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中兴通讯成于中庸之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8:51 东方早报

  2004年12月9日,中兴通讯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H股市场成功上市。而中兴通讯的董事长侯为贵也被评为2004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一本全面揭秘中兴企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中兴通讯》也随即出版,作为在通信行业浸淫已久的职业人士,米周拒绝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愿把自己5年采访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模式不可复制

  东方早报:

  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米周:

  近20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许多对中国企业的思考,包括我对中国通信业的了解,一直认为中兴通讯这样的顶尖企业是中国企业的希望,最重要的是,中兴的低调使她鲜为人知,而我又获得了直接采访一些企业的机会,加速了我把思考变成文字的过程。

  这本书不是在写中兴的企业史,我基于自己的认识来作判断和整理,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东方早报:

  如何评论中兴在中国通信行业中的地位?

  米周:

  中兴通讯是在跨国巨头相互之间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从跨国公司不愿进入的没有厚利的边缘市场做起,一步一步积累,最终争得市场话语权。

  中国通信业真正“走出去”的只有中兴和华为,因为他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核心技术才敢于去竞争,无论在自己家门口还是在别人家门口。

  东方早报:

  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中兴今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期完成的产权机制改革。有评论说,中兴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典范,它的成功对目前国有企业改制有什么借鉴作用?

  米周:

  其实不然,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看到了今天长大了的中兴。对中兴成长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中兴的这种产权模式不可复制。

  中兴从一开始几乎就没有国家的资金投入,而现在许多积极酝酿产权改革的国企,是大量的国有资产,如果要改革,我个人认为,先要算清楚资产账,再找到一个合适的改革方案,否则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中兴模式不能套用到现在的国企产权改革中。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养育成本不大,过继给别人比较容易接受,如果已经长大成人,再过继各方都难以接受,而且这个“过继”成本也很大。中兴是靠自身不断积累、滚动发展起来,是一批干事业的人在经营管理。

  人性化管理

  东方早报:

  如何看待中兴的管理,有人说华为脱离不了军人的作风,那中兴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是什么?是否有侯为贵的个人烙印?

  米周:

  中兴,企业文化上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提倡理解、尊重、信任、沟通,管理上的人情味也就比一般的企业更容易感受到。许多企业都提出“以人为本”,要建立所谓“亲情文化”,但企业毕竟不是家,所以某些企业标榜的是一套,实际做起来又是一套,不像中兴那样务实。

  中兴的“以人为本”在许多具体事情上就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兴曾动用军用直升机去救受伤的一名普通员工,救完了也就完了,连深圳的媒体都没报道,如果换作其他企业,早就发动媒体广为传播,而在中兴看来,只是企业内部一个普通的事例。

  从中兴20年的发展历史看,应该说,侯总带给中兴的最大财富正是中兴的文化。

  东方早报:

  中兴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否这样也放任了中兴在管理上无法快速与国际接轨的原因?

  米周:

  我个人并不认为中兴提倡人性化的管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快速接轨,也面临许多“后遗症”。人性化的管理有助于中国企业建立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尊重、信任、沟通,可以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进行客观诠释。接轨的目的是使其运用,但文化的融合不解决好,接轨了也跑不起来。我比较认同“管理实用主义”,完美的管理不一定是好的,况且,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管理体系不也出了许多问题?

  东方早报:

  相对来说,中兴更能够吸引员工,有没有统计,这些年来,究竟是华为去中兴的人多,还是中兴流动到华为的人多?

  米周:

  我相信中兴或者是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无法统计出一个准确数字,我还相信他们也不会去统计。因为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只要不牵涉到企业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合理的流动不一定是坏事。“搭错车”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局限于企业人才流动。

  成于中庸之道?

  东方早报:

  2003年,全球通信巨头仍然处于“雪藏期”,除了思科外,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等国际电信设备企业巨头仍然处于亏损的深渊中,中兴的增幅则高达50%。中兴能够有这样良好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点是国内的高科技企业所缺乏的?

  米周:

  中兴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结合、企业领导人的一贯低调和始终稳健,所以中兴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

  中国高科技企业往往缺乏自己能在市场上主导的技术,自有技术都不存在,靠什么贴近市场?

  中兴强大的技术实力积累是靠人才队伍来支撑,以几千名研究生为主导的庞大研发队伍,以及每年的研发费用高投入,这些在国内企业中极为罕见。

  东方早报:

  “中庸”如何帮中兴分散企业风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一次?

  米周:

  我们把中兴的经营理念归结于“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中兴的认同。我们说中兴的管理体现了东方智慧,中庸和谐,也是基于对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一种演绎,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兴的核心价值观精髓是“互相尊重”,我们认为这首先体现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但这里的“和”并不是盲目追求一致、没有自我,或者简单理解为下对上的尊重,而是要通过各种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对待差异所采取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人与人、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平衡。

  中庸之道完整体现在中兴20年发展历程中,从早期实行的“国有民营”改革,到贯穿其战略思想的体现“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原理”,再到中兴务实文化等等,在产品和市场战略选择上体现更直接。

  东方早报:

  这种风格是中兴的特例,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米周:

  这种风格并非是中兴的特例。日本的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认为,“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所以我们说这是东方智慧。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放弃,投入是有节奏的,好像撒下一张大网,等待时机的到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