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焜耀:苍狼的消失仅是时间问题

  《中国企业家》记者 何伊凡

  李焜耀说:苍狼的消失仅是一个时间性问题,游牧民族会在最后一片水草的那个地方停下来。目前基本上电子产品的游戏规则都还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有几十年的根基。我们现在的游戏方式还是先从熟悉规则开始,然后进入规则里面经营,最后到创造游戏规则,这不是一、二十年能够做成的

  近期,《中国企业家》记者专访了明基董事长李焜耀,明基旗下的友达光电有限公司正准备在江苏昆山投资兴建7.5代液晶面板厂,投资总额约30亿美元,同时还将在大陆有一系列与面板相关的布局。李焜耀曾经是台湾制造品牌化的最积极鼓吹者,他对友达给予厚望,是否暗示着他对品牌的热情减弱了呢?

  李焜耀从椅子上探了探身,长长的说了一个单词:NO

  武功稍微好了一点

  《中国企业家》:2006年明基退出西门子业务,这一伤痛还未完全消褪,后来又发生金融危机,经过这一轮职业生涯当中接踵而至挑战,您有什么收获?

  李焜耀:刻骨铭心,一言难尽,以前我们比较急躁,因为想要快速获得品牌,才会想要购并大型企业,让自己跳上去。经过一些事情把它停掉,内部由此做了很多调整和改变。到金融危机我们大部分都已调整好了,我甚至觉得那时候我们应付金融危机比过去还好很多。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事先经过了一番整理,体制更健康,也可以说,退出西门子等于让我们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刹了一下车 。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当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现金流,你生意再好,如果现金不足的话,公司整个经营的持续性会遭到很大的挑战。

  自2006年宣布退出西门子,我们就一直在整理现金流,资产变卖的变卖,调整的调整,把应收帐款降低,因此金融危机中手里还有现金,各方面我们的经营指数都改善很多,到2009年第二季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金融危机。

  《中国企业家》:但是明基也并没有完全脱离金融危机的影响。

  李焜耀:没错,武功是稍微好了一点,不过还是很辛苦,我们集团公司也要看每一家公司的状况,总体来讲,在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线利用率不足,例如友达光电。面板产业是资本密集的一个行业,它的资产规模都非常大,整个成本中折旧比重很高,金融危机里我们的折旧没有充分利用,整个产能没有办法完全玩转,承受了非常大的损失,折旧的成本就变成公司的一个很大的费用,这全部都要反映在公司经营成本中。而其他折旧度比较低的公司基本上还都算健康。但重要的是我们现金流还是很好。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一直花大的精力在管理现金,现金为王,我还是要强调把现金管理好,公司就立于不败之地,想办法要怎么样去产生现金,现金再产生活力,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恢复了。

  《中国企业家》:我们关注到大陆市场对友达光电走出危机有重要影响。  

  李焜耀:大陆市场对友达有很大的支撑,来自大陆的订单我们去年增长很多,过去整个产业布局比较依赖欧美市场,通过大陆客户增加能够分散掉比较多的风险。目前我们出售到大陆的面板大概占公司总量的20%-25%之间,与全世界消费大陆电视机的量大概相等。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友达成为台湾在大陆投资最积极的面板企业?

  李焜耀:其实这有几个背景,台湾的面板企业早期开始是6、7家,到最后倒的倒,卖的卖,到现在变成两个大家,加上两三个小家,另外都做得很小的。我们跟奇美两个是大的,三小家的规模大概不到两大家的1/10,比我们小很多。奇美严格讲也被鸿海买走了,台湾早的时候虽然说有“面板五虎”,那时候有媒体问我,我说哪有那么多老虎,应该是两虎三猫,现在经过了意气风发的一番竞争,争到最后必须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寻找自己生存的利基。大型的公司上下游什么产品都可以做,小的基本上已经没有财力去投了。

  所以目前基本上是剩下两家有条件去扩张,除了友达,奇美正忙着整合,合并,他们或许也没有时间处理这些事情。真正坦白讲有条件在大陆加大投资的大概只剩下我们这一家。

  《中国企业家》:大陆在加大对面板行业的投入,数家电视机厂也在跃跃欲试,它们可能与友达既是伙伴,又是对手,你如何评价它们?

