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怎能不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16:3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经营报 调查背景: 又到毕业时,一年一度的各大招聘会如火如荼。本次调查第一次从应届毕业生和大学生需求企业两个方向,对人才供需、求职和招聘各环节,以及薪酬福利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称“《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范围及方法: 调查为期六周,调查形式为网上问卷和个人访问。 覆盖全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其中本科毕业生43869人,74.8%,硕博士应届毕业生14796名,25.2%。 访问涉及33个大行业5800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含合资)3101家,占53.5%;民营企业2378家,41.0%;国营企业45家,0.8%;股份制等其他形式企业276家,4.7%。有2852家企业规模在100~1000人,49.2%;2483家企业规模不足100人,42.8%;349家企业规模在1001~5000人,6.4%;规模超过5000人的企业2.0%。 主要观点和结论: 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 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是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 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限,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当务之急是,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通过一些能迅速见效的途径,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缓解企业的求才矛盾。 供需矛盾 供需的矛盾不只体现在数量和排行上,由于知识、能力不匹配,即使专业对口,行业热门,企业对招聘到合适的大学生表示“不乐观”。 销售是企业收入最为倚重的职能,可是满腔抱负的学生多数不愿从事。 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世界毕业生的求职热土,地区差异让毕业生找工作“扎堆” 5800家受访企业中3515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大量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并不多,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不足3515家企业的5%。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个,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见图一) 但是根据《前程无忧2006薪酬报告》(下称《薪酬报告》),中国通讯电信行业传统的固网运营人才比重已经偏高,新兴的3G、NGN、IPTV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稀缺,由于该行业正在实施战略转型,此间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市场、销售、后期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经理级人才,应届毕业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技术研发。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行业,企业招聘毕业生主要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所用,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升级更新,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专业度要求很高。但是不少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调查中表示只考虑有名的行业内企业,显然大多数知识单一又缺少实用操作技能的本科生求职之路并不乐观。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选择如此集中在这三个地区还是令人吃惊。 但是受访的2900家在上海、北京和广东的企业中,1191家企业有意选聘应届毕业生去外省市工作,占2218家有计划招聘2006毕业生企业的53.7%,不少内地企业也想招聘来自上海、北京和广东高校的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今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学生表示招聘会企业“作秀”成分明显大于招聘实质。 但是《毕业生就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在这一相互矛盾的结果暗示下,可以想象明年到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的企业会更多,企业为此投入的费用也将放大,与此同时如何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吸引毕业生,将会使企业HR颇费心思。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这一比例在中国的内地城市更高。四城市中只有18%的企业进校举办了招聘会。这一结果也印证了本次调查的另一个内容:企业招聘毕业生的目的。57.7%的企业在公开招聘中,因为毕业生有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被录用,22.4%企业从人才储备角度招聘毕业生,另有11.7%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大量毕业生,这一部分企业也最愿意通过校园招聘会解决人才需求。(见图二) 简历和面试 对简历筛选和面试考核的侧重,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和受访企业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这一结果显示,毕业生求职并不缺乏简历和面试的技巧,至少它不构成“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企业筛选简历主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其次考虑“实习经验是否对口”;再次是“学校知名度”, 毕业生的回答从内容到重要性的排序完全一致。 企业面试的目的首先是“在简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其次是“确认简历中的信息是否属实”;再次“判断候选人是否和企业文化相符合”。毕业生的认识和企业的看法大致相同,只是毕业生对信息真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相对于此,企业更想在面试中了解候选人“简历描述之外的技能专长”,这一观点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企业认为,毕业生在面试中最大的失误是夸大自己的能力,与简历反应出的个人专长和素质不符合,此外候选人的答非所问、穿戴不当和迟到也是面试中不能容忍的失误。(见图三) 实习和兼职 既然毕业生并不缺乏一定的求职技巧,毕业生又掌握较高的学识和技能,那么为什么近年来毕业生找工作甚至比低学历的中专生、高职生还难呢? “相关的实习经验”是企业招聘人才的第二大考虑因素,仅次于专业能力,但很多毕业生表示实习机会比工作机会还要难得。 企业提供毕业生实习或兼职机会主要出于招聘和临时缺人两种目的。前者企业通常和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校内发布实习信息或者通过校方推荐,学生进入企业主要也是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工艺设计,参加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留用的机会比较高。 薪酬和福利 毕业生找工作首先考虑企业的发展能力,第二位才是薪酬福利。企业知名度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正在弱化。 企业给付的技术类工作报酬最高。 民营企业毕业生的起薪已经和外资企业接近,但是四成民企不提供公积金,10%左右的民企没有法定假日之外的带薪年假。 收入怎么比 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见图四)全国40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给出这样的回答是否说明,时下毕业生找工作时越来越务实呢? 如果从不同地区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教育成本投入考虑,大多数毕业生的收入预期并非脱离实际,狮子大开口。但是,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期望和企业支付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2006毕业生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期望多半不能实现。 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元~3000元,北京的毕业生收入最高,而深圳的毕业生收入差异最大。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毕业生收入接近邻近的城市上海,哈尔滨等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四城市毕业生的期望收入和企业给付薪资最大矛盾在5000元以上月收入段。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见图五) 调查还发现,和毕业生专业知识关联度高的技术、生产和设计等职能薪酬水平较高,主要处于2001~3000元。 《毕业生就业调查》对外资企业(含合资)和民营企业比较显示,两者提供毕业生的薪资差异并不明显。行业和职能不同导致的收入差异远大于资本属性的不同。在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科技、生物医药和房地产行业,民营企业提供的薪酬甚至超过外资企业的给付水平。 培训靠自己 对毕业生颇为看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82.3%的企业给予肯定的回答,其中有124家提供大学生海外的长短期培训。只有不到507家企业称“没有具体计划,放手让毕业生工作,在工作中获取经验”。《毕业生就业调查》对有培训计划的4,773家了解发现,培训内容最多的是入职培训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如户外拓展)等,分别有3178家和1569家。比如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提供有自己专业的管理学院。岗位技能培训也较为普遍,有989家企业要求毕业生接受岗位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供语言培训的企业也有320家,语种以英语居多。(见图六) 但是《毕业生就业调查》指出,目前企业提供的培训仅限于企业管理和职位的最基本要求,而从前程无忧提供的等职场信息和行业动态分析来看,环境适应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更多要依靠毕业生自己的努力。 相关链接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企业”榜 ABB(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 (P&G)、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IBM)、海尔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乐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LG)、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十佳(按拼音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