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成功营销》2004 > 正文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对决之现实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4:40 和讯网-《成功营销》

  

  现实篇 对决刚刚开始

  在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对决的这25年中,虽然双方各有侵扰,也各自感受到了对手带来的压力,但可以说,在相当多的时段内,在相当多的行业内,大家是各玩各的,各自赚着自己最拿手赚的钱,并没有形成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随着中国市场全球性重要位置的进一步显现,跨国企业不断增兵中国,本土化势不可挡,有人说,借助先进的营销思想和营销工具,现在跨国企业对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要比本土企业还本土化。

  在将整个价值链向中国转移后,有了成本底气的跨国公司不再甘心于经营“高端市场”,它们开始在中端、甚至低端和本土企业展开鏖战。正如曾鸣教授所说,“真正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当本土企业结束了游击战争,进入到正面战场作战时,是否该对三种丛林利器的威力进行重新评估呢?

  价格战,跨国公司开始学会中国市场规则

  2004年,在本土企业用价格战开始绝地反击的8年之后,跨国企业用起了同样的武器,今年,它们利用降价制造了一轮冲击波,加入降价阵营的有宝洁、麦当劳、欧莱雅等企业和汽车、笔记本电脑、电冰箱等行业,跨国企业迅速将“中端市场低端化”,让本土企业在这块市场上无利可图。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下降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他们的生产制造基地、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来,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也就有了更多下调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化趋势使得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产品涌入中国,加之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因此在竞争中,一些跨国公司调整原来过高的产品价格,也是出于竞争的需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市场营销学捐赠教席教授柏唯良认为,通过降价,跨国公司阻挡了新的进入者,抢到了市场份额。几年之后,当客户对品牌变得更加忠诚,对价格就有些不敏感时,公司就可以将价格恢复到合理的水平:价格高到使得投资有合理的回报,低到能将新的竞争者赶出市场。

  技术与品牌,跨国公司持久的竞争力

  以手机市场为例,跨国公司显示出了在技术与品牌方面的持久的竞争力。

  根据2004年春季新生代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没有技术优势和品牌号召力的本土手机品牌,在渠道策略被国外品牌模仿后,市场份额以它们上升的速度迅速下降。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以绝对优势占据了在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方面的高端群体,国产手机的低端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声音

  “它们(本土手机品牌)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我们认为,现在在分销方面,诺基亚的竞争力不亚于任何中国本土司。”

  ——诺基亚高级副总裁赵柯林

  “本土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客户需求把握的准确性,尽管之前这点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如今,即使本土公司把握得当,也还是会因为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专家团队,而和一些‘大单’失之交臂。近些年来,对手越来越少,但是级别却越来越高。”

  ——远卓咨询公司原董事长 李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营销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