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具滋洪:LS决战中国首推品牌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 15:2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丁鹏飞

  “与顾客同行”。这是韩国LS集团(原LG电缆集团)会长具滋洪的一句口头禅。相对于并不为大众所知的LS集团,具滋洪可谓是一个风云人物。具滋洪1983年入社LG电子,通过20年的职业生涯做到LG电子的最高经营者的位置,成功完成了1995年LG公司CI的更新及推广,1999年提出“数码创导”战略方针,并被称为“数码CEO”。2003年他接任刚从集团旗下独
立出来的LS集团的会长职位。

  具滋洪把中国市场视为战略重地,并把他在中国的第一战役放在品牌经营上,在今年初,推出了LS的CI战略(Corporate Identity,企业形象设计)。

  具滋洪能否再闯高峰?

  决战中国高地

  《财经时报》:LS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哪里?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公司,LS如何在中国清晰自己的定位?

  具滋洪:LS集团是由原LG电缆集团变身而来,面貌一新的LS集团旗下拥有LS电缆、LS产电及LS-Nikko铜公司三大子公司和Gaon电缆、E1、极东城市燃气等17家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达57亿美元,位居韩国财界第15位。

  《财经时报》:我看到,LS在中国可谓布下重兵,对于不确定性极大的中国市场而言,LS进军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具滋洪:目前,中国光纤光缆、通信电缆市场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持续递增,加之政府决心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将会以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其中电信业的年增长率更可达到20%以上。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会给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光纤光缆、电线电缆技术等领域。由于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城乡电网的改造、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通信事业的腾飞、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节能化的要求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等,将对产品的品种和水平不断提出更新的要求。我知道,北京即将于5月举办“2005中国国际光纤光缆、电线电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发展趋势高层研讨会”。这个展览会的召开,将会把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光纤光缆、电线电缆技术市场推向更为波澜壮阔的田地。

  《财经时报》:LS集团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哪些重大投资,在今年又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具滋洪:早在2003年11月,LS电缆就投资800万美元在江苏省无锡市设立了汽车电缆生产工厂,发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首枚信号弹。LS电缆自创立以来,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2004年2月,LS电缆又与LS产电共同投资,在设立汽车电缆工厂的无锡高新工业区内,租赁了10万平方米的土地,签订投资协议,设立了大规模生产基地。同时,汽车电缆工厂即LS电缆无锡工厂以两万平方米规模入住无锡生产基地,并于当年下半年正式投产,销售工作也随即全面展开。

  LS电缆决定,2005年下半年当LS机械的注塑机生产工厂和LS产电的电力仪器·自动化仪器工厂竣工之时,举办纪念无锡生产基地诞生的大规模联合竣工仪式。此外,今后将有器械线缆、密封式汇流排、热缩管、橡胶线、线卷等特殊电缆生产工厂陆续入住该生产基地。

  《财经时报》:我们知道前几年的“光纤泡沫”,也使中国的通信产业伤了不少元气,对LS而言,在中国面临哪些挑战?

  具滋洪:毋庸置疑,2005年中外光纤厂商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整个产业进行整合。与之相呼应的是,2004年2月10日,全球光纤光缆行业排名第三的阿尔卡特和第十的荷兰德拉克(Drake)控股公司在欧洲签署重组谅解备忘录,约定将对双方的光纤光缆业务进行合并,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业界评论认为,此次合并将波及双方在中国的光纤业务。

  随着竞争的加剧,未来整个光纤光缆市场资本整合、收购兼并和淘汰退出的速度还将加快,最终会和光传输设备一样,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只能留下5-10家规模较大的厂商,其余的厂家要么被吃掉,要么就出局。

  发力品牌经营

  《财经时报》:我看到,在您的职业生涯中,你非常擅长品牌经营,曾对LG电子的品牌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否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具滋洪:LS集团已经步入崭新的品牌经营发展阶段,LS集团的运营体制是,各子公司形成以理事会为主的独立经营体制,出现需要各部分协作的项目时,则通过技术协会和最高决策者会议进行调配。

  《财经时报》:在你看来,在亚洲,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具滋洪:我一直秉持的经营理念是“与顾客同行”,为客户提供一流的领先行业的解决方案、贡献社会、成就员工之梦。我相信,LS集团将以CI宣布仪式为契机,今后在工业用电气·电子及素材等领域,发展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性企业。”

  《财经时报》:如何抓住执行中的关键点?

  具滋洪:在竞争与机遇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的大格局之下,只有那些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资本经营等各方面都独具特长的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