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汪力成:要让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

2013年02月06日 13:14  《浙商》 

  汪力成用十年时间寻找共识

  只有当决策层理解了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让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并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本刊记者 │ 王文正

  “华立控股集团作为一个多元化企业,在未来的5年中,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具体地说,就是公司主业转型,转到一个药业企业上来;同时,继续对原来的仪器仪表这块业务进行升级。”

  2012年12月30日,在2012浙商年会上,华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告诉《浙商》记者说,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一直成为中国民企的“主旋律”,浙商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两年前,汪力成兑现了他10年前的诺言:“50岁退居二线。”卸任总经理职务之后,他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对宏观经济的研判和对华立集团的“顶层设计”上。“向哪里转型,往何处升级,在这些企业发展的方向问题上,华立不能犯错误。”

  收缩是为了做大

  “2012年,医药产业占了华立控股集团40%以上的份额。”汪力成声称,事实上,今天的华立控股集团已经是一个医药企业了,在未来的几年内,医药产业在华立控股集团占有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并稳定在60%—70%之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业”。

  上世纪90年代,华立最多时投资了12个产业,参股、控股了23家企业。但1995年由于多元化投资导致资金链绷紧,汪力成被迫“瘦身”,陆续关停十几家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老本行电表制造上。

  两年后,汪力成开始谋划转型。

  2005年底,华立集团医药销售额已经达到38亿元,同时期的IT销售额仅为3.7亿元,华立宣布,其主业由仪表变为医药。此后,华立又先后从IT、房地产业中退出,使得集团业务更加清晰。

  “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将进一步显现,医药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保持平稳增长。”支撑汪力成这一判断的,是最近3年来,中国经济总体处于低迷状态之时,医药产业却未受影响地保持了可观的增长。

  当然,在向医药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汪力成也在其内部进行着结构优化。早在2010年,华立控股旗下的华立药业就剥离了包括北京华立九州医药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医药流通子公司,又将子公司云南工业大麻股份有限公司80.66%股权转让给北京嘉鑫世纪投资有限公司。

  “一个产业内部,也有我们不擅长、不熟悉的领域,医药产业市场很大,我们也必须调整结构,做自己熟悉的领域。”汪力成说。

  普通员工向研发人员升级

  华立的本业是仪表,数十年来一直是华立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这个产业,华立积累了相当多的产业资源和市场资源,我们不能随意丢弃掉。”

  2012年7月,华立控股集团公司将旗下公司华立科技10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控股子公司华立仪表。这一动作显示,华立控股方面决意要促进华立仪表从传统的电能表生产制造企业升级为点能量需求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汪力成告诉《浙商》记者,传统机械电表制造商在寻求自身蜕变的过程当中,市场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表招标从原来由各地电力局采购,到现在由国家电网[微博]和南方电网集中招标采购,对于企业来说也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

  而事实上,华立控股海外战略的部署,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截至目前,华立已在泰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制造工厂。2012年上半年,华立仪表与美国埃施朗公司合资成立浙江埃施朗华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将在中国大陆境内外推广合资公司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华立仪表产业也升级到以智能电网为主。

  与这一升级相适应的,是人才的升级。在2010年年底,华立控股与中科院联合成立了中科院电工所华立技术研究中心,为电动汽车充电站和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提供支持。而机械电表制造商的转型,从人才管理上来看最为明显——在华立生产园区,多条生产线上都已配备了目前行业中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产业的升级其实关键是人的升级,”汪力成说,在华立,目前公司的普通员工正在向研发人员升级,目前仅智能电网这块的研发人员就达300多人。

  未来十年是寻找共识的过程

  过去几年当中,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前景都很纠结和迷茫,日子过得也比较艰难。然而,汪力成则表示,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字里行间能看到很多希望,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未来的10年会得到改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汪力成认为,目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在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问题上,全社会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比如,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分别应该占有多大比重等问题。但是,汪力成相信,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就一定会大幅提高。

  目前,中央的提法是“两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发展国有经济,同时也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在汪力成看来,国有经济所能够获取的资源远远超过民营经济,而其获取资源的成本又远远低于民营经济,在同一个竞争领域,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如果这一点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么民营经济的空间也很难得到拓展。

  “只有当决策层理解了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让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并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才会真正到来。”汪力成说,而这一共识的达成,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务院要求2020年落实职工带薪休假
  • 体育欧冠阿森纳1-3拜仁 明视频播米兰VS巴萨
  • 娱乐李云迪:从未建议刘谦“找力宏”
  • 财经铁路货运价格上调近13%将增收300亿
  • 科技苏宁“去电器化”加速:拟更名苏宁云商
  • 博客实拍南方大雪(图) 禁止以人查房贪官高兴
  • 读书中朝关系风波:朝鲜砸毛岸英墓内情
  • 教育考研人疯狂抢位 网友称“用生命占座”
  • 育儿外媒看中国:走近龙年宝宝“生育热”
  • 李光斗:发改委该罚两杯酒还是两桶油
  • 钮文新:美股60年大顶即将告破
  •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的两大难题
  • 朱大鸣:中国如何从全球货币大战中突围
  • 雷永军:企业该怎么打价格战
  • 鲁政委:银行理财是不是影子银行
  • 聂庆平:资本市场对外资开放的三个命题
  • 张五常:各国各地小费规矩有什么不同
  • 李罗力:2013中国改革四大当务之急
  • 洪平凡:竞争性贬值能否带来国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