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企业:被关注度越高 死得越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6:24 中国新时代 | |||||||||
公共关系 有问题的企业,被关注的越多,死得越快 文/本刊记者 崔鹏
王争的脑袋最近好像总是向左歪一点。这是他做自己的公司以来,长时间一边接电话,一边用笔记录客户的要求造成的。他没想到自己做一个公关公司会这么累。 “我们也不想成为企业雇佣的扯谎者,但是有谁能‘平’掉我半年的房租和费用,让我管他叫亲爹我都干。”王争笑着清点着受理的账单。 而面对真正的企业危机,除了撒谎,有实力的大公司应付媒体又有什么办法呢?2004年的中国,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2004年3月2日,某杂志的一篇文章谈及德隆资金链崩溃、高层出逃,一时间媒体竞相转载。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这“三驾马车”首度全面跌停,从而全面引发德隆危机。此后,这三只股票连续多日跌停,市值蒸发过百亿元。至8月份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接管,唐氏兄弟花费十余年苦心经营的德隆系不败神话在短短4个月里土崩瓦解。 唐万里认为“导火索”来自媒体。他认为,该篇文章加剧了社会各界对德隆资金链是否断裂的猜测。在2004年3月份之后,银行已经全面停止对德隆的新增贷款。而原德隆董事局主席唐万里对媒体一直表示:一切在掌控之中。但这张最硬的纸也没有包住火。2004年12月14日,武汉市检察院发出对德隆领军人物唐万新的逮捕令,在德隆旗下的德恒证券6名高管、伊斯兰信托8名高管相继被拘之后,唐万新与其他60余名德隆高管亦面临着刑事诉讼。 复星集团的郭广昌显然不想成为被德隆砸倒的另一张多米诺骨牌。2004年8月,一些媒体开始在报道时盛传复星集团将成为下一个德隆。其时,郭广昌火速北上,在北京与几家主流财经媒体沟通后,媒体评论风向为之一转,都开始盛赞复星集团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复兴瘦身”运动。同时,又做出姿态,高调邀请审计机构来审计复星的经营状况,并适时推出由专家执笔的复星发展报告。 维护好公共关系是一笔看不见直接回报的投资。一向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企业也许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正如紧急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重要问题的道理一样,这笔看似对国内企业来说总是可以缓一缓的投资,其发挥的效用早已在全球“百年老店”的成功企业身上不断验证着。 来自西方的创痛公关理念一般都认为,企业对付媒体应该尽量采取配合的态度而不要躲躲闪闪。在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后,机构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但不是道歉!这牵涉责任问题)和关心;需及时把握舆论,使组织行为与公众期望尽量一致,姿态积极。绝不说谎,不编造理由(但不等于把真话和盘托出)。不发表不准确消息。 以组织作为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头,且只有一个出口(新闻发言人),避免自相矛盾。要诚实,不作推断,不使用行话,不推卸责任。找出利益相关者,尽可能结盟;可能损害谁的利益,谁是最关心危机的人?有针对性处理。邀请公正、权威性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 解决任何一件事都存在一个成本问题,在企业出现危机后是对媒体实话实说,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解释;还是尽量掩盖问题,或者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后一种方法或许能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但如果一旦败露到底会引起多大的成本,谁也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