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对决之现实篇(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4:40 和讯网-《成功营销》 | |
速度变革,让大鱼游得更快 一些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始调整组织机构和决策流程,把组织扁平化,缩短决策程序,使决策层更准确和快速地把握市场动向。比如宝洁就调整得较好,将决策权下放,报告系统简化,媒体总监或部门经理就能说了算,决策和反应速度快了许多,从而在媒介策略上做到更务实和高效。 今年,许多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将亚太总部和决策中心移到中国大陆,也表明了它们加快在中国市场反应速度的信号,预示着它们的速度变革。“中国本土企业决策过程相当简单,往往是老总拍板就行。等到跨国企业的总监、总裁,甚至全球总裁都换成中国人,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将变得与本土企业一样灵活。”曾鸣表示。 相关链接:美林公司细数跨国企业在华盈亏 2003年6月,《华尔街日报》详细引述了美林证券的报告,并称,全球新兴市场的策略师们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盈利行业的数量之多感到吃惊,但同时发现,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了。虽然对大多数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份额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在很多行业,中国市场是最佳选择,甚至是惟一的希望。 许多跨国企业承认,中国本土企业越来越精明,中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愈演愈烈。在尚有盈利的许多行业中,毛利率逐渐下降。外国公司要维持增长速度,必须涉足中国更贫困的内陆省份,这是一项更加艰巨、成本更高的任务。 美林的报告称,在跨国公司中,快速增长的消费品行业前景最灿烂,其成功关键在于规模效应。这方面的榜样是宝洁、联合利华、达能等,他们营销手段出色,能积极适应当地环境,而且有开拓国际市场的长期经验。 重型机械设备厂也肯定赚钱,因为它们面对一个现成的市场,中国各地政府和国有企业都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技术含量高、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复杂项目,取得盈利的公司包括通用电气、西门子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中国的轿车市场蒸蒸日上,但是,增长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利润,大众汽车就是缩影。 这样的状况在手机制造业中也能看到。跨国企业靠生产手机轻松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它们必须和本土品牌在设计、营销手段和价格上全面竞争。 至于家电行业,中国企业一边保持低价,推出新产品,一边提高质量。跨国公司要想在家电上赢利,只能去内陆地区“垦荒”。而几乎所有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美林报告的结论是,在中国经营的最大问题是,几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外国啤酒厂通过和国内厂商合作获得成功,但软饮料行业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则坚决抵制合资。经验都不适用于“中国市场”,最多适用于“某些行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