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东岸三号刘亚松:诗意的商人

2013年01月29日 18:34  《绿公司》杂志 

  刘亚松总是在别处,要么是过去,要么是将来,与现在格格不入。他无法改变环境,但选择坚持自己,他把珍惜放在过去,把梦想放在未来,笑着和“现在”合作。他这样的人多一些,历史这条断裂的直线,也许会重新续接起来

  文│本刊记者 袁建胜

  刘亚松是一个拧巴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不合时宜。在呼和浩特边缘的如意开发区,有刘亚松精心布置的高端会所——“东岸三号”,他把民间唯一一套近年重印的《永乐北藏》,摆放在某个宴会厅边的夕阳之中,黄色封套显得尤其雍容淡定,但它下面却是法国路易时代斑驳的皮椅;他办公的书桌前的木刻浮雕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在纵酒狂欢,书桌的背后却非书架,而是同一时代的分餐柜。

  东方和西方、中式和欧风、家具摆件和油画喷绘,东岸三号中繁复精致的风格让人不敢轻易提问,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会引爆数百年前的背景传说,而古色古香的器具也可能只是现代的仿品。这些都被刘亚松仿佛随意地撮合在一起,显得奇异、丰富、瑰丽、又拧巴。

  刘亚松喜欢的东西很庞杂,就像他的博客背景音乐,有齐秦轻柔的吟唱《摇篮曲》,也有刀郎嘶哑嗓音中《孤独的牧羊人》,还有唐朝乐队高亢的愤怒:“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要是问及艺术方面的事儿,他立刻变成一个兴奋的说书人,可以把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这些不同时代的艺术品特征反复、详尽地描述,反正在他的东岸三号中,随手都能举出相关的范例,但要问他具体喜欢哪一时代或哪一类的艺术品,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都喜欢!

  如果一定要给刘亚松的经历一个概括,没有比他为自己近年来钟爱的马术文化事业提出的核心理念更合适的了——“美律生活”。在生命等长的世界中,人生的质感几乎可以成为人的本原追求,四十岁以前的刘亚松将艺术的韵味注入生活和人生,去经历波澜壮阔的人生,四十岁之后却希望将“戒律”注入生命的律动和韵律,继续用自己的坚持和拧巴,寻求内心的顶点。

  漂流 波澜 韵律

  刘亚松是“60后”,生在山东,长在内蒙古,父亲曾是干部,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在火红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因家庭成分成了“黑帮”,当别人都在大声引用伟人语录时,他却在母亲的命令下背诵古代诗词,背不完就不能吃饭。他现在仍然能把《洛神赋》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同那个年代的饥饿一起,诗词这些“旧东西”成为他最深刻的记忆。

  他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对那些无用的物件感兴趣,小时候在地摊上看到喜欢的小哨子,会拿出仅有的一点钱将它据为己有,不知道是孩童的好奇,还是对新鲜事物的自然渴望。等他到东北财经大学读会计专业时,才真正闯入一个时代。

  八十年代开始在大陆做生意的一位台湾商人这样描述那个年代:“只要有关系,可以卖垃圾。”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从饮食、服装到家具,自己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其实只是对金钱的渴望和依赖——每个人都厌恶“旧东西”,却不知道自己奉为至宝的新依靠,无非是工业“灰尘”的粗略集成品。

  刘亚松在大连读书时,正逢薄熙来主政当地,整个城市大拆大建,还在学校里的刘亚松就乐此不疲地收起了人们丢之唯恐不及的旧货,没有系统也没有方向,只是按捺不住自己对“旧东西”的热爱和渴望,也从“倒买倒卖”中一脚“跌入”这个商业黄金年代。

  他不觉得自己是个收藏家,而笑称自己为“捡破烂”的,他对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似乎并不那么关心,东西无贵重、大小,只要自己喜欢,就收归己有,且很少进行再次交易,从增值中获取利益。作为“捡破烂”的,刘亚松很称职;作为商人,他也很出色。1988年毕业后,他做了一年半公务员后下海,自面包作坊开始创业,历经四次起落,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贸易、装修、出租汽车、农场、商场、饭店、牧场、房地产⋯⋯

  在热血澎湃的“九二派”出现之时,刘亚松已经是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主了,1993年他开始进入北京,开了出租车公司和农场,至少也有几千万的身家,但是,没几年就赔光了。“收藏虽然花了些钱,但真正影响生意的,是精力的投入。”刘亚松说。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正是收藏的黄金时期,潘家园古玩市场是刘亚松去得最多的地方,那时的老物件花样繁多、假货极少,让兴奋的刘亚松几乎无暇顾及生意。

  结束了北京的生意,刘亚松回到大连从头再来。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机会总是很多。趁当时酒店业兴起时,他拿到香港一家建筑装饰材料的代理权,没几年就再次崛起。他称自己的性格既孤傲又豪迈,生活也过得既苦旅又乐活,鼓捣旧货是他的一大爱好,与朋友纵酒谈笑却是生活一种,半夜三更醉醺醺地回家更是常事。2000年时,不堪忍受的妻子把他“开除”了。

  刘亚松再次抛下生意,把自己放逐到北京,像是为了自我救赎,他总想为别人做点什么,当时北方沙尘暴肆虐,他进入一家倡导植树造林、生态防护的NGO里做了一年志愿者,又从防风固沙的经济作物中发现机会,奔赴内蒙古武川县进行商业推广,折腾了几年,失败了。这时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乳业产业链正在形成,刘亚松转而做饲料,进而养牛,2005年开始成为伊利的战略合作伙伴,为金典有机奶提供奶源。

