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整体的被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4:2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何宝荣

  北京报道

  纺织行业的“热闹”还没过去,中国的家电制造商又要开始“认真研究”欧盟将于今年8月份开始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根据此指令,每出口欧盟一台彩电或者一部
手机将被征收大约1—20欧元,一些大型电器还会更高。“中国制造”似乎麻烦不断。

  “中国制造”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只不过现在人们无法判断这个词的词性。而对其中“代工”业务的膨胀可能带来的结果,更是众说纷纭。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认为,虽然目前尚不能判断中国家电企业能否突破“下游围墙”,然而“通过代工,家电行业得到了同国际经济循环结合的机会”。

  《21世纪》:有人曾提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四个行业是:家电业、纺织业、农业和玩具制造业;不过从近期的一些贸易纠纷来看,即便是这四个行业,也是十分脆弱的。你对眼下的家电业状况作何判断?

  徐东生:应该说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环境最近没有前几年那么好,因为前几年从国内市场来讲,产业结构上下游给予的压力不大,原材料供应比较充裕,价格比较低,没有像现在这样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得这样快;从销售行业来讲,大的销售商也没有成长起来,也就是说企业只是和行业内竞争。现在不同了,原材料价格增长很快,流通企业也发展起来了,像国美、苏宁发展得很快,对制造商的压力也很大;从国外讲,外资企业在中国扎根了,他们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总的来说,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也很厉害。企业要不生存下去,要不就被整合掉。

  家电行业很市场化,经济变化很快,企业不进则退,几年时间一家经营强势的企业很快就变成一个经营弱势的企业。从代工来讲也是,企业必须看得远一点,有些东西也不是短期能满足的,包括技术开发实力、销售能力、渠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不断耕耘。

  《21世纪》:在此“代工症结”被提出来,提出者认为中国家电业的脆弱在相当大程度上和“代工”比例高有很大联系。你的看法是?

  徐东生:中国企业在技术能力、资金实力、销售渠道与跨国公司存在差距,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就会造成交易上的不平等。跨国公司在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实现外包,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由资本趋利性所决定的,所以它们才会大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背景给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契机,中国的家电企业就是利用这个国际机会发展起来,通过代工,家电行业得到了同国际经济循环结合的机会,生产规模、制造技术都得到了快速提升,我想可能没有代工阶段就没有更快地发展的契机。广东、江浙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应该说代工形式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但代工形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全是“利好”,一是经济的决定权不掌握中国企业手里,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只占有微薄的一小部分。二是许多不好的东西也转移过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是多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产业,消耗了中国大量的资源,对环境常常是负效应。

  《21世纪》:代工是否成为中国家电企业难以突破的围墙?

  徐东生:确实是很难。企业现在想做自己的品牌,很难、很难。举个例子:在国内做家电品牌,如果要提升销量,就要进连锁店,比如一个店需要10万的入场费,如果进200个店,至少2000万。所以对小企业来说,市场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是企业想做就能做的。

  家电行业是需要大资本运作的,企业没有整合能力的话就没有能力去经营市场。企业要看清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实力,如果企业最终要出售,也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通过资本运作能带来增值,那是件好事。

  《21世纪》:你所接触到的中国家电企业是如何看待“代工”问题?你认为这其中是否潜在着风险?

  徐东生:好多企业都认为代工是必要的,需要通过代工去发展自己、提高业绩。企业需要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如果你没有代工,你就接触不到全球经济,看不到外面的情况,那企业怎么去竞争呢?企业通过代工去学习,企业认识国际经济现状越早,认识规律越清楚,就会尽量避免不利因素。

  不过要知道代工对我们企业哪些是契机、哪些是不利因素。若企业只满足代工,那么企业的经济安全性就很差,订单一旦撤销,企业就无法生存了。

  例如有的企业发现自身规模很大了,但是效益却没有增长。因为企业规模很大了之后就有个很大问题——没有营销这个环节,企业的生命线被别人掌握了,被采购公司掌握了,被大的跨国公司掌握了,它不给你订单,企业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就活不了,其实问题在于中国企业的谈判实力还是不强。所以我认为,代工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修课、一个过程。关键是企业的下一步该怎么做,如何从代工形式到自己主导来发展,如果仅仅满足代工,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21世纪》:这看起来像个局,那些国际大品牌商是布局者,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造者是游戏的参与者,前者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否永远是赢家呢?

  徐东生:事实上,代工对于发达国家本身也是有负面影响的。在发达国家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团,随着产业转移,首先对发达国家本国的就业就会产生影响,工作机会都转移出去了,产业如果实现不了升级,本国的就业就会有压力,特别是在低端制造业的就业问题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外包形式不仅是在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上,在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也会有所发展,举个例子:IBM在全球裁员1万,却在印度雇了1万人,就引起了全球欧美雇员的抗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