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锵:创业型经理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16:38 中国新时代 | |||||||||
文/本刊记者 焦晶 几近完美地完成了在搜狐的使命后,古永锵选择了从头开始,重新创业,但是,这样的创业是否能到永远 或许是为给自己的搜狐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搜狐2号人物古永锵选择了在3月31
“在风险投资公司,当你每做完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就必须抽身出来,不可能继续在这个领域工作。我希望进入一个新的公司里面,亲手送它上市,看它赢利。”1999年,已经在富国投资公司做了4年风险投资的古永锵,由此开始了与张朝阳的合作;6年之后,他出走的理由依然充分:“因为我想回到创业的氛围与环境中去。” 回忆2004年5月23日的“科技中国”高层论坛,古永锵以歌名“执迷不悔”和“好日子”来描述搜狐创业伊始和目前的状况。在好日子到来之际,他选择了出走,似乎确实显示出他对创业的钟爱。 “古永锵先生在搜狐过去6年的成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他继续寻找新挑战的决定表示理解。”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而6年来,古永锵带领的团队已经成长起来,可以独立掌控各自的业务。“如今我离开能够实现平稳的交接,我可以放心地离开了。”古永锵说。 在搜狐“创业”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一点也不吃惊。”一位搜狐前员工对《中国新时代》说,“因为感觉他内心有激情,不会永远屈居第二。” 这位员工曾在搜狐任职两年有余,并受古永锵直接领导,谈起古,他显得很兴奋。“古永锵对搜狐的贡献大了去了,他不认为自己仅仅是职业经理人,而是创业职业经理人。” 的确如此。 在擅长作秀与烧钱的张朝阳迫切需要一个能圈钱的人时,古永锵进入搜狐,出任CFO。他为自己的使命做了概括:第一,深入这个企业,真正做运作管理,把搜狐从创业带到上市,并最终实现赢利;第二,负责搜狐的资金招募和公司发展的很多工作。 后来的事实证明,古永锵不负所望,他适时地找到了足够的钱。搜狐上市前共进行过4轮融资,古永锵运用量化说服法,使投资者们对并没有什么实物资产的搜狐产生了信心,仅仅第4次融资,就拿到了3000万元。 当时,搜狐正为上市全力冲刺,这笔钱找到时,距离最后期限只有两个星期,没有它,搜狐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的历史就会重写。 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个阶段,古永锵一直控制着融资的节奏和额度,在企业高速发展与过热间寻找平衡。其作为CFO恰如其分的拿捏和审时度势的把握广受称道,这也为搜狐之后的稳定发展做了战略性的铺垫。 完成了融资的使命,古永锵转任运营官,他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考虑如何赚钱。 对市场极其敏感的古永锵,准确地把握着市场每一个新的增长点,并一直致力于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从大型企业客户在线广告销售到上万中小企业付费搜索,从为活动办官方网站到移动增值业务,搜狐在此期间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和服务,服务手段也不断创新。 2002年7月,搜狐宣布营运现金流为正;当年10月,又抢先宣布全面盈利。2003年,搜狐公司全年营收达到8040万美元,净利润达到创记录的2640万美元,一举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门户网站。到古永锵与搜狐分手之际,搜狐已发展为市值7亿美元的大公司,并拥有了多元化经营模式和良好盈利前景。 “他还给搜狐带来了结构、理性以及职业化。”那位离职员工如此评价曾经的上司。作为搜狐早期的员工,他对此体会很深:“公司以前是小规模的,100人以下,有什么项目大家一窝蜂地上去做;而在古永锵的带领下,现在的制度和结构已经是个大公司的正规模样了。” 在闪光灯内外 提起古永锵,搜狐的网站编辑崔希真第一反映是“总是面带微笑,英语说得很好”。尽管她和古基本没什么接触,但依然能感受到古浓烈的职业经理人风范。 古永锵的微笑传播范围其实相当广泛,影响力也很深。在其离职搜狐的消息爆出时,曾有记者撰文:《别了,古永锵》,评价古永锵“是一个具有很高的职业水准、待人以礼、观点独到的职业经理人”,这似乎也是下属们对古永锵的共识。 回忆与古永锵共事的日子,那位已离职的搜狐员工说:“他非常职业,非常理性。他的形象始终不变,一直面带微笑,说话非常客气。无论什么情况下,你做错什么,他都从来不会加以指责,他对下属从来都是本着提出建议,指导你解决问题的态度。从来没见他发过火。” 时尚、阳光,古永锵用微笑传达出他无比的亲和力。这对2号人物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优良品质,“我们上上下下都很服他”。看得出来,那位搜狐员工在极力地寻找一切褒义词语:“和张朝阳相比,古永锵很低调、内敛、谦和,但他内心很有激情,这一点他拿捏得非常好。” 6年的2号人物生涯,仅仅受到下属认可自然不够,作为搜狐的“内当家”,古永锵与张朝阳的合作被称为“理想组合”。在古永锵公开表示将从搜狐辞职时,也曾有声音在怀疑其辞职是出于“内斗”,但这种声音远没有其他企业发生高层变动时来得那样强烈。而古永锵的交接时间长达4个多月——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底,表明他的离职是按照稳妥的计划逐渐进行,没有任何负气出走的迹象。此外,在辞职之后他还将为搜狐担任6个月的企业顾问,直至2005年9月30日。 “古永锵对张朝阳是非常好的补充,张朝阳是个很感性的人。而古永锵正好很理性。而且他是个执行能力很强的人,张提出什么,古就执行。古的对外联络能力也非常好,公司的对外联络都是他来完成。”回顾在搜狐工作的日子,这位已离职员工说:“没看到他们有冲突。” 在几大门户网络公司中,搜狐的管理团队比较稳定、团结,这与张古二人的良好配合大有关系。在镁光灯所照射的范围之内,张朝阳激情四射,古永锵则沉稳低调;但在舞台之外,张朝阳被普遍认为是个性格抑郁内向的人,古永锵则有着先天的乐观和极度感染力,热情爽朗。 做投资人出身的古永锵自然最善于研究人,最初选择与张朝阳合作,他坦言,是因为“在张朝阳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创业者能够成功的一些因素。” 在每一阶段,古永锵对于自己的选择其实都有非常明白的把握。他曾经效力的4家公司分属不同的领域,他离开贝恩去读 MBA 是为了将来从事风险投资;他选择宝洁(香港)公司实习是要为将来回到亚洲工作做准备;他离开富国是因为想做互联网,也是为了随着一个公司的发展而发展个人。 古永锵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与时俱进。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是他的理念。如今他已经几近完美地完成了在搜狐的创业使命,此时适当的选择或许只能是离开。作为创业经理人,古永锵自然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更上层楼。 但是,尽管不乏能力与激情,有多少人可以永远充当为别人创业的角色?好在,古永锵表示也不排除自己未来创业的打算。 “像古永锵这样的人……他将来做出什么样的大事我都不会觉得奇怪。”一位同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