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示市场的数次投资成就了京东方惊人的扩张。面对五代线众说纷纭的前景,京东方仍旧自信:大赌才能大赢
本刊记者 陈亮
京东方不久前刚刚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净利
润比上半年下降了4621万元,而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也远不如上半年那样抢眼。其直接原因是液晶产品步入价格低谷。
“从产业角度来讲,LCD降价是件好事,因为价格的下降将会极大地刺激TFT-LCD的终端产品市场,产生某种‘多米诺效应’,使TFT-LCD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从而推动TFT-LCD产业出现新一轮的发展。”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东升说,“LCD的降价尽管对厂商带来了压力,但却预示着一个新的机遇的到来。”
从显像管到TFT-LCD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使用CRT显示器的岁月。即便没有接触过电脑的人,也曾经通过电视机接触到了CRT。如今,尽管这个曾经给彩电巨头们带来巨大营业额和丰厚利润的业务还会拥有相当的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色彩绚丽的TFT-LCD取代CRT也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业界资深专家,王东升对这一状况最清楚不过了。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王东升曾经从该厂财务处科长、处长的职位,一直做到总会计师、厂长。这家工厂1985年与日本松下成立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四年后开始正式生产CRT。1993年,京东方成立时,北京电子管厂将所持北京松下股权投入京东方。之后,京东方又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日本端子、日本日伸等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建立起为CRT产业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CRT相关业务成为企业最大的“现金牛”。
不过,从90年代后期开始,CRT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液晶产品的强力挑战,京东方的CRT业务也出现了增幅减缓的情况。“人们总是希望得到视角更大的显示器,假如你有一天购买了一台40英寸的CRT显示器,其体积之大恐怕连门口都抬不进去。”清华大学专门从事液晶材料研究的张百哲教授说。受体积所限,CRT只能应用于桌面设备,而液晶在移动、桌面以及更多的场合所采用的设备上均能使用,并且可以提供更美妙的显示方式。这使得CRT相形见绌。
为了重振雄风,王东升开始调转航行的方向,向TFT-LCD转型。京东方最大的财富就是对显示领域客户的把握,其客户覆盖了中国的家电厂商和家庭用户,王东升决心把这些忠实的客户的注意力从CRT吸引到LCD上来,他确信这些产品将帮助京东方获得更高的收入。“以CRT为主导的显示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显示时代即将到来,TFT-LCD将扮演主导角色。”王东升判断。
要追逐上这股历史潮流并不容易。从TFT-LCD产业诞生开始,其核心技术、专利都掌握在日本、韩国手中,中国台湾也借助产业重心转移的机会得到了一定的技术和产能,同这些地区的LCD大厂相比,中国大陆企业的步伐则落伍了许多年。王东升想到了把京东方推上超速传动带的最佳方法:收购。
海外收购
距离韩国首都汉城约1小时车程的京畿道利川市,是个自然美景洋溢的城市,也是韩国数一数二的温泉度假胜地。从2003年年初开始,来这里的中国人显著增多了,他们不少是京东方公司的技术人员,不过他们并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到京东方新收购的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进行内部培训。
这次后来入围“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的行动影响深远。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是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旗下专业从事TFT-LCD显示器件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公司,年生产能力达300万片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全球排名第9位。但近年来现金短缺的困境,让现代做出了将TFT-LCD业务出让的决定。京东方出资3.8亿美元,通过对其TFT-LCD业务的收购,获得了包括2代、3代和3.5代共3条完整的TFT-LCD生产线、建筑物、厂房和其它固定资产,以及TFT-LCD技术、专利及其全球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和1700多名员工。
京东方的这一收购行动震惊了国际IT产业。韩国当时有媒体惊呼,“中国的LCD产业大有要超过韩国的趋势。”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将HYNIX比作“丑小鸭”,而把三星比作“优雅的天鹅”。该文章指出,三年前,在政府指令下,该公司由现代电子和LG Semicon联合组建时就已注定前景不妙,当时它继承了大量的债务,在身陷全球低价芯片市场萎缩和巨大的债务危机之后,不得不出售TFT-LCD业务。
京东方的战略很快就赢得了回报。在收购韩国现代的TFT-LCD业务后,全球LCD面板的价格上扬,京东方在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亿元人民币。这让最初将TFT-LCD业务出售的韩国现代后悔不迭。京东方成了大赢家。
在拥有了大量TFT-LCD产能后,京东方将眼光放到了“下游市场”。这也是关系到京东方能否稳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2003年8月6日,京东方以约10.5亿港元收购全球第二大显示器厂商冠捷科技26.36%比例的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的第一大股东。
