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经营 > 深发展15亿贷款案 > 正文
 

董事会:深发展的标本意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1:22 《董事会》

  ——专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占明教授

  文/陈丹丹

  引入一个外籍董事或董事长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实际上还取决于选择的人是否是一流的经营家

  《董事会》: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在中国的银行企业中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金占明:首先,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结构在中国企业界的应用已开始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合资和民营企业里发展得比较快。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越趋规范化,和现代企业的制度、治理模式逐步吻合一致。但是,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国有资本占比较大的银行,可能速度会比其他银行慢一些。同时,政府对这些控制或者要求就更严格。因为银行业的特点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甚至包括它的经济稳定。当然国家就会对这个方面控制得多一点,关注和控制要比别的企业更严格一些。

  《董事会》: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公司治理有什么区别?

  金占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是“一股独大”,它的股东也比较分散,董事会的构成有投资人和各方面的代表。因而,决策权比较分散,带来的结果就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更高一些,比如说主要领导班子的更迭和主要领导人的去留,对它的战略决策和整个决策机制,影响会小一些。而国有银行就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随着领导集体的更迭,或主要领导人的更换,决策机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包括其战略走势,调整就会多一些。

  《董事会》:简要谈谈深发展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做出的突破及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金占明:其董事会的外籍董事或者是有留学背景的人多了。从治理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说明中国引进现代管理制度,在董事会构成方面,相比过去来讲,认识更进了一步。深发展可能也是处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而采取了这种策略。因为国外的商业银行发展比我们久,控制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也强一些。深发展新董事会的成员大多有在国外大银行工作的经历,其显然是想通过这种外部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加强银行业的规范管理。但我认为,引入一个外籍董事或董事长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实际上还取决于选择的人是否是一流的经营家。外籍的人员对业务很熟悉,但未必就是一流的银行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我觉得这不是特别现实。

  《董事会》:您认为中国这种外部的竞争环境对像深发展这样的公司产生的巨大影响比内部改革的影响还大吗?

  金占明:其实,不光是深发展,在全球竞争的格局里,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金融业务,将向国外市场开放。这样一种大的环境的变迁,实际上对所有的银行都提出了这种要求。我认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体制方面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这样一系列因素综合后,实际上对我们的银行业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董事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即将在海外上市,公司治理会否成为两家上市前后主打的宣传重点?

  金占明:两家银行上市,投资者会首先看它们的公司治理结构符不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他们也会看董事会的班底,包括总经理的班底,是不是很熟悉国际市场的金融操作。因为只有制度上保证了,然后领导集体也有这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投资者才放心往里投资,才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股民实际上也就是这些基本要求。

  《董事会》:从这方面看,深发展引入外籍董事长和行长,中行和建行引入外籍管理人员是否能为其公司治理的完善形成一种高姿态?

  金占明: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外国的投资机构,包括股票市场的反应,也许比较积极。但这有一个前提,如果他们选的外籍的董事在整个的国际金融界有比较好的口碑和影响,这样作用会比较积极。反过来,如果选人不合适,在国际金融界没有知名度,或者有不好的口碑和业绩记录的,影响就会差一些。如果这个人、这个企业别人不了解,风险可能就是50%。 如果确认是个不行的人,那就是100%的风险。当然,我认为在大家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这些举动肯定会有积极的作用。

  《董事会》:现行的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模式和国际上行业模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金占明:现行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形式上,我不认为有多大的差别,构成模式和组成方式,包括管理规章制度,都是从国外借鉴来的。目前要看的是实际运作过程和国外的公司是否完全一致。问题在于人家国外都多少年了,在内部的运作机制上,国外的机构运营了多年磨合得相当好,我们和他们在形式上的细微差别仍然存在,

  《董事会》:中行丑闻牵涉10亿人民币,那么它是否要在公司治理这个方面做巨大的改变才能根除事件对它及未来上市的影响?

  金占明:每个国家的银行出现这种丑闻都是难免的。只不过,体制比较健全,这种风险会适当地降低。但是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丑闻,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以外,其实还有人员风险控制的原因。如倒闭的巴林银行案中的新加坡分行职员,因为个人的人事风险导致银行倒闭。有的风险是体制设计上的原因,有的可能就是个别的人事风险的原因。中国银行业过去发生的大批丑闻,如建行一个级别很低的职员,竟然能够骗贷,也是巨额的资金。这显然也是与我们管理体制中有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深发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