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明明的放弃和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15:08  《商务周刊》杂志

  □ 记者 吴丽

  “我最愿意做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一旦什么都顺了,我就觉得能量没有地方释放,特别想找新起点。”福伊特造纸技术公司亚洲区总裁刘明明这样解释自己职涯的几次选择和放弃。

  刘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国家机关,后来辞去公务员职务下海加入四通集团,当时在别人眼中这是个“另类”的选择。进入四通不久,她自荐去做销售,此后的两年半便在销售部连升三级,1990年代初就月薪过万元。但随后刘明明又做了一次重大的选择,她在年近40岁时放弃高薪职业,辞职到德国去读书,理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做事情的”。

  4年之后,学成回国的刘明明再一次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去应聘云南一家濒临破产的合资企业的总经理。她有自己的分析,“虽然那家企业很破,但技术是德方提供的,中方又有红塔集团的背景。云南卷烟是全国最好的,卷烟纸这个市场前景又大,肯定能做好。”事实证明了她的判断,第二年刘明明便使这家卷烟纸企业扭亏为盈。第4年时,她又一次选择了辞职,投奔生产造纸机的福伊特。

  1998年,初到福伊特的刘明明遇到一个新情况,当时福伊特总部打算派一名德国人在中国做首席代表,让刘明明给这个人做副手。刘明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去跟公司董事会交涉,一谈就是两个小时,把她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分析和福伊特的机会所在一一道来。这下,刘明明自己成了福伊特中国区首代。

  刘明明上任之后,福伊特造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走出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但其中的过程却不像这条曲线那么流畅。最初,福伊特中国办事处的职能只有销售,刘明明更像是中国市场的销售总监,所有的技术资源是由总部掌握,每一个项目的最终决定权也都在总部。而与几乎所有的德国企业一样,福伊特集团的经营风格强调稳健,偏于保守,有非常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这导致了很多时候说服福伊特总部反而成了一个项目签约过程中最艰巨的工作。

  于是,刘明明日常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和总部的沟通上。刘明明从来不考虑是否会得罪老板,只要她认定是对的,就坚持到底。比如,在去年金融危机时,刘明明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扩张的好机会,说服总部在站稳中国市场的同时,由她领导福伊特向亚洲其他国家扩张,培育新的营利点。这就是刘明明的性格,无论是放弃还是坚持,都率真而雷厉风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