在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

  对一般的竞争性产业而言,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我们要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环境下、市场状态下进行经营和管理,这个时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上市公司之所以利润率下降和它的管理能力跟不上有很大关系。第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微利困境的一个最根本的办法。

  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正进入一个企业竞争力突变的时期,所谓突变时期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将要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过去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资源而获得规模和竞争优势,现在的竞争力方式要逐渐转化为通过更好的节约资源获得竞争力,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的关头。

  第二个重要表现是,中国企业获得竞争力要从主要依靠利用低价资源来获得竞争力,转变为有能力利用高价格的资源来获得竞争力。我们知道,过去中国企业竞争力依靠大量的使用低价格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还包括土地资源。那时,能够获得低价格资源的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但将来要逐渐转化为——看这个企业能不能有能力利用价格比较高的资源还能够获得很强的竞争力,如果可以,这就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企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