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修亿洪情断探路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23:53  《商界》杂志

  刚刚上市半年的探路者,正在经历与渠道商的一场生死博弈,是情变还是兵变?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本刊记者带你倾听一位元老级经销商内心的声音。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户外用品行业全面开花,国内的户外用品卖得如火如荼。修亿洪与探路者的甜蜜时期,也就此开始。

  文/本刊记者 白 灵

  习惯了忙碌的经商生涯,修亿洪最近一下子闲了下来,颇有些不适应。偌大的办公室内,只有他一个人留守。“下面的销售团队已经解散了,只保留了几个公司的核心人员,我现在还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开始做这个品牌的时候,我以为这将是我这辈子最后的一份事业。现在我已经55岁了,8年来为它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倾注了大把的心血,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局……”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每每念及八年来的“探路者岁月”,修亿洪的情绪就有些激动。

  从2003年开始,修亿洪的蜀山户外用品公司就一直代理销售着“探路者”这一户外运动品牌。然而,从2009年12月31日开始,探路者以一纸通告终止了与修亿洪的合作关系。

  在创业板刚刚上市半年的探路者,正在经历与渠道商的一场生死博弈。

  杯酒释兵权

  从1999年成立公司以来,探路者一路顺风顺水。不过十来年时间,已经坐上了“国内户外第一品牌”的位置。新近又登上A股创业板,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将这家“新贵”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009年9月,探路者在创业板上市。11月,探路者在成都的渠道商——新星体育用品公司的老板胡师雄以“不正当竞争”为由,一纸诉状将自己的“老东家”探路者告至法院。

  与此同时,重庆蜀山的修亿洪,湖北腾龙的王鲁川等一干探路者的代理商“老臣”,也挺身而出,纷纷“助拳”。先后向商务部、证监会提出投诉,称探路者不符合国家的《特许加盟条例》,以及将并不隶属于探路者的渠道资源打包上市涉嫌虚假发行。随即,探路者手起刀落,终止了与这几家渠道商的合同。

  此时,距探路者上市仅仅过去了两个月。实际上,几位“哗变”的渠道商均属于当年为探路者打天下的“重臣”,此番却遭到集体“削藩”。可能会使公司伤筋动骨的大动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来龙去脉?

  2009年1月,“带头大哥”胡师雄与探路者签订了新的4年代理合同,并向探路者订购了900万元的冬季货品。之后,他却突然被探路者告知,探路者将在成都开办两家直营店。而在签合同和订货前,胡师雄却并没有收到来自探路者方面的相关信息,正是这两家店的折扣促销,造成了他的货物大量积压,损失惨重。

  “直营店是重资产,没有多年的耕耘很难做好,而且探路者并不擅长一线操作。如果按照他给我们的价格,这些直营店肯定是亏损的。不过这是他安插进来的一根钉子,比如给我们的价格是4.5折,给直营店的价格却是2折,打5折他还可以对半赚,如果我们也跟着打5折肯定亏死了!”价格体系的突然变化,让多年来一直追随探路者的渠道商们颇为恼火。

  按照卖场的行规,如果这个商场打折,为了吸引人气,其他商场也会要求同样的品牌打折。在修亿洪看来,这是探路者对代理商无情的压迫。“这些直营店就像嵌在我们肉里的一根刺,他们威胁说,这个商场你进不进?那个商场你进不进?如果你不进,那我们就进了!”

  一时间,探路者接连发布澄清公告。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甚至亲自出面,否认公司有意削弱代理商的做法,“近几年,户外用品行业增长迅速,但是个别加盟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以成都新星为例,2009年探路者的业绩较2008年大幅下滑了30%,与绝大多数加盟商40%~50%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盛发强表示,尽管成都新星在探路者的代理商中销售量排列靠前,但对应四川当地丰富的户外旅游资源和市场同行的业绩,成都新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根源则在于“它的多品牌经营和分散投资”。

  探路者加盟商北京兴福诚贸易有限公司的成光旭表示:“一个店要加盟,总公司人力物力要投入很多,最后总不能让你开店以后去卖别的牌子吧。”

  “我们根本不是加盟商,我们执行的其实是代理合同,凭什么不能经营多品牌?”修亿洪认为,从初创时开始,与探路者签署的一直是代理合同,上市前突然改为加盟合同,双方实质执行的仍是代理合同。因此,合同变更时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当记者就此事联系探路者公司时,对方以“此事已经过去了”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使得外人难以一窥“渠道商纠纷”一事在探路者内部引起的变化。而一连串的澄清,尽管平息了外界的风浪,在探路者赖以为生的渠道上,看不见的风浪似乎已经暗潮涌动……

  拓荒

  在修亿洪看来,探路者新招募的加盟商们,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这些“老臣”多年来南征北战的艰辛,更无法理解双方矛盾的起源。

  在代理探路者之前,修亿洪已经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这个土生土长的福建人,从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四川,在成都做着照明和装饰材料的生意。不过,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行业中赚钱越来越难,让修亿洪逐渐萌生转行的念头。

  就在修亿洪寻找新项目的时候,他的福建老乡——同样在成都代理体育用品的成都新星的老总胡师雄,给他介绍了一种新的产品——户外用品。那时候“户外运动”这个概念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还处于萌芽状态,在整个中国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外品牌,国内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虽然这个行业还没兴起来,但当时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正在逐步具备。要做就做这种萌芽的、新兴的、朝阳的行业。”有了经验丰富的老乡指路,修亿洪当机立断,决定代理探路者这个刚刚起步的国内品牌。当时由于国外品牌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加盟的门槛也很高,而探路者实行的是“区域代理”政策,面对着大量的国内空白市场。“当时有好几个省市,让我随便去挑,最后我选中了重庆。”

  2003年,修亿洪结束了在成都的生意,来到重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一次性付了18万元给他,拿下了重庆市场的总代理。”回忆创业之初,修亿洪很感慨,“当时这里就像荒山一样,没有一家像样的户外用品店,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柜台,更没有探路者的专柜和门面,仅有的几种探路者产品,也是零零散散地出售。”

  修亿洪一口气投入了50万元,开了3个探路者的门面,专柜还开进了重庆最大的商场之一——位于解放碑商业中心的大都会商场。起步阶段,修亿洪也没指望能赚什么钱,不过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来的第一年就遇到非典,大街上连公交车都没人坐,更别说来买户外用品了。”这一年,修亿洪不但没赚钱,反而亏了十二三万。

  无奈之下,修亿洪不得不回老家福建去借钱、融资。带着四处奔波筹措而来的资金,第二年,他又在重庆开了5家探路者门店,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修亿洪才把上一年的亏损拿回来。

  “当时我们认为它是一家有感情的企业,它也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按照探路者的想法,代理商应该走专卖店路线。而修亿洪认为,做专卖店肯定做不过那些成熟的品牌,探路者的发展方向应该主要集中于开设商场专柜。“商场人流量大,即使是人们不买,也可以经常看见这个牌子,容易混个脸熟。”对于这个常年在一线征战的“元老级”渠道商,探路者也给予了相应支持。

  “当时真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全心全意去做,就想把这件事情干好。”在网点初具规模之后,修亿洪又继续在公交车身、电视台、旅行社等投放广告,一时间,探路者在重庆市场做得风生水起。

  “2003年、2004年,我们几乎全部是在投入资金,进行网点建设、广告宣传。整整两年,没有赚到一分钱。”不过,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户外用品行业全面开花,国内的户外用品卖得如火如荼。修亿洪与探路者的甜蜜时期,也就此开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