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如何让员工做到公私一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5:47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左元 如何让员工“公”“私”一致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不会那么轻易地被人掌握的。如果企业的员工跟老板“阳奉阴违”,那么这个企业就该好好“诊断”了。
“友谊万岁”? 一家美国的保险公司老板发现:同样一个员工在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的表现是截然对立的。企业表面上一团和气,员工们看上去很友善,富于进取心,乐于助人,人人乐于与同事和睦相处。“我们培养友谊”还是这家公司的座右铭。然而,在表面上一片和谐的气氛下却暗流涌动。老板发现在各种会议上鲜有人会做笔记;虽然气氛还算“友好”,但员工在交换意见时却总也提不起精神,显得毫无兴趣;员工们也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辩论。尽管在公开场合,员工们仍然高举着“和谐”、“合作”的旗号,可是在私下场合,员工对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组织极为不满甚至怒火中烧。 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就像这家美国公司一样,员工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这种处世方式会堂而皇之地成为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潜规则呢?研究人员阐释了其中的根源和奥妙 。 组织分裂了! 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在这家公司刚建立的四年时间里,企业经历了一连串的重大变化。第一任领导被突然解职,他的继任者来了,很快又重蹈覆辙,中箭落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别的保险领域转来的专家队伍。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了后来形成的企业中的亚文化现象。原来的员工们组成了内部人的小群体,称“元老派”。后来转来的专家们则形成了外来人的小群体,称“新贵派”。“我们在某某人时代就是这么干的!”这句话往往成为会议上常用的暗语。很多员工想让这个“新”的组织按照既有的模式继续运行。 新的公司老板是个友好的人,他试图尽力创造一个能联结团队的气氛。比如说,他让员工们在管理会议时都扮成印第安人,给每个人都取一个印第安人的名字,还发一个带着羽毛的头巾。他认为这样可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想通过这个仪式来统一“元老派”和“新贵派”。 然而,事情却朝着他预想的相反方向滑去,员工们仍然带着面具出现在公开场合和私人场合,公司的企业文化更是无从谈起。 道德要求优先 很显然,这家企业的文化只支持员工被动服从,参加某种仪式,没有要求员工坦诚积极地面对问题。新上任的老板没有从问题的症结入手,而是压制和忽视了员工们的差异。 著名管理学家Gareth Morgan认为,企业文化的关键是发展道德要求。而这家美国保险公司老板启动的员工对话机制,显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他太强调正式的规则和仪式上的东西。他只要求员工被动的服从,忽略了员工的主动精神。 Gareth Morgan认为,如果有“一个开放,坦诚,积极创新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让参与者积极进取的气氛”,“那么这家企业的命运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Gareth Morgan提出,仪式不是不可以搞,而是要注重仪式透露出的精神实质。比如说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就问题和想法坦诚交流的意愿,应该是企业要积极支持的。这种工作伦理应体现在领导人的身体力行上。领导人的榜样会带给企业简洁有力的管理风格。比如说,通过“啤酒聚会”和“咖啡聊天”的安排以及临时的工作会议确立某种管理的安排。这样就提供了有规律的自由的对话,有助于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