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少帅轮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9:38 《中国企业家》 | ||||||||
华为的海外大员处于比较频繁的轮换中,难以形成一股相对个人化的强势力量 文/本刊记者 王 琦 “我要号召各位领导从部下中,推荐一些人、放一些人到海外去……”2003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这样说。2003年是华为海外盈利的第一年,海外市场销售
“2004年,华为总销售额460多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0%。今年的目标是海外销售40亿美元,达到总销售额的50%。2008年的目标是海外销售突破100亿美元。” 今年3月,在深圳企业“走出去”战略经验交流会上,发布这一数字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厚昆。这时候,外界似乎才忽然意识到,华为海外业务的统管者确实换将了。 事实上,因为拓展海外业务而一度风头很劲的徐直军已经在2001年调回国内,主抓3G,海外业务由胡厚昆接管。但由于思科诉华为一案,熟悉海外的徐直军不得不一直往返于国内外,直到诉讼案以和解结束。 “如果说思科诉讼之前,华为海外公司还只是抢市场,在诉讼之后,华为已经开始通过联合跨国公司实现国际化。”徐直军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作出如上表述。如果没有思科的诉讼,华为与3COM的合作落定应该不会这么快,华为整合全球合作伙伴力量的能力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同样,如果没有海外市场5.6倍的增长率(1999年-2001年),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也未见得能迅速成长为华为重金押宝的3G业务的领军人物。 徐直军不是华为离开海外市场的第一个高管,一如他也不是华为第一个进入海外的拓疆者。华为独联体区总裁李杰,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俄罗斯,一年毫无进展。据说任正非对李杰表态:如果俄罗斯市场复苏后华为还拿不到单子,你就跳楼吧!华为所有海外地区的经理都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在海外打市场,华为常务副总裁兼国际产品部总裁徐文伟、华为3Com的国际市场销售部总裁陈青,无一例外。而这样的压力,正是华为锻炼“海外少帅”的方式。 对于华为的“海外专员”,曾在华为人力资源部门效力10年、现任中华英才网总经理张建国如此描述:“技术或者业务出身,凭借在国内市场的优秀销售表现,被派往海外。”即便是博士毕业的徐直军、公司的元老人物胡厚昆,都不在例外。 华为的销售队伍一直以国内派驻员工为主。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华为产品电信设备面向集团客户的特点造成,本土化人才对于产品的销售很少实际性意义。如此造成的局面却是,海外公司对母体文化全盘复制,难以独成体系、进而反向对国内的研发和组织架构形成影响。 “随着3G上马,华为国内业务会在短期内有一个巨大的放量,海外业务比例会相对缩小。即便长远而言海外最终会成为华为的主要销售来源,海外业务主管位置的频繁变动,也注定‘海外大员’难以成为强势力量。”张建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