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卫
2003年,从工学院毕业的陈富强被宁波的一家私营塑料编织厂的老板看中。起先,老板安排陈富强负责拉丝机和工业缝纫机的保养和技术维修。这对学工的陈富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勤学思动的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觉得条件成熟时,自己办厂比打工更有成就感。2004年,陈富强从父母和同学那里筹得了20万的启动资金后,通过转行、自行开
厂、增添设备等“三跳”,圆了自主创业梦,用不起眼的网眼袋“网”住了欧美大市场。
第一跳:转行销售成精英
正式报到后,老板让他主管厂子里的技术支持,只要保证车间里两台拉丝机和50多台工业缝纫机能正常运转就行。工厂的产品主要出口,经常有贸易公司的销售员陪外商来看货。来来往往中,通过观察和交谈,陈富强对外销产品的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
2003年,工厂办好自营出口手续,厂长当时想在人才市场上增聘外贸专业人才。英语功底不错的陈富强主动向厂长请缨,把出口推销的工作揽了过来。厂长为了节省费用,答应让他试试。没想到,陈富强第一次出征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就一炮打响,签回了十多万美元的订单。虽然这些订单不足设备生产能力的1/8,但已经让厂长喜出望外。从那时起,陈富强边干边学,细抓下单、生产、订舱等合同的每个环节。一年下来,他通过上网找客户,参加各种博览会,接单能力大为提高,其销售额已与贸易公司的一级外销售员不相上下。2003年春节,为鼓励他为工厂发展所作的贡献,厂长给他一次性发了3万元的奖金。
第二跳:另起炉灶自办厂
在工厂的销售高峰时,陈富强逐渐萌生出自己开厂的想法。在打工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发现在宁波开厂条件很优越:一是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的人员建厂或办企业,给予的条件很优惠;二是启动资金并不需要很多,原料、拉绳等都可以现用现买。只要租赁场地,买一台拉丝机和配套的缝纫机就可以开工;三是这里的劳动力市场成熟,可以随时招到熟练的合同工。惟一让人放不下心的是,自己出去“单干”会引起“东家”——老厂长的不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陈富强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厂长坦露了心迹。出乎意料的是,厂长还比较“开通”。双方经过协商,在签订了新厂和老厂分配原有的客户网,在同质产品上不采取压价恶性竞争的协议后,陈富强终于换来了“自由身”。自有厂办好后,在生产条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头3个月略有亏损,后来开始持平。从去年上半年起,在工厂的生产和经营走向正规后,每月平均有3到4个大柜的网眼袋出口到欧美,有近3万元的盈利。
第三跳:自造设备添后劲
按网眼袋行业的生产模式,大多数工厂除自备拉丝机拉丝外,通常将后几道工序分包给郊区的配套厂做,自己的厂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组装车间”。虽然生产环节省了,但整个产品外采成本实际上很高,而且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主动权也受到了制约。
为了避开低层次的竞争,陈富强跳出传统的经营和生产模式,专攻欧美市场上售价高,技术要求严的贴膜袋和异型网眼袋。为了降低成本,陈富强和聘来的同学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研制出一套新型贴膜机,其粘接强度好,袋型更美观。这种网眼袋一投入市场就受到客户的欢迎。别人能生产的不在话下,有些老厂不能接的“骨头”,他也能按客户的要求加工出来。这样一来,陈富强等于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也增添了发展后劲。现在,出口一条同等重量的特殊网眼袋比传统的产品能多赚1到2角钱,他工厂的规模虽然暂时比不上两家做大路货的老厂,但利润率却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目前,宁波的一些网眼袋厂业主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少数老板甚至只读过初高中。原来固若金汤的生产和外销体系也需要像陈富强这样有冲劲,一专多能的年青创业人才“搅动搅动”,市场才能重现生机。思动可以出彩,求新方能升腾。陈富强这三跳,跳成了行业内一匹黑马。他的成功经历对守业的老一代业主,尤其是立志开创自己事业的大学生应该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