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是什么改变了三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1:5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三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光彩夺目的明星。这个源自韩国的品牌,在全球企业史上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近几年,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世界权威品牌咨询公司In鄄terbrand评选的一年一度的世界品牌价值排名100强名单中,三星电子成为排行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自2000年以来,三星品牌开始发力,从2000年的43位(52亿美元),2001年的42位(64亿美元),2002年的34位(83亿美元),到2003年的25位(108亿美元)。而今年的《商业周刊》的数据显示:三星2004年已经上升到22名,仅以1位之差排在索尼之后,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

  此前,三星也曾一度是廉价货的代名词,模仿别人的技术,制造大量缺乏灵感的廉价产品;三星也曾采取过分追求规模化的产量以谋求价格制胜的经营方式,在国际市场上没什么地位和影响力。而此种境况,也是中国电子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态。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国际化,边学边唱

  从1997年的发力到现在的崛起,三星给了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迷们一个答案———成功国际化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够真正迈向为国际化?

  40年前的三星曾经重复着中国目前许多企业的方式,1969年三星还是给三洋以OEM的形式供给产品,这或许是三星国际化最开始的雏形。直到1993年,三星才认识到只有国际化和复合化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三星陆续将国内的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还将研发、设计、研究所等都逐步迁往欧美发达国家,以跟踪最前沿的技术。三星在1993年大规模提拔了一批在海外经营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才,晋升在海外技术方面具有特长的人才。

  作为韩国出口企业的先驱,三星的经验也值得好好研究。三星最先选择在美国和德国建立销售机构有一定的必然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韩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而且美国技术开发领先、市场容量大、市场自由度高,这些都给三星提供了机遇。而德国电器制造业长久以来尽显欧洲产品的精致、卓越和华贵之美,而三星得益的不仅仅是电器产品的潮流和市场的信息,更加获得了融资方面的便利。八十年代在美国、德国率先设厂,三星赢得了以后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现在的欧盟)容量巨大的成熟电子电器消费市场。在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等地的合资机构则是考虑到地缘优势和东盟市场。

  在进行国际化的同时,三星也在调整自身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比如由于中国市场微波炉竞争相当激烈,使得三星微波炉在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三星就干脆把该工厂转移到了东南亚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

  当前,中国的一些优势家电企业已经开始跨国投资化的进程。但是,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似乎占了上风:多数企业在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争抢独木桥、狂打价格战;最近一两年,美国等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战略,使中国诸多家电公司陷入困境。学习和揣摩国际商贸规则和行销策略对于中国将要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而面临国际化竞争的企业来说,是当务之急。

  模仿,三星学得到

  近几年,中国一些家电公司都把三星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比如联想TCL等,更有一些企业制定出了超越三星的时间表。“三星将是中国电子制造业效仿的榜样。与索尼不同,三星有效仿的现实路径可寻。三星走过的路,也必将是中国同类企业未来5年要面对和必须要走的路。”一位国内家电企业老总如是说。

  但是,如果认真研究中国一些公司模仿和学习三星的真实情况,我们则会发现,国内的诸多企业学习的情况却是形式大于实质、口号大于内容。仔细研究一下,多数企业根本没有抓住三星发展的实质。几年前,我们多数人都听到了不少中国企业喊出来要做“中国的SONY”,比如创维,可最近两年这一口号却变成了“中国的三星”。当包括SONY在内的大部分日本公司近几年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泥潭的时候,这些中国企业马上就放弃当初学习和模仿的战略,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并没有深入地了解SONY等跨国公司战略的实质。

  回顾三星发展的历程,三星也曾经走过一段以模仿和学习为主导的阶段,也正是这么一段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致使三星日后在诸多方面产生了超越,并成为别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1993年,三星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三星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三星产品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三星产品只能甘拜下风。痛定思痛,三星确立了学习的方针。针对三星的弱点进行模仿、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三星确定了向世界知名公司学习,三星电子模仿的对象是SONY和松下、重工业模仿的对象是三菱,纤维模仿的是日本东丽,库存管理学习的是西屋电器、苹果计算机、联邦速递,顾客服务模仿的是施乐,生产作业管理学习的是HP和飞利浦,营销学习的是微软和海伦……选定的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市场领先的公司。我们从三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和特征可以看出:三星是全方位学习,针对每个跨国公司,学习它们最擅长的一部分,确保使自身成为“全能冠军”。

  瓶颈,三星待破

  毋庸讳言,三星发展已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在三星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三星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可能会干扰三星持续的竞争能力。

  三星一直崇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人才战略,但是深入进去,你却发现三星实际上依然实行以资历、以民族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为此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员工,在人才本土化等方面要落后于欧美等国家。比如三星在中国市场,一些重要的决策部门和高层很少有中国人,这种情况在三星在其他国家的公司也是如此。

  三星的企业文化中有着浓重的韩国式集体主义精神,在三星的切要文化中也包含许多非“人本主义”文化。在三星大家很团结,凝聚力非常强,有很多非商业的仪式(比如集体唱歌)。但你如果进行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些的规矩中,有不少的糟粕,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掺杂进了太多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使权责利的关系搞不清楚;二是讲究一种服从和忠诚,不利于发挥员工创造性;三是浓重的韩国色彩阻碍其真正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三星目前在对外宣传时大多讲的是三星电子,变革理念可能也只是在三星电子发扬光大,而不是像GE那样成为整个三星公司的“灵魂”。而如果没有真正“一体化”的公司文化,那么这个公司对未来的适应能力仍然令人担忧。

  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的三星公司公布了“经营原则的革新方案”,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使企业的组织规模缩小了30%,管理人员减少了10%,投资规模缩小30%。三星将军事、飞机、卫星、卡车等诸多部门进行出售。但到今天,我们发现三星的业务模式仍然是不清晰的。三星是典型的多元化公司,产业包括电子、机械重工、化学工业、金融服务、物产工程,甚至毛织、酒店、体育、医疗院、文化财团、福利协会等。由此可见,三星的“数字化战略”基本上是三星电子的战略,并不是三星整个公司的战略。对比GE的业务筛选模型,会发现三星似乎还没有形成对多元化的战略管控体系,各个业务单元似乎还是各自为阵的利润中心。如果说三星于1997年业务缩减是一种“选择和集中”,度过了短暂的危机后,那么在下一个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三星凭什么还能继续领跑?

  叶秉喜: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三星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