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就业 > 正文
 

点子生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22: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吉

  读报纸新闻:在杭州火车东站出租车服务点旁,总有人向的哥发名片,上面印的广告是“XX拼车网”。所谓“拼车”,是将三四人的上班路线设计成同一条行车路线,合租一辆出租车,根据路程远近按比例分配出租车费用。而据报道,办起这个中介服务公司的竟然是一个在读的大一学生。之前,我还听过一则朋友转述的创业故事:上海某大学一在校学生
,某日突发奇想,把上海全市的A4复印纸的出厂价格做了统计,然后跟其中最低价格(但质量保证)的纸厂联系,洽谈合作。大学生负责向上海中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推销该厂纸张,承诺以最低价格供应。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如此一来,企业会因此节省一大笔办公费用了;纸厂从此扭亏为盈,利润可观;该大学生靠差价几年下来赚了500万。

  在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的《创意经济:人们如何靠点子致富?》中,有一句话后来被反复引用: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这话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要么创新,要么灭亡。”早在几十年前,德鲁克就在《管理的实践》中如此写道。——而问题是,创意在哪里?

  记得霍金斯说过:“创意经济是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舞台,哪怕与朋友畅谈、小啜几口酒、凌晨4点就起床——只要找到实际可行的点子,就能成为他们事业、地位、个性化的推动力。”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创意好,机会固然多,但为难是很多时候创意不是迟到、就是根本不到。盛田昭夫注意到年轻人走到哪里都喜欢听音乐,便倡议公司生产便携式磁带收音机,于是索尼的walkman风靡全球;而杰弗里·贝佐斯(Jeffrey Bezos)看到电子商务的趋势,然后灵机一动,搞起了amazon.com……可见“机会是对有准备人而言的”,它的等式是,“为了机会,请做好准备”。要赶上创意经济的大潮,抑或是,只为更创意地生活,用对方法,想对点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有关创意、头脑风暴的书。手头就有罗伯特·弗兰兹《创意无限》、乔丹·艾扬《Aha!我想到了:创意生活10妙法》、爱德华·德·波诺《严肃的创造力》、《水平思维》、《六顶思考帽》、《六双行动鞋》等几本。读了一些,有些收获,但是甚微。因为它们多提供“找回失去的好奇心”、“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要光观察表面现象”诸如此类的方法原则,操作余地太大所以反倒难以贯彻了。除了爱德华·德·波诺,他倒写得很实证、也很技术性。像他创造的“水平思维”(lateral thinking)创新方法能不能转化出有商业价值的创意不得知,但对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绝对是有帮助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