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长越南(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3:54 《当代经理人》

  再成长的困惑

  《当代经理人》记者历时一个月,从北越河内到海阳,从海阳到海防,从海防到南越胡志明,从胡志明到西宁(西宁是越南的一个省,与柬埔寨相邻),几乎有中国企业的地方都留下了本刊记者的足迹,目的只有一个:探访中国企业越南发展现状,挖掘中国企业走出去从1.0到2.0的升级之道。从建筑行业到家电制造,从农资行业到摩托制造,从纺织轻工到工程机械,中国建设集团、新希望集团、TCL、力帆通胜、三一重工、美的、烟台冰轮、青岛即发、三羊、上海湫光、铃中工业园……

  走访调查发现,虽然这些中国企业进入越南的时间有先有后,虽然他们进入越南市场的动机各有不同,虽然他们在越南的发展小有成就,但如今他们都面临着越南市场的再成长问题。

  越南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7%以上的发展速度,随着投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经被世界银行称为除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外最理想的投资国家,各国资本争相进入越南。据越南《西贡经济时报》报道,越南计划投资部称2008年将筹集554万亿越盾(约合340亿美元)投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拟比2007年增长19.6%,相当于GDP的41.5%。随着制约越南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这个东南亚目前最具活力的国家将成为投资的热点。

  与此同时,越南市场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据TCL越南总经理王成介绍,以前TCL产品在越南与日韩的差价可以在15%左右,而如今已经缩小到了7~8%,甚至更低。而随着三星、LG、索尼等不断降低价格,以及越南本地竞争对手的出现,中国企业成本价格的优势更是微乎其微,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最早进入越南市场的中国建设集团总公司二局(二局是中国建设集团公司在越南的总代表,以下简称中建)的发展压力也很大。作为工程建设类企业,中建虽然已经成为当地的NO1,2007年总承包额达到了1.6亿美元。“从纯工程承包的角度说我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中建越南总经理余索颇有些无奈,“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是相差甚远,如果我们也能够做融资,也能够带着资金做项目,我可以让它做到10亿甚至20亿,否则到顶也就只能在3亿徘徊。”中建要想在越南有大的突破,资本成为了困扰他们最大的难题。

  铃中工业区是越南众多工业区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个,其中三区成为了中国企业的聚集地。在这里安营扎寨的企业,有主动走出来开辟市场的,例如烟台冰轮;也有在国内受到政策限制或者受到反倾销制裁转移到此的企业,其中以服装、工艺蜡烛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比如上海湫光、青岛即发、山东宝旌等。但随着越南产业升级换代,如今当地政府也已经取消了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的优惠,有的甚至开始禁止类似的新企业入驻。面对新的产业形势的变化,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何去何从需要重新思索。

  面对产业形态与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许多在越的中国企业就像当年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一样,显得有些准备不足,“不是没有考虑到,而是没有想到会来的如此迅速”。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越南劳动力成本的迅速增加也让企业感到低成本的好日子是如此的短暂,“这两年越南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非常快,如今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达到了106万越南盾(约合530元人民币)。”上海湫光公司越南负责人吉先生向《当代经理人》表示。加上这两年越南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今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越南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可以说,越南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与国内持平。”

  如果说受劳动力成本增加影响最直接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话,那么中国制造的形象问题则成了如今所有到越南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需要过的第一道大考。力帆、隆鑫等中国品牌摩托车曾经在越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每天在云南、广西边界等待出关的摩托配件运输车更是排起了长队,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力帆通胜的总经理常育民依然感慨不已。然而,短短几年,物是人非。如今放眼街头滚滚的摩托车洪流,不是本田就是雅马哈,再也难觅中国品牌的影子,无奈之下,只能下乡或转做零配件。这只是中国制造在越南的缩影。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越南公司负责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刚到越南时劝说越南客户的情景,一个一个地介绍,一遍一遍地重复——“质次价廉”不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而三一重工东南亚总经理张文晖为了让客户相信自己的话,甚至不得不破例让客户试用产品。

  重塑中国制造的形象是所有这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的共同心愿,“否则我们要付出的隐性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张文晖向《当代经理人》表示。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不难看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仅仅是刚刚起步,与跨国企业相比我们确实还需要补习很多的功课。然而,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发展却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只有在国际化中真正实现好本地化才是走出去成功的标志。正如王成所说:“TCL在越南就是越南的TCL而非中国的TCL。”只有彻底本土化才能彻底国际化。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