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方剑 北京报道
虽然不同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同,但是,与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惠普在中国的打印机市场上占到了50%以上的份额,而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多年也占到了30%左右的份额相比,在中国家具行业中,却还没有形成一个品牌可以占据总体市场5%以上的企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联邦家居集团总裁杜
泽桦,在有着2000多亿年产值、5万多家家具企业、平均每家400万产值的中国家具行业中,他及其执掌的企业试图去破解这个命题。
5%的新使命
据说,前不久,杜泽桦在北京与中国家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见面时,这位负责人请杜泽桦帮他一个忙,拜托他一定要把联邦做成一个占据国内总体市场份额5%以上的品牌和企业……
由此看来,家具行业“5%的命题”不仅仅是家具企业经营者头顶的一柄悬剑,而且还是家具行业主管人士肩负的一大使命。那么,在产业日益集中化和规模化的今天,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家具行业的集中度呢?
杜泽桦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具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因为通常情况下,三五个人就可以开起一个家具厂,有时甚至是一个木匠,或者即使自己不是木匠,只要遇到生意时能雇来几个木匠,就能办起家具公司。而正是这种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较低的缘故,使得在家具行业,至今还能存在着5万多家企业。
“同时,家具又是一个因民族、区域、居室空间、生活习惯、审美和使用者不同而需求迥异的产品”,杜泽桦10月9日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正是家具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和手工含量比较高的制造要求,使得家具产品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而难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也成为制造企业取得更高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
在杜泽桦的理解中,也正是这些市场特征和行业特点,导致我国家具行业主要由“小而全”的众多中、小型企业构成,这种结构从规模上来说虽并无不当,但在现代产业要求规模效益,同时又要求有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作为支撑的情况下,这些需求对还没有实现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而言,未免有些勉为其难。
当然,在杜泽桦的眼中,如今,国内家居市场已经开始分层了,其中消费量最大的中底层市场约占3/5,而中高层和塔尖层加起来约占2/5。
“在中国出现市场份额占到10%的家具巨头,至少还需要8-10年的时间,而且这个比例还是在市场分层中所占的比例”,杜泽桦这样预测。
“隐形冠军”的秘诀
在数月之前,北京一个企业家俱乐部在联邦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作为经典案例,以“20年不散的筵席”为主题来探讨联邦6个创始人能够合作20年的秘密,认为这是“本土企业史上罕有的奇迹”。
而20年前,来自珠三角南海的6个自然合伙人创业,在《公司法》没有出台之前,参照西方股份制企业制度,将联邦建制为股份企业,种下了现代企业的基因。
杜泽桦认为,作为一个本土企业,这个带点洋味的名字,其实取的是中国文化里面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中所提倡的德治与法治的思想,并按照“先德治后法制”的排序作为企业治理理念。
当然,由于联邦6个创始人不是一个自然家庭的成员,他们的组合必然还要靠一种制度、规则来维系,当时联邦就是用西方的股份制,建立了联邦最初期的体制。规则加上大家的情谊、品德,逐步把规则按照不同阶段去完善。
企业在高速扩张中,也曾由于股东身份与高级经理人身份同时兼任,使很多问题开始凸现,这时,联邦为此所做的变革是,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引入管理高层,在委以重任之际,给予充分信任。但要做到这一步,变革就必须从“管理老板”开始,让部分原始股东接受职业经理人的领导,这是一个艰难但又必要的变革。90年代的联邦,以几乎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联邦所置身的2000亿年产值的家具行业,与如日中天的地产、汽车行业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在中国还无法进入主流产业行列。然而,目前的联邦家居,却是这个不太引人注目行业里的绝对“隐形冠军”。
统计数据显示,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真正本土家具企业,在国内其实也不超过3家。
超越“宜家”的定位
从“联邦家具”到“联邦家私”再到“联邦家居”,公司名称的一字之变,却表明联邦在潮流和行业的变迁中的变化。
据杜泽桦介绍,业界普遍有一种说法:瑞典有宜家,中国有联邦。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联邦自封的,还是媒体的炒作?
“这种说法是从‘联邦家居广场’成功运作开始后在业内出现的”,杜泽桦解释说。
其实,联邦早在1990年就开始关注、研究宜家家居了,当然,如今联邦的商业模式与宜家的商业模式各有特点。宜家在各种优势之下,在中国也有不可回避的弱势所在,那就是产品消费层面单薄,要真正实现本土化,得到消费者的接受,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且由于其机构过于庞大,指挥大脑在瑞典,对具体区域市场,如就中国市场而论,它的反应肯定会比本地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缓慢。而像联邦等一些本地企业,则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如果经过机构、体制的改革,相信对终端市场的第一时间的反应会更快,而作为商业机构的“联邦家居广场”模式,单店规模要求不大,目前在一级城市已形成良好的品牌基础,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联邦家居广场”也会逐步进入二、三级城市。而这一点,宜家要实现却有相当的难度。
可以说,联邦在商业流通领域的成功发力,是提高其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其行业集中度的又一个最大筹码。
当然,联邦20年呕心沥血而终有所成,获得的也不过是挑战家具行业“5%命题”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