  李焜耀:这个行业上车很难,下车更难。退出非常困难,要退出只能重新定位自己的公司,我觉得大陆还没有完全经历过这个阶段,有些公司很积极的想进来,有的电视机厂觉得自己内部有产品,可以把自己的产能消耗掉,其实没那么简单。为什么?任何一个面板厂,都有它最适合的尺寸,不能靠一个厂涵盖所需要的所有尺寸,如果全部靠自己用,不一定消耗得掉,它要用的其他尺寸单单一个厂做不出来,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应该有心理准备。不盖到两三条线恐怕没有办法让它运转很顺利,我觉得国内还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急着想要达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能还不知道这里面将来要面临的风险。

  其实我们跟他们这几家也都有沟通,大家都是好朋友,这个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折旧非常高,所以一定要让产能开出来的速度与需求完全吻合,供需平衡是最安全的,供需不平衡很容易有恶性竞争行为。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要认识到,一个市场合理发展对大家都是有利的,彼此做一些技术上有独特性的,这样比较契合。如果想要全部做大路货,会竞争得非常辛苦。

  《中国企业家》:现在整个大陆面板业竞争局面很复杂,有日韩的力量进来,还有台湾的企业进来,还有大陆本土的企业,你的优势在哪里?

  李焜耀:现在很明显,韩国两个大的就是三星和LG,台湾也是两个大的,国内这边我觉得这么多家进来,最后也一定会整合成一家或者两家大的。三星、LG本身是垂直整合型的企业,正因为如此,肯定要丧失一定订单,竞争者不会和它买或者不会全部和它买,一定要找到第三方比较强的供应力量和它抗衡。再者,三星与LG的面板会把最好的产品给自己,外面已经是放在第二位考虑。而我们没有这个顾虑,会把最好的产品给客户,与客户共同开发。我们与大陆的客户已经有很好的合作默契,能够处理好其中竞合关系。

  苍狼的消失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企业家》:我们注意到,您在2002年之后经常谈品牌,深感台湾无品牌之痛,但2006年之后虽然仍在谈品牌,可实际上已不仅关注品牌创造,也关注代工创造,例如加大对友达的投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李焜耀:友达近年对整个集团都很重要,我们投太多钱了。过去大概五年来平均每年投入都在150亿人民币以上,这块投得量很大,但是赚的钱也最多。现在积累资金能力,反过来再支持品牌的发展。品牌之路我们一直没有断过,一直做调整,内部也在调整品牌的布局,品牌资源的分配,往后一年会有很多的改变。我们有丰富的品牌思路,只是现在还不到跟大家沟通的程度。

  《中国企业家》:您曾在本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苍狼终将消失》,文章当中对台湾的斯巴达式管理与狼群文化提出质疑和反思。不过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苍狼依然没有消失,还在全球游牧,你认为自己的判断依然正确吗?

  李焜耀:苍狼的消失仅是一个时间性问题,游牧民族会在最后一片水草的那个地方停下来。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劳动成本上升,劳力短缺,也让大家去重新思考这种平衡点在哪里?不能完全靠无限人力的增长,20年以后中国新增劳动力会递减,人口红利消失,刚刚和两位朋友也提过,现在大陆的劳力成本和马来西亚是一样的,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这就是制造业的种种困境,全世界许多经济体都有类似困扰,经济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活得不好。而所谓的代工模式,苍狼模式,基本上还是因为跟客户之间的不平衡产生问题,从事提供同样服务的人太多,而客户就那几个,全世界整个电子产品销售端的市场,像电脑、IT、3G产品都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几家在垄断,因此变成了提供制造服务的公司,就是要去抢几个大客户,虽然竞争是常态的,但大家还是要去思考,一定要摆脱这种经营模式,不摆脱的话就一直在走这个路,这是很悲观的感觉。现在很多人不是要去重庆,去西部吗,这已经是最后一块热土,以后呢?

  不过,目前基本上电子产品的游戏规则都还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有几十年的根基。我们现在的游戏方式还是先从熟悉规则开始,然后进入规则里面经营,最后到创造游戏规则,这不是一、二十年能够做成的。提高附加价值喊了许多年了,但从产品向知识产权、商业模式高附加值的一部分一路推下来。坦白来讲这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中国企业家》:现在台湾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制造企业,包括明基、宏基、鸿海、台积电、台塑等,您觉得一个大洗牌的时代会在什么时候降临?

  李焜耀:很难啊,如今大家各据一方,都有相当的规模,都是世界级规模,要消失大概不容易。只不过会互有消长,也许随着未来产业发展,会让这些大企业撞在一起重新再竞争一次,会有这个可能,像台积电最近也要要做LED,鸿海也要做面板,大家的交集会越来越多,都在寻求下一阶段的增长空间,岛内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残酷,在台湾打得很厉害了,还会到大陆来再打一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