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业者来说,巨大的商机存在于轨道交通的供应商、服务商或者辅助性行业
文 | 唐葵(方源资本总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曾说过,21世纪影响全球发展的两个重要事件,一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被时常提及的一个词。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腾飞的经济下面创造的现代消费品大部分是面向城市人口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分工要求,也只有在城市体系中才能得到顺利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济发展带来了供给,而城市化创造了需求。
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出口贸易下滑,即使未来欧美经济复苏之后,中国的出口量也可能回不到以前高增长的时代了。国家出台的4万亿经济振兴计划,基本完成今年的保八任务。然而,单一靠财政政策拉动基建投资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但不具有可持续性。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化作为中国创造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势必加快步伐。
中国的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6.2%以平均每年1.2%的幅度增长到了2008年的 45.7%(见下页图),当我们探讨城市化带来的行业契机时,我们应该将中国的城市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城市化率还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如河南、四川等。这些地方尚处于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城市化率的快速上升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钢铁、机械、水泥等行业的需求空间。国家的4万亿振兴配套里面,有3700亿将用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1.5亿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还有1万亿将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二类就是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化率已经相当高的地区。截至2008年底,北京的城市化率为84%,上海为88%,广州为63%。城市化率高并不代表此类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相反,这些地区将进入城市化的第二阶段:都市化。日本在1965年左右就已经达到了65%~70%的城市化率,如果我们参照日本在1965年前后各个行业的利润变化,就会发现行业利润增长持续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的行业集中在服务业、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食品饮料业。所以,在这些城市化率已相当高的地区,广义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将会带来另一轮契机。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一些行业无论在以上的第一类或者第二类城市中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众所周知的大众住宅产业。另一个肯定会受惠的行业是轨道交通业,不论是上述第一类城市化对城际铁路客货运、高速铁路的需求,还是上述第二类即都市化对地铁、轻铁的需求,都将是巨大的, 方兴未艾的。实际上,在过去几年,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建设速度和力度是远逊于高速公路的,在2000~2007年间,中国铁路网络的总运营里程年复合增长率为1.8%,而高速公路则为16.7%,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铁路基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目前,中国每一万人平均拥有580米的铁路营业里程,这个数字在日本是1570米,英国是2680米,美国是9630米,加拿大是15120米。
如果我们放眼未来3~5年的话,轨道交通业肯定是基建投资的重点。国家的“十一五” 拟建设新线1.7万公里,基建总投资1.25万亿元,是“十五”建设投资规模的近4倍。在国家出台4万亿振兴计划之后,铁道部相应地将总投资规模提高到了2万亿元,增幅达60%,目标到2012年将铁路总里程提高至11万公里。这么庞大的投资计划中蕴藏的机遇不言而喻。
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面,创业者们又会有哪些契机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轨道交通的产业链上有哪些主要分支:首先肯定是轨道工程建设方,这个基本上由中铁和中铁建等国企垄断;其次就是机车和配件生产方,这里90%以上市场份额由北车和南车占有;再次就是铁路通讯系统,这个是由铁通垄断的;运营就不用说了,归铁道部及其下属18个铁道局统一管理;还有物资提供,中铁物资控制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这么细细一数,岂不是多少万亿的投资计划中留给我们创业者们的机会就所剩无几了?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巨大的商机存在于相关的供应商、服务商或者辅助性行业。这样的启动资本不一定高的行业,至少有三类:第一是技术创新类,能替代进口的零部件、电子设备、新材料。如现在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正在做的水泥添加剂,其技术能够让制造出来的水泥硬度加强,产品适合高速铁路建设,供不应求。第二是设计创意类,比如家居装饰、车厢内饰或者楼宇、园林设计等。第三是服务类,如物流和维修保养等。如果在这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能够取得突破的话,可以争取成为中铁、南北车、铁通等垄断型企业的设备供应商或者服务提供商,在数万亿的投资热潮下分得一杯羹。
在这么多由城市化带来的行业契机下,我们给创业者们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迎合市场的需求,提供出高质量的产品(轨道交通或建筑都是对质量要求很高的)。第二,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赢利模式。第三,就是要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并拥有良好的营销能力的核心团队,无论产品质量多好,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人将它卖出去,打开一片市场,站稳脚跟。
(方源资本陈晓欢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