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赖志凯 实习生 王凡
1月14日,又是一个周末招聘会,田浩瀚早早赶到位于海口白龙南路的海南省人才劳动力市场。田浩瀚是海南大学2005年应届毕业生,从去年7月毕业至今,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戏称,自己来招聘会就像家庭主妇逛菜市场一样轻车熟路。
但令记者不解的是,在学校的统计中,田浩瀚早已“就业”了。
田浩瀚解释说,2005年6月毕业前夕,学校给学生发了张就业回执单,要求学生将其填完并且找单位盖章交回学校。他托人找了个单位盖上了章,像完成任务一样将回执单交给学校。就这样,他“就业”了。
他对记者说,目前像他一样工作“没着落”的同学,在他们班还有不少,人数大概超过了20%。而在2005年8月,这个数字则在80%左右。
记者了解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年8月以及12月月末是各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2005年年底,有关媒体对当年8月份统计的海南省高校就业率的报道是:2005年海南省9所高校共有1.24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总体就业率为78%。
而学校更喜欢将自己的就业率公布出来。打开海南省各个高校的网站可以看到:海南大学近三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82%以上;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4%,200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22%……2006届毕业生已经全部达成就业意向;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平均就业率94%;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率为96%……
海南某民办高校就业办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去年12月26日,该校上报毕业生人数1840人,就业人数1656人,就业率达到90%;而实际上,该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2200人。在基数不同的情况下,就业率就这样被夸大了。
此外,各学校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各异,也导致了就业率的“奇高”。
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处一位老师介绍,该校根据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实习证明等进行就业率统计。而另外一些高校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学校主要是依据学生派遣证、学生毕业证发放量来统计就业率。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海南部分高校以实习证明以及毕业证发放量来统计就业率的做法,并未列入其中。业内人士认为,学校这么做,明显会使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数字被夸大。
对于夸大就业率的做法,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学校夸大就业率,是因为对招生有好处。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高就业率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对于公办院校,高就业率同样会使部分人好处多多。海南大学就业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院,学校是要给予奖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