京东方之所以考虑收购冠捷科技,有着自己的算盘:未来几年内,京东方规划在北京建设3条五代以上的生产线,届时京东方将拥有较大的产能,会面临市场不够开阔的困境,收购冠捷科技则可以为国内产业基地预做布局。而对于冠捷科技而言,它拥有整机市场但缺乏TFT-LCD面板的生产能力,这使得它在与既有生产能力又有客户资源的三星、LG竞争时,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中,联手京东方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京东方与冠捷科技早在1997年起就以合资方式经营北京东方冠捷,并在数年内将东方冠捷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这更让两家厂商一拍即合。
一年之内连续收购两家国际性企业,让京东方名声鹊起,但王东升更加巨大的动作还在后头。
第五代生产线
在工地林立的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这片占地1000亩的工地从外观看起来同其他项目并无二致,巨大的钢结构的高空吊车耸立着,几座蓝色的巨大楼房主体已经完成。四周的围墙还没有筑起,大片黄色的泥土被翻起来,裸露在秋日的阳光下。几十名身着浅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路面铺设工作,还不时有说韩语的人从身边匆匆而过。一名工作人员指着主厂房旁边的一片开阔地说:“这块土地是给配套厂商留出来的。”
这就是京东方总投资高达12.5亿美元兴建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的建设工地。过去几个月内,已经有大批生产设备进入厂房,进行正式投产前的安装调试工作。
这条生产线从规划之初就备受瞩目。液晶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一家从传统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京东方的实力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又有言论称,在海外企业纷纷斥资建设第六代乃至第七代TFT-LCD生产线的情况下,国内的第五代生产线未投产就已经面临落后的境地。清华大学的张百哲教授否认了这样的观点,他说:“TFT-LCD不同级别生产线主要的区别就是生产出的液晶屏尺寸不同,级别越高的生产线在生产大尺寸TFT-LCD时就越经济。但是从目前来看,第六代TFT-LCD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而所对应的最经济切割尺寸产品—37英寸电视的市场容量也并没有放量启动的迹象。京东方将主要精力放在目前在建的第五代生产线上是正确的。”
北京市政府对京东方的这一举措持积极欢迎的态度。“TFT-LCD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可增加工业产值约400亿元人民币,新增就业机会两万多个。”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局长程连元说。
京东方并不是唯一一家进军TFT-LCD领域的中国公司。它在第五代生产线上的中国同行上广电NEC也早已快速启动。今年10月8日,上广电NEC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国内首条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试验投产。王东升认为:“国内市场容量足够大,可以容纳下多家厂商并存发展,上广电NEC新生产线的投产,对于形成中国TFT-LCD产业板块,提升中国TFT-LCD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王东升对这项工程寄予了厚望。这条承载了京东方未来全部梦想的生产线,将于今年年底或稍晚些时候进行试产,其大批量生产能力将高达每年1300万片液晶屏(折合17英寸屏),凭借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京东方有可能向日韩厂商发动强劲挑战,改变TFT-LCD的现有版图,“中国大陆将是TFT-LCD未来最主要的基地。半导体产业造就了三星这样优秀的企业,TFT-LCD产业也必将能造就一个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在王东升的假设中,京东方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企业。
在京东方生产线西北侧几百米,就是中芯国际的半导体生产基地。这看起来颇具协同效应,因为TFT-LCD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半导体材料。据称,王东升和中芯国际的张汝京私交甚好,两名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在为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不懈努力,也称得上殊途同归。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2003年,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制造出了占世界40%的手机和35%的笔记本,如果TFT-LCD产业下一步迁徙的方向是朝向中国大陆,那么京东方将有可能在下一波浪潮中占据自己的位置。“今后的几年,上广电NEC和京东方如果能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多下功夫,在两地齐头并进,优势互补,赶上甚至超过国外企业是很有可能的。”总部位于深圳的创维集团液晶技术事业部总裁李小放说。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士对京东方能否稳住风帆、始终如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表示关注。总的来说,京东方的淘金脚步踏对了方向,但路途并不平坦。如果它的新生产线能够一炮打响,京东方TFT-LCD的销量将会一路攀升。如果它能不断地提升产品品质,小心地规避路上的障碍,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各大液晶厂商将不得不对这家同样诞生在东方的企业刮目相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