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会主席同时更替,央行暂时未动
■本报记者侯美丽
有空降,有轮岗,金融“三会”的新掌门人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中组部10月29日消息,60岁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65岁的刘明康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55岁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54岁的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接替65岁的吴定富出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三会”原主席均经历两届政府,在各自领域都有不少建树,这次齐换,令市场对金融领域可能的变革充满新期望。四大金融监管层目前只有央行行长周小川保持不动。值得一提的是,“三会”新掌门均曾在不同时间段出任过央行副行长一职。
尚福林:资本麦田的耕耘者
既没有“海归”的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历,1951年出生的尚福林,当过兵,从北京财贸学院毕业后进入央行,一待就是18年,1996年官至央行副行长,2002年初出任农业银行行长,同年底任职证监会主席,完成了一波从一名普通职员到金融高官的“慢牛行情”。
中国改革向来不缺急先锋,资本市场也不例外。上有四位证监会前主席——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下有铁娘子史美伦、女强人李青原以及无数的“海归”,相较之下尚福林是低调谨慎的。他性格温和,做事既不急躁冒进,也不故步自封,或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正需要一位不温不火、谨慎务实的改革家。
但和尚福林稳健作风相反的是,他在证监会的九年,股市走过了一轮最惊险的过山车行情。这位任期最长的证监会主席,在他上任后的第四个年头里,治愈了积累15年的股市沉疴——股权分置,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18年发展历程中最让人心里敞亮的艳阳天,虽然近两年受累于恶劣的全球环境,股市再度低迷,但市场的容量、深度、交易工具,已与当年大不一样。
有几件事是不得不提的。创业板在十年期盼后终于在深圳交易所迎来开市钟声,不过对于内幕交易的查处、退市制度的建立、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尚需完善;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从制度上解决了中国股票市场“单边市”的困境。对于市场诟病已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证监会先后两次在保荐、询价、申购、配售等多项技术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调整,不过,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本应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目前尚无推进迹象。尚福林任内,还用了接近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轮对证券公司的清理整顿,并努力创造各种利于证券公司发展的业务和产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转融通业务等。
而如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正进入集中偿还期、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愈演愈烈、房地产开发贷款违约风险也日渐上升、外资机构唱空中国的大戏还远未落幕……中国银行业正当危机时,这位颇具“中国特色和政治智慧的监管者”将如何确保银行业安全和有效支持经济稳健发展,我们期待着尚福林演绎的新角色。
郭树清:金融改革的担当者
似乎每一次金融高层变动都牵连着中国建设银行,从前有周小川、王岐山,现在是郭树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郭树清,曾在国家计委、体改委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决策与研究工作、在历任贵州副省长、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建行董事长之后,郭树清走向了更富挑战的岗位:中国证监会主席。
回首六年半以前,建行正在股改引资的关键时期,却因前任掌门张恩照受贿案以及与花旗谈判破裂而前景不明,如处理不当,对四大行股改上市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郭树清临危受命,彼时虽因遭遇国内外舆论唱空,让建行在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方面身处弱势,但强硬的郭树清还是踢掉了出价过低的花旗银行,转而引进美国银行。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和其后回归A股市场,为其他三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其他银行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郭树清在建行数年改革获得了颇多认同,特别是在完善建行的公司治理、推进商业银行转型方面进行了诸多重要探索。譬如首开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机制,2005年5月,湖南、山西两省分行行长即因所辖基层行近两年案件多发等原因而“引咎辞职”。郭树清曾坦言,国有银行从改革之初就面临着非常特殊的环境和任务,需要处理好一些特殊的关系。既不能违背现代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又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
从哲学到经济学的选择,实战派改革者郭树清虽然也经历过未获重视的煎熬,却始终怀揣着对宏观经济改革的一腔热忱。吴敬琏、周小川、李剑阁——这张日后在经济学界颇受关注的风云人物名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着共同的冠名——“整体改革论者”,郭树清亦身居其中,他32岁时与人合著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一度相当超前。
从中国加入WTO后置身人民币汇率利益博弈风暴眼,到带领建行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背水一战,风浪里走过数遭的郭树清早已是处变不惊,这位重视制度的金融改革者履新证监会,被业界寄望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文化方面有新的变革。
项俊波:铁面诗人的新传奇
或许是过于低调,很少有人知道,电视屏幕上偶尔而出现的“总编剧项俊波”,和保监会的新掌门项俊波是同一个人。
这位被业界用“神奇”来形容的金融高官,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也做过铁面的审计署高官。在他人生的每次转折中,都如此地“不同寻常”。项俊波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内就因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而为金融业内人士所熟悉,后低调出任央行副行长一职被业内解读为加强金融系统自身风险防范、防止银行业内部腐败蔓延的信号。彼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2005年8月10日,外界传闻一年之久的央行分拆最终落为现实,央行二总部迁至上海,项俊波就是南二部的掌门人。
作为“查账”出身的官员,风险控制是项俊波的专长。他对金融风险的关注由来已久,而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的学历背景让他更倾向于从法律途径寻求解决之道。
刚到农行,项俊波就在农行内部掀起了一股审计风暴,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每一级总分行都派驻了审计人员,同时审计人员又归上级单独一条线管理,通过加大审计力度控制风险。几年下来,农行不良贷款率从23.43%下降至2009年的2.91%,涉农贷款不良率4%。在项俊波的带领下,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历史包袱最为沉重的农业银行最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完成其IPO。
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保险业,也遭遇了快速膨胀带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储备金不足的问题愈发严峻,风险控制专家项俊波在保监会主席任上仍大有可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