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商务周刊》2004 > 正文
 

用国内企业的竞争来提高外资质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5:39 《商务周刊》杂志

  □文 高世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研究员)

  中国3年前加入WTO,标志着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20多年来,对外开放一直是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大力吸收直接投资(FDI)为主的外资战略,使中国获得了经济建设急需的资金,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增加了税
收和就业,开拓了国际市场,加深了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尤为重要的是,大规模地利用外资从多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推进了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最近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本土企业日益成长壮大的今天,只有实现吸收高质量外资和支持国内产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良性互动,我国的产业结构才能迅速升级,产品出口结构才能得到改进,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加入WTO后,本土市场迅速国际化,外国的产品和资金大量涌入,一方面我们必须履行我们接受相关国际规则的承诺,另一方面必须迅速建立一套与开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用完善的规则约束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在漫长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快构造更加有效的竞争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我国产业技术的迅速进步等,就成为我们外资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

  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与经验表明,国民财富增长的最终源泉是技术进步,包括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技术。发展中国家有多种获得技术的渠道,其中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显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提高FDI流入国民经济中的总体技术构成,改进经济增长中知识技术的贡献。另外,发展中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能力,可以通过购买新设备(“交钥匙工程”)获得嵌入型知识,可以购买专利技术和技术许可获得非嵌入的技术,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中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新的技术,进行自主研究开发获得发明和技术创新。但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产业经验和技术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企业是技术能力积累和技术进步的主体。企业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生产技术,通过对技术的使用建立生产能力和获得必要的产业经验,积累技术知识和提高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积累,需要有相关的制度环境和合适的政策,特别是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

  FDI的示范和竞争作用是促进产业技

  术进步的重要渠道

  以电信设备产业的发展为例,我们可以分析FDI对我国产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电信设备制造是一个典型的高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内通信设施短缺和落后,导致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效率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刺激了中国的电信产业迅速增长,这同时为全球电信设备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鼓励以合资方式大量吸收FDI,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一方面为国内电信运营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一个国内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与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竞争与合作,近距离学习先进技术和市场运作模式的机会。以“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为首的一部分本土企业,得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迅速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会,通过将一般性的技术知识与本地的市场情况相结合,开发出针对中国本地市场的新产品;通过学习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建立了自己合适的商业战略,成功地进入了有较高技术壁垒的电信设备领域。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高度国际化的国内竞争中,不但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基本商业运作能力迅速提高,而且企业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一批国内企业首先在电话机、程控设备等较成熟的电信产品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迅速在包括3G系统、光交换等一些前沿技术领域获得长足进步。

  目前,本土电信设备企业可以在部分产品领域与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设备企业展开竞争,如大唐电信开发的TD-SCDMA、中兴和华为在多种3G商用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等。正是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崛起,迫使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和研究开发力度。从国内电信企业所有制特征上看,在中国电信市场上成功的设备制造商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以及外资独资企业。目前中国的电信设备业是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最有希望的产业领域,这也是鼓励外资同国内产业技术政策良性互动的比较成功的领域(但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外资仍然主导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见图表)。

  与直接购买国外设备相比较,FDI作为重要的私人资本流入,直接增加了中国电信设备行业的投资,提升了资本形成的速度,同时提高了中国电信设备的技术水平,有助于中国电信服务行业提高效率。与直接购买设备相比,FDI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带来了相关管理运作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直接的技术转让提高了合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缓解了国内企业技术发展的瓶颈,同时,本地化采购带动相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增加了全社会研究开发的投入。在FDI带来的直接的技术转移、关联企业的技术溢出、本地研究开发投资、人才流动以及竞争与示范效应等多种技术转移渠道中,最为重要的是,外资企业的存在促进了本地企业的近距离学习和面对面竞争。从技术上,FDI所带来的产品和技术,开启了国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思路,使国内企业可以了解这些产品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向等,从而通过引进技术、反求工程等方式,开发和生产类似的产品,并针对本土市场加以改进,在产品的开发中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跨国企业为国内企业显示了高技术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以及相关的融资策略、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政策等,国内企业都可以向跨国公司学习,这是市场经济知识向国内转移的最佳渠道。更传播了产业研究开发(Industrial R&D)的理念,使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学会了研究选题、规划、实施等产业研发的组织实施。

  从我国电信设备产业的发展看,国内竞争程度加剧、本土企业能力的提升,迫使外资加大研究开发投资,导致外资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而在汽车产业领域,也正是由于奇瑞、吉利、哈飞、中华等本土企业自主开发的努力,才迫使跨国公司加快技术转移、增加本地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反思拉美过分依赖外资的教训,借鉴日、韩着力支持本土企业技术进步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我们发现,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劲的本土企业对充分发挥FDI的积极作用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我们认为,通过改善国内竞争环境、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是提高外资利用质量的有效途径。

