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庆后看来,中国的企业不搞集权行不通,他认为企业管理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他认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他表示:“我其实也很民主,不同意见我也会接受,不存在面子问题。”
本刊记者 潘欣怡
相信在近30年的中国商业史上,宗庆后是一个既具传奇色彩又富争议的人物。
不了解宗庆后性格的人,看见他时往往会有一个“错觉”:这是一位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老人,他性情淡定,一如西湖之水。
然而走近他,走近他的饮料帝国,走近他的营销体系时,你似乎见到的又是另外一个人:语气铿锵、笑傲江湖、唯我独尊,甚至连宗氏语言风格中,也依稀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他的影响——宗庆后常说,给他最大影响的人就是毛泽东。
22年来,在饮食行业拼杀激烈的版图上,宗庆后率领他的娃哈哈左冲右突,在一块块未知的地盘上,骄傲地插上娃哈哈高高飘扬的旗帜。无论是攘外还是安内,他都是强势的。一个强者,能够止风拨云,冲锋在潮流的最前端,迎接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
而关于宗庆后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人说,他是一个独裁者;有人说,他是一位民族精神的捍卫者;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家长”……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一半是因为他天生有些独特的性格,另一半则是他不浅的城府。
一双布鞋,一双凉鞋
宗庆后的职场生涯是从下放农村开始的,农村的那段经历重重地烙在了他的性格里,难以磨灭。说起二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工作,宗庆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苦惯了。
记得第一次见到宗庆后的时候,深蓝色薄西服、有些旧的腕表……他的着装毫不起眼。一低头,还有一双黑面白边布鞋。发现记者惊讶的表情,宗庆后和善地说道:“布鞋舒服,走路轻快。”最近一次见到宗庆后是在2009浙商大会期间,他身着一件寻常的白衬衣、一条黑西裤,脚蹬一双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凉鞋,这一身并不和谐的穿着吸引了在场很多人的目光。“即使是平时出席各省市领导的会见、参与一些晚宴之类的活动,宗总也这么穿。”对于宗庆后的助理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
这就是宗庆后,他从不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这也是宗庆后的个性,他似乎并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他。
在媒体前常常用“感觉”二字来回答自己对于市场判断的宗庆后,对于生活的“感觉”又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似乎让他有些为难。喝了一口钟爱的龙井绿茶,宗庆后说:“我的工作就是生活。人这一生几十年,默默无闻的一生也就过了,做一点事业给后人留点东西也是做。除了工作,我几乎没有任何的休闲时间。每天早上7点就到办公室了,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办公室用快餐,夜里大概忙到10点多回家(比以前早多了)。即使在过年期间,我也每天上班。”他独来独往,不参加包括高尔夫在内的任何体育休闲活动。
有一次在宗庆后的办公室和他共进午餐,《浙商》记者发现,正如外界所描述的:宗庆后吃得很普通——豆腐、青菜。“他吃的很简单,穿的是50元一件的衣服,出差没有随同。唯一的奢侈爱好,就是他对茶叶的要求比较高。他对财富看得比较淡,他是追求创造财富的过程。”娃哈哈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宗庆后开玩笑似地说:“(对吃穿)真的是无所谓。而且我穿的哪怕再便宜的,人家也不会认为是很便宜的。”
也许,宗庆后的路就是靠这30元一双的布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并一直走下去的。
干出来的权威
42岁创业,今年已经64岁的宗庆后,一直为娃哈哈而忙忙碌碌不停歇,其艰难困苦却很少向别人道来。
1991年9月,娃哈哈,这个小型的校办工厂兼并了老牌国有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创造了“小鱼吃大鱼”的奇迹。随后,娃哈哈的动作一发而不可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的饮料企业。1998年,在众多怀疑的眼神下,娃哈哈开发“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开始正面交锋,并在短短几年后就确立了非常可乐的市场地位……“如今在国内,只有‘两乐’和康师傅、统一可以与娃哈哈来抗衡。”显然,宗庆后似乎并没有把竞争对手放在眼里,“可口可乐来的时候,想用水跟我竞争,打击我的水市场,结果呢?我的水一样做得好。后来康师傅又想用低价水击垮我,结果我还是越活越好。”