  随着武川县城规模的扩大,刘亚松的牛场慢慢接近城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他以牛粪为生物能源,结合太阳能,在牛场周边开始建设复合型能源新村,进行生态开发,他称之为CDM新村(清洁发展机制)。2011年,政策再次变化,银根紧缩,打压房地产再加上通货膨胀,从牛场到房地产,刘亚松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2011年前后,他开始营造“东岸三号”,也迷上了马术,从这时起,收藏不再成为他跑去欧洲的最大目的,而是对匈牙利的马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成立了马术文化中心,决心将欧洲的马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融合,在武川扎根。

  生命 理想 “固执”

  他不记得自己曾经赚过多少钱,也对事业没有任何数字描述,投入多少资金、有多少亩地、多少头牛、开发了多少套房子,这些别人看上去最能说明财富和成功的数字,他都绝口不提,而是喋喋不休地谈他的收藏品,对马术的热爱,以及如何把自己的牛场打造成平台,让村庄、农民和土地都因此获益。

  他甚至不认为财富是可以创造的,而只是不断地分散、聚合,就像能量守恒定律的隐喻。在他那里,商业更偏向于一种社会活动,财富和金钱,是人们实现人生理想、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润滑剂。

  他的朋友曾说,刘亚松不适合经商,应该待在书斋里做学问,他听了很高兴,但他是坐不住的,每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时,他便会出现自然的反应,他不想陷入“冥想”式的思考,而是迫切地要把想法变成现实。与其说他热爱收藏,倒不如说他珍惜过往;与其说他有商业头脑,倒不如说他对未来和美的事物总是保持冲动。

  他是这个大时代的受益者,剧烈变动带来的机会,让他在不断地失败与成功的轮回中,走过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人生,谈起自己的成就,他的评价却是“支离破碎、乏善可陈”。上大学时,他的一位师弟和仰慕者,曾对他说,师兄,以后你至少能做个省长。刘亚松一脚踹过去:什么省长,以我的本事,还不得做个联合国[微博]“国长”!

  年少轻狂已经成为过去,“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还未消失,他把收藏品从仓库里拿出来,装满“东岸三号”和小区会所,即使在偏僻的武川县,杜月笙、虞洽卿等“海上闻人”用过的家具也随处可见。他买下欧洲最好的马,邀请那里顶级的马术艺术家,在未来建成的马术文化中心为大家表演。

  2012年10月,本来他已经策划好一场大型马术文化表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场所谓大型“集会”被叫停,但他在乎的仍然不是前期投资和给予欧洲人的赔偿,而是如何对这些欧洲人作出合理解释,即使这些早已超出他们经验之外。

  他把自己拥有的收藏品和未来要做的马术文化事业,看作是一个文明韵味悠长的标记,当下这个时代尽管充满了财富传奇,却在信仰、文化和文明方面日益荒芜,甚至无视规则和底线。他真正在乎的是,把自己最珍惜的过去拿出来,让更多的人身处其中,也迫不及待地与大家一起,为未来留下一些文化基因,他说,美就是生活,必须随处可见。收藏品和马术文化即使是一座孤岛,也必须是最倔强的孤岛,才能成为未来大陆的一部分。

  他总是在别处,要么是过去,要么是将来,总是与现在格格不入,但他还是固执地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当作一条直线,他希望事情应该就是它原来的样子,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少年,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也能战胜象征恐惧和邪恶的“老虎”,在痛苦中获得重生。

  美不仅是生活,也是生活本身的律动和韵律,甚至是一种“戒律”,四十岁之后,刘亚松终于明白,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坚守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并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坚持行走,才能到达内心的顶点。他喜欢引用黑格尔的话来描述自己的这样一种“理想状态”:手段要配得上目的的尊严。

  刘亚松和所有人一样,无奈地深陷于当下的文化断裂,散落到“现在”这样一片无尽的海洋之中,独自漂流,为财富的聚合苦斗不已。他无法改变环境,但他选择坚持自己,他把珍惜放在过去,把梦想放在未来,笑着和“现在”合作。他这样的人多一些,历史这条直线,也许会重新续接起来。

  “如果做一个比较,你认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是收藏品、马术文化中心、牧场、东岸三号、房地产,还是博客里的一千多篇文章?”记者问。

  “那些文章。”刘亚松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已聘请北京两名律师为其辩护
  • 体育德罗巴转会中超生涯终结 奥巴马接见热火
  • 娱乐《甄嬛传》登陆美国台词翻译引关注
  • 财经我国货币超发严重 新增货币占全球近半
  • 科技游戏机禁令取消短期难有实质进展
  • 博客柴静:广州拆迁争议 董路:给柴静打80分
  • 读书红包变迁:古代官员年终奖怎么发
  • 教育 超7成80后成被催族:催婚催子催工作
  • 育儿卖萌吃面弟网络爆红 瞧这坚毅的眼神(图)
  • 黄鸣:皇明跑偏的四年
  • 廖剑勇:品牌如厕所
  • 郑风田:如何不再运动式反浪费
  • 张五常:履行定律与选量作价
  • 张化桥:利息提高四个点即可消灭影子银行
  • 朱大鸣:中国货币超发第一 房价等于没涨
  • 章玉贵: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周期靠什么
  • 彭真怀: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与策略
  • 熊鹭: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主要应做什么
  • 徐斌:城镇化红利大致结束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