  制度缺失使FDI对国内企业发展的

  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随着我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和产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的缺失,外资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开始出现。需要首先强调的,不是FDI本身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必然的负面影响,而是制度缺失和政策不到位造成了这些负面影响,多年来存在的对国内企业技术能力的不信任,也助长了过分依赖外资提升技术进步的情绪。例如,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在对专利的保护和对有效竞争的保护之间有一种合适的平衡,当企业利用被保护的专利技术妨碍了市场竞争、阻碍技术进步时,反垄断法就会对滥用市场支配力的企业产生约束。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反垄断体系和有效的竞争政策,在实际的政策中,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还面临许多不公平待遇。

  一、跨国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力量和政府影响力  跨国企业在技术和品牌上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政府鼓励外资的政策直接与政府部门沟通。在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严格的市场准入控制情况下,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更容易营造支配市场的舆论氛围和对中方特别是地方政府施加影响,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同时,由于我国没有反垄断法,对各种企业所形成的市场垄断、大企业间的合谋等,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

  二、借口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技术学习设置阻碍目前,跨国公司开始通过专利垄断,阻碍本土企业的市场准入和“干中学”的过程。比如在电信设备行业,跨国公司借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部分接口协议属于专有标准,将国内企业的第二代通信设备排出在市场之外,使电信运营商难以获得高性能、低价格的国产设备,消费者失去了低价服务,本土设备企业失去了一次重要的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机会。另外,跨过公司有充分的资源和娴熟的经验,借专利和知识产权之名打压技术能力迅速提高的本土企业。例如,某家跨国汽车公司怀疑本土企业安徽奇瑞抄袭了它所开发的新车,但它不是通过法律的手段,而是通过传媒宣传,通过美国政府交涉,通过向中国政府部门施压的方式,要求解决所谓“知识产权问题”。在中国政府明确阐明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和立场、并坚持政府要依法行政后,该公司才转向改进产品性能、降低销售价格,以更积极地方式参与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三、外资超国民待遇  由于历史的原因,外资企业在国内一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少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还在土地使用等其他方面提供优惠。在本土企业成长起来开始同外资展开竞争的阶段,行业平均利润下降,这种税赋上的不平等,对本土企业的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会制约本土企业长期的技术投入,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我们希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但外资企业会将其在中国的投资纳入全球战略中,其在中国的战略同我国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不一定一致。

  关于吸引FDI的政策激励,MKZ公司最近调查了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吸收FDI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14个产业的情况(汽车、消费电子、信息技术、银行、外包服务等),结果表明,吸引FDI的不是一些短期的税收优惠、廉价土地等,而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法律环境、监管框架和竞争水平,同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吸收国本土市场的规模。在上述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税收优惠等财务激励才会有助于吸收FDI。而为吸引外资所提供的优惠,实际上是由政府支付的一笔隐性成本。

  但在目前体制和市场环境下,地区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严重,中央缺乏手段实施严格有效的土地政策、环境监管政策和税收政策,导致各地方为了本地的政绩竞相吸引外资,在土地资源、税收优惠等方面为外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使外资得以在国内纵横捭阖,提高了我们引资的总体成本和引资质量,也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协调和结构调整。

  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人力资源的丰富、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业环境的不断改进,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任何一个有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的市场。相反,如果我们完善了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FDI的流入会持续增加,绝不会因为我们取消了一些额外的优惠条件而放弃在中国的机会。

  随着本土企业的成长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内的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我国的外资政策也应该相应调整。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通过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本土企业建立技术能力,有利于改进外资的质量,有利于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转型中的大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统一国家的历史重任,其特殊的历史和现实义务决定了国家需要具有在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实施战略行动的强大实力,这要求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技术实力。要建立这种实力,中国的产业和企业绝不能通过FDI被完全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

  正是为了防范中国建立这种实力,发达国家对向中国的技术转移有诸多限制,如许多高技术的进口仍然面临美国的出口限制。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我们被迫同意在吸收FDI时不能有零部件本地化的指标要求、不能有建立研究开发设施的要求等。因此,在鼓励FDI的同时,迅速培养内生性技术发展的能力,将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随着本土企业逐步追赶领先的跨国企业而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应该努力提高本国公司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这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消化FDI所带入的技术;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重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支持必要的基础研究,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和人员培养,使国内研究开发的选题和执行方式更贴近国内企业的需要。这样,通过在国内企业建立一个共性的知识平台,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通过加大对本土企业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在国际通则下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有效地支持为提升技术能力而艰难前行的本土企业,努力使本土企业获得与外资企业开展竞争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这有利于促使外资投入的技术含量加大,FDI将对中国的市场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国内企业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学习和竞争带来的技术外溢的收益,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将会获得更快的进步。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取向考虑,我们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

  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期需求,研究我国的外资政策取向。在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和扩大吸收外资的同时,政府通过营造更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外资的投向和提高质量。

  二、强调内外贸的一体化,建构统一的国内市场。坚持以放开市场准入为主线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市场准入规则的统一、执法机制的统一,以及税收、土地、环境、生产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政策的统一。

  三、加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协调,包括外资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竞争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及经济政策同环境、安全、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协调。

  四、努力参与营造公平自由贸易的体系。要将FDI流入和流出同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结合考虑。特别是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而且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也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强调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制度环境、发展阶段以及制度建立的长期性,从国家的发展目标出发,完善国内的制度和参与国际规则的建构。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