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家扩张型中小企业的两次私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8:06 中国经营报

  作者:袁京力、傅乐乐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

  所谓一叶知秋,从下文这家飞速发展的企业寻觅融资的经历中,为资金而发愁的企业或许可得到某些启示。

  对于在深圳一家装备公司工作了近两年的叶桦而言,2005年的工作注定是充满挑战性的。2004年春节过后,他被公司总裁任命为财务部新设的融资项目的负责人。岗位的变迁带来了新的工作动力,也令本想离开这家公司的他选择了留下并最终成为了该公司财务总监。

  由此,这家在装备行业内领先的公司踏上了新的融资扩展之旅。

  资金困境

  与中国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的际遇一样,这家民营企业的十年发展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历经坎坷。

  1993年,这家成立于深圳的公司面临着重重困难。所在的行业在国内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设计单一;资金缺乏,生产规模过小……

  民营企业的生命力犹如野草般顽强。在公司总裁的带领下,这家公司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十年的发展之路,这家公司由一家小作坊蜕变成了行业内的翘楚。2004年,已经化身为一个资产过亿元、销售额突破1.2亿元的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00人。

  公司的业务进入了全面的扩张阶段。然而,公司却逼近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2003年,公司投入了2500万元从意大利和芬兰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并在2004年投入生产。摆在公司老总们面前的严峻事实是:新设备的运营需要足够的现金流;拓展国内外市场需要雄厚的资金。“前两年公司资产扩大比较厉害,欠着原材料供应商的资金大约有几千万元,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叶桦补充说。

  与在成长期受困于资金瓶颈一样,步入扩张期的这家公司同样遭受着资金短缺的困扰。

  银行信贷的紧缩令这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大大减弱。自去年以来,深圳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控制得非常严。

  而这家公司也达到了银行贷款的“天花板”。经过多年的银行借贷,公司的银行欠款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元,这些都有公司的实物抵押为前提的。“公司已经没有可以抵押的实物了,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叶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公司要单独实现银行贷款的空间被堵死了。

  一波三折

  单独通过银行获得资金的门关上了,如果还想从银行里拿钱,这家公司就必须寻求与其他公司合作获得银行贷款。之后,这家民营企业探索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不可取的融资设想。

  公司首先想的是借助担保公司的力量。找到一家担保公司后,担保公司的要价之高令这家装备公司望而却步。“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用为4%,银行利息为6%,银行贷款的成本将达到10%,超过了公司的承担能力。”叶告诉记者,公司选择了放弃。

  此后,新尝试又开始了。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达成协议,拟为该公司提供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的担保,成功后两家平分这笔贷款,但却遭遇了财务部门的反对。在财务看来,这样的贷款模式无法很好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容易因为担保带来连带责任。最终,这个设想也被搁置了。

  两次尝试以失利而告终。这也意味着,公司到了酝酿新的融资方式的关键时刻。于是,就有了叶被任命为专门的融资项目负责人。

  初战告捷

  2005年初,公司选择了走私募的融资路径。在叶的筹划下,这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中小企业选择了私募。

  台湾一家生产不锈钢的大型企业成为了这家装备公司的第一个私募对象。“公司凭借总裁的个人关系认识了该公司,在年初达成了合作经营的协议。”叶回忆说。

  台湾方面根据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批把资金存入内地的银行,并把这部分存款作为银行贷款给装备公司的抵押品。银行根据抵押的存款数量来给这家装备公司贷款。

  在合作前,新引进的投资者对于装备公司的财务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对方看重的是公司所属的行业及公司本身的发展前景。”叶表示,考察之后是一个观察期,对方先是派了一位高管来公司担任执行总裁,其资金的进入与否也将根据执行总裁走上岗位后对公司的评价。

  目前,执行总裁参与公司的管理已经有三个月时间。首批资金已经顺利到位了。后续的资金追加将根据公司的发展态势而定。

  私募资金的进入盘活了该公司的运营。“像我们这样处于扩张期的企业,银行贷款已经达到极限,通过私募,不需要支付利息,而是根据业绩的好坏来支付红利,在不改变股权主导权的情况下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叶非常认可这种融资方式。

  不过,获得的同时也必然有所放弃。“台资进入后,除了利润不菲的利润分成外,行政权和财务权都由中方转移到台方,这对于我们这种创业者对企业未来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毕竟与创业者相比,台方管理者对于市场的熟悉程度还存在差距。”叶补充说。

  梅开二度?

