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承:中国高级定制时装市场最保守标准捍卫者

  中国高级定制时装市场最“保守”的标准捍卫者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丁天

  和时装设计界近年来兴起的“全球化”风潮相左,成衣品牌 La vie创始人吉承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10月21日,吉承的全新定制系列高级婚纱“The Wedding by La vie”开启了2010春夏上海国际时装周。这场名为“宴”的婚纱秀展示了一年多来的37套成品,中国传统的红色和西方经典的白色共同标志着全新高级定制系列的面世。对近年来勃然兴起、却方向模糊的中国高级服装定制市场来说,此举开启了一条通往国际化的未来之路。

  就这个意义而言,一些本土新锐的设计师更希望借助国际知名时装周的平台,但吉承却青睐国内时装周,尽管她的京剧系列曾在2005年新加坡国际时装节上引起轰动。对吉承来说,自己设计的衣服被更多的中国人购买,是件得意的事情。

  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吉承对高级定制服装有着强烈的捍卫意识。她认为,高级定制并非单纯的高价格,而是从最基本的环节开始,所有布料、材质、装饰,小到珠子、钮扣、缝线都必须量身定制,而目前的中国尚未出现这样的条件。

  “现在国内所谓的一些高级定制,对我来说都是复制。”吉承对本刊说,“但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市场是可以有的。条件是,这个衣服一定要物有所值。”

  从婚纱开始,吉承尝试为中国时装业树立高级定制市场的壁垒。譬如,选用诞生于1835年的伦敦手工作坊“Stella”面料,需提前半年定制,三个月交货,而且只有买到七米以上整个面料设计才能归买者所有——这是高级定制最基础的一步。

  从某种角度来看,吉承是个“保守”的设计师。这不仅体现在对西方高级定制服装标准的维护,更体现于她对中国传统意念的追随。

  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吉承选择意大利米兰Marangoni时装设计学院深造,此后担任过诸多欧洲品牌的时装买手、设计师和视觉艺术总监,但吉承并不想滞留在大品牌温室般的环境中。2002年,她成立个人品牌La vie。这个成衣系统早期的客源有80%来自海外,而现在,本土顾客的比例已高达近70%,唯一不变的是对中国意念的反复诠释。

  “我会做那种盘扣,描画‘喜’字,慢慢就成了我的风格。”吉承说。她对中国元素的运用非常节制,这使她的设计区别于浮夸的传统元素铺张。La vie成衣今年秋冬系列的主题是“孔雀”,初看并没有那么“中国”,但那些用传统材料裁剪出来的羽毛效果,却切中了传统文化中“意会”的概念。

  确立自我风格之后,时装买手的工作经历则让她能跳脱出感性的设计师身份来考量商业道路。“它是一个很客观的工作。那些报表和数据会很实际地说明市场接受的程度。”真正成为个人品牌的设计师后,吉承保持了查看信息反馈表和销售报表的习惯,并始终与顾客保持一定程度的沟通。

  正是这种开放的工作方式,让吉承洞悉到新的市场机会。La vie成衣系列的顾客不止一个有如下询问:除了晚礼服,你们做不做婚纱?

  在探寻了本土婚纱市场后,吉承进一步发现,中国人购置婚纱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要么去苏州淘些便宜货,要么出国定制三千六百美金起步价的Vera Wang,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之间,则是一片巨大的断层。

  于是,从去年开始,吉承开始尝试双线并行,在La vie品牌下开辟高级婚纱和礼服定制的新业务。“婚纱的设计还是很繁琐的,从设计,打版,制作,到采集面料,一系列过程都必须仔细,因为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吉承和她的团队对每一件婚纱都亲力亲为,从三个月的定制流程缩短至两个月一件,依然供不应求。

  新系列的开辟让吉承强烈感受到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渴望。她正在为一位法国新娘制作婚纱,这位长驻上海的建筑师坚持选用棉而不是通常的丝绸。吉承遵循了她的意见,同时建议在胸口部分用一些亮钻和编织以调和棉的质朴,被欣然接受。

  “现在人们开始寻求‘我要穿’的衣服。”吉承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