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的赚钱之道 从BOT到DBO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06:49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蔡卫国发自上海 威立雅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风神Aeolus,该公司成立于1853年,当时奉拿破仑三世御旨成立,业务主要是为农田灌溉和法国城镇供水。 而现在,威立雅已经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水务公司,并极为擅长四两拨千斤的赚钱
水务被外资认为是“黄金产业”,威立雅就曾经表示,投资中国的自来水厂具有高达12%~18%的回报率。应该说水务行业是一个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的产业。 “威立雅做项目一般不投‘硬件’只投‘软件’,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水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威立雅的一位高层如此评价公司。 威立雅是怎么做到的? 应该说,威立雅在中国也走了一些弯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威立雅即通过其工程分公司OTV—KRUGER进入中国,1997年6月,威立雅获得了天津凌庄水处理厂的改造项目和20年的经营权。但随即在天津的项目上,威立雅被政府告知,新公司成立以后,不能把原企业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加上一些其他的政策因素,1999年之后,整整3年,威立雅在中国的业务停滞不前,竟然连一个像样的项目都没有做成。 因此,威立雅后来提出要走DBO(设计、建设、运营)的模式,而此前,威立雅在国内合作的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与当地市政企业合作,由中方控股;另一种是BOT模式(建设、运营、转让),由威立雅建设水厂,投入运营后转给当地水务企业经营。威立雅中国公司高管明确表示,“我们希望从水源开始,到城市水网的建设管理,一直到水表,都由威立雅来做。” 现实给威立雅提供了机会。现在,一个水务项目通常都可以分为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两个阶段。威立雅四两拨千斤的秘诀也就在于尽量避开投资阶段,直接进入运营。事实上,威立雅也只是复制了其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在欧洲,水务项目的运作已经十分具体化。通常,投资会由国家、地区政府以及社区作为主导,同时吸收部分民营资本,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则交给威立雅这样的专业运营商。像威立雅这样的专业运营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也的确在于后期的运营而非前期的投资,例如它每年会投入5亿美元用于水处理方面的研发。 适应中国 在中国,开始阶段威立雅在中国的水务投资均亲力亲为,而且居于主导地位。如天津的水厂就是威立雅自己投资收购并控股的,成都的水厂威立雅在项目公司中也占有60%的股份。由于项目融资中资本金部分往往只占总投资的20%~30%,其他的投资就必须通过融资方式来解决。因此,威立雅在项目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也就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最大的风险。 应该说,在进入中国的前期,威立雅的确做了一些自己并非完全心甘情愿做的事,但现在它已经不再需要改变自己了。 例如威立雅在珠海的污水厂项目,总投资额2600万欧元,全部由香港特区投资者提供资金,威立雅只负责设计、设备供应以及运营。去年的上海米其林项目、上海白龙岗项目等等也都是如此。去年中标的北京卢沟桥污水厂项目,威立雅在投资上也可谓雷声大雨点小——项目总投资7.6亿元人民币,威立雅的实际投资仅仅为1000万美元。 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想象,为什么威立雅会把水务称作为一个三方资本的游戏,在每一个项目中,它都一定会拉上一个金融合作伙伴。事实上,威立雅还主动为自己创造了这么一个角色:威立雅与国内强势企业如首创股份、深圳水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并且在合资公司中,威立雅均不控股。这样,在国内水务项目的招标中,如果需要投资,则由威立雅的合资公司出面。如果不是投资和运营捆绑招标,那威立雅就自己出面。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理解威立雅在内地的投资行为。2003年5月28日,威立雅水务集团与北京首创集团合资成立了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随后的12月22日,威立雅联手其合资公司收购深水集团45%股权,而威立雅自身仅持股5%,合资公司出了大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威立雅宝鸡水厂项目,威立雅和金融合作伙伴首创股份成立了两个公司,一个投资公司,一个运营公司。威立雅放弃了投资公司的控股权,但是却牢牢掌控着运营公司的控股权。显然,合资公司就是用来负责投资事宜的,而自己则侧重于后期的运营。一招鲜,吃遍天,没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