  谈起另一次私募之路,这家民营企业就多了几分辛酸。

  尽管注册地在香港,这家民营企业却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次的融资活动启动得比与台资的合作还要早。”叶无奈地表示。原来,凭借在香港注册的优势,这家民营企业最先接触的是香港的风险投资者。目前,公司正在与一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谈引进风险投资的计划。

  然而,初步的接触没有擦出“合作”的火花。“对方在初看了财务报表之后,就停顿了下来。”叶说。风险投资者要求这家民营企业把经营指标搞上去之后再谈合作事宜。而公司也开始了改变,“为了能把这次融资化为现实,目前公司正在努力改善财务指标,以期达到海外投资者的要求。”叶说。

  叶向记者透露了正在着手的更长远的融资策略。公司目前与这家香港风险投资正在谈合作,也不排除换其他的投资者,但是该公司走私募融资的道路肯定不会变。“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最终实现海外上市的目的。”他憧憬说。

  (注:由于涉及企业财务机密,应采访人要求,隐去采访人真名,叶桦为化名)

  链接

  所谓私募融资,是相对于股票公募(public offering)即公开发行而言的,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即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

  私募融资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企业,私募融资甚至成为惟一的选择。由于私募融资的投资方往往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因此私募融资具有特殊的内涵:

  ★ 所融资金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

  ★ 所融资金通常不需要偿还,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

  ★ 投资方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企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等等;

  ★ 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实现超常规发展。

  风险提示

  ★ 企业私募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项目本身的质量。

  如果企业有较高的成长性,或者可以向投资者证明在将来会具有高成长性,可以积极尝试采用私募方式进行融资。

  ★ 由于每个企业和项目不同,投资机构情况也不同,私募完成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

  如投资方为创业投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尽职调查往往需要2~3个月时间,整个过程往往需要4个月以上。如果投资者为个人投资者,投资决策往往较快,整个过程可能在两个月内完成。聘请融资顾问将有助于加快私募的进程。

  ★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私募就意味着让别人分享创业者的股权。

  有些企业创业者可能并不情愿,但是,如果没有别的融资渠道,则需要转变观念。引进新的股东,将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完全靠自有资金发展企业,企业很可能还没有长大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夭折。而且,一个好的投资方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声誉、销售渠道、市场、配套产品、合作伙伴等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催化剂。当然,企业也可以与投资方协商采取股权回购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后按照一定的价格回购投资方拥有的股权。

  政策观察 MB0收购资金必须来源清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近日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MBO)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规定》要求管理层受让企业国有产权时,应当提供其受让资金来源的相关证明,不得向包括标的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受让资金来源相关证明,不得受让标的企业的国有产权。

  同时,《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管理层不得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企业国有产权。”这实际上就要求管理层在受让国有产权的时候必须亮明自己的身份。

  点评:

  随着《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公布实施,MBO资金来源这一灰色区域有望规范。目前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将被掐断,不规范的MBO有望得到遏止,而即使是规范的MBO在操作上也将面临很大的难度。

  实施MBO所需资金一般较大,单靠管理层自身的资金积累大多无法承受,因此,需要解决融资渠道问题。在国外,收购资金的筹集主要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或者发行高风险的垃圾债券两种方式来解决。

  现阶段在国内运作或已完成的MBO案例中,融资渠道不外乎有银行贷款、信托方式、风险基金。虽然目前已有些企业的管理层以股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虽然采取了一些变通做法,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也正因如此,目前上市公司中实施MBO进行信息披露时多讳莫如深,只有粤美的、佛塑股份等对外公示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在国内,MBO银行融资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活儿,往往要游走在相关法规的边缘。

  这一条规定也切断了MBO的信托渠道,不仅使那些意欲借道信托实施MBO的国企高管失去了一条捷径,也让曾经风光无限的信托型MBO顿成明日黄花。

  目前,国内MBO市场上,也有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在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私募基金开始活跃,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个别运作案例。这些公司资金规模多在2亿~5亿元之间,大多来自于海外(如欧洲、中国香港地区),也有一些内地的资金开始准备向这个方向发展。其基本做法是:管理层以私人财产如认股权证、物业等作为抵押品,成功收购后再改以公司股权作抵押。资金提供者向管理层收取一定的佣金和借款利息,同时要求在管理层实行收购的同时,以同样的价格转让一部分股权。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