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CEO接班人在管理才能和工作热情上都不输给其他任何人,这也是他们能够升至如此高位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最后他们还是眼睁睁地看着CEO的位子落入他人之手,或者即使勉强当上了CEO,也干不长久,只能黯然离开。据美国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的估测,有40%的新任CEO在上任后18个月内即遭遇滑铁卢。这些人之所以失败,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仅靠那些使自己一路升至公司二把手位子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足以完成向一把手的跨越。
那么,CEO这个位子有什么特殊性呢?作者解释道,适合当CEO的人除了要擅长管理企业之外,还必须学会在公司里建立内部同盟、赢得同事以及下属包括竞争者的支持——这属于公司政治方面的内容。而且在通向CEO的道路上,候选人不要奢望会得到很多帮助。董事会和现任CEO们对自己所期望的行为只会给出一些极其微妙的暗示,因为他们想看看这个候选人是否对企业文化和公司政治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他们往往不会直接提出忠告,而是要故意考验一下候选人。本文案例中的几位主人公之所以在谋求最高职位的过程中铩羽而归,就是未能通过这些考验:有的是没有在提高公司绩效的同时发现公司文化的价值;有的是未能与上司建立良好关系,揣摩上司觉得重要的事情;有的则事事亲力亲为,不会引导下属找到解决方案;还有的则没有上升到CEO层次来看问题,仍然只关心自己部门的成功,而不是帮助整个组织取得进步。因此,CEO候选人必须提高自我意识,避免落入这些陷阱。
作者通过观察和分析二把手竞逐CEO的成败事例发现:这些高管在CEO所需具备的素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经理人拥有当CEO所需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已经达标,可以被列入考虑范围;而精英候选人则不仅具备了基本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当好CEO所必需的敏锐洞察力和圆滑处世哲学,这些人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为了做更加详细的比较,作者还将CEO所需具备的能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管理才能,第二类是应对公司政治环境的能力,第三类与个人风格有关。精英候选人在这三种能力上都有胜人之处,比如他们知道该如何引导、授权下属,自己仅掌控关键决策;虽然很会见风使舵但又不致被扣上“玩弄权术”的帽子,而且能让同事和下属主动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保持低调,通过他人之口获得赞誉;既让自己得到认可,又不埋没别人的功劳,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帮助同事取得进步。
能否赢得CEO职位,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则可循,但是作者还是提出了几条基本原则帮助CEO候选人把握自己的命运。首先,理解老板的观点,留意各种线索,体察老板的期望和需求。其次,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不要高估自己的准备情况而忽视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再次,要能驾驭心理学家格里•伊根所说的“影子组织”,即公司内部各种隐藏的关系和同盟。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足够的成熟与睿智,从而向董事会及CEO发出讯号:自己已经完全做好了承担CEO重任的准备。
本文选摘于《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业评论》独家授权)2005年2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