宗庆后为何这般自信?也许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找到答案。记者举着一瓶娃哈哈问他“瓶口会有几个螺旋”,他不假思索地回答:4个。记者又问,瓶身有几道棱?他也准确地说出:8道。记者有些吃惊,宗庆后马上解释说,“这些都是模具制出来的,研发时我都在场,论证过,所以记得清。”
他告诉记者,即便是易拉罐外包装的色彩,公司员工都会向他汇报,“他们认为让我看了,比较有把握点。他们也能决定,但总之让我看一下放心。”公司里很多事情他都很内行,有些问题,工程师都解决不了,他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从最开始创业到今天,宗庆后的勤奋,是事无巨细的亲历亲为,这从他20年前创业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娃哈哈发展的22年里,宗庆后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线市场。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和飞机上,下了飞机,直奔市场,走街串巷。曾经有人算过,宗庆后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各地跑,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要跑上十多个地方。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据说宗庆后的很多新思路,就是从这些街头的小商店而来。
“我要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如今的宗庆后依然习惯于亲历亲为,正如和他一起工作了16年的下属——娃哈哈的新闻发言人单启宁所说,“宗总凡事都从自身做起,他在娃哈哈的权威是干出来的!”
“您真的不累吗?”记者问道。宗庆后稍作停顿,说:“没有累不累的,你说干什么不累?”说罢,他哈哈一笑,吸了一口烟,“我现在挺好的,身体好,睡眠好,工作一天也没歇着,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在记者的了解中,宗庆后似乎不太容易轻信他人,在创业初期,连买一件简单的办公用具也必须有他的签字。而在娃哈哈,没有一位副总,总经理之下直接就是“中层干部”,这种“扁平、集权”的管理模式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外界说我比较独裁、专制,若真这样,员工也不会服你的,不是吗?”宗庆后说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员工在职业生涯的发展尤为重要。我讲究实事求是,不搞虚假。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才会信服你。”
在娃哈哈,宗庆后实行全员参股、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每个员工每年的分红大约为一年正常工薪的50%,甚至更高,这在浙江、乃至国内的企业中都是很少见的。“《劳动法》里面提到要给员工增加收入,是对的。我们民营企业家要想通,员工收入不提高的话,怎么会卖力给你做贡献呢,怎么卖力给你创造财富呢?这个问题上我是赞同的,要不断给员工加工资。”
有员工说宗庆后管理独特,因为他在公司内部实行强权的一人领导制,甚至连开发哪个产品、生产哪个产品、每一件产品的定价等都是他亲自敲定。他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他喜欢亲笔批示下达“命令”,就连每月的销售通报都是他亲自撰写。
宗庆后没有否认娃哈哈“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模式。他把得意写在了脸上,这份得意来自于他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人人都想当老板,但老板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一个企业如同一支军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意志。“我一年到头都在全国各地跑市场,所有的意见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我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
从未指定过接班人
霸气的人,往往不喜欢别人挑战他的权威,有人挑战过宗庆后吗?
“说实话,现在没有人向我挑战,也没有人能挑战得了我!”这是宗庆后的回答。但是记者却发现,在他的身后,有一个人已经开始“挑战”他的地位……
其实,娃哈哈人都知道,宗庆后虽然没在海外抄底收购什么企业,却实实在在引进了一个人才——那就是独生女儿宗馥莉。谈到女儿,宗庆后的笑容舒展而温馨。对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即将交班给其女儿宗馥莉”的江湖传闻,宗庆后笑着说:“她还小,现在还不到接班的时候,她也还接不了这个班。”
身为父亲,宗庆后很自豪;身为老板,宗庆后却直言对这个80后女儿的管理模式并非完全赞同。他认为女儿的管理太过严厉,也许这和她从小接受的西式教育有关,“初二过了就去了美国,大学毕业才回来,她的观念里制度就是刚性的,员工就是应该服从并遵守。”宗庆后觉得,“员工是要管理,但严厉的同时也要有人情味。最好的老板是让员工怕他又爱他。今后到底谁接班,什么时候接班,这还是个未知数。对我们来讲,管理层也不一定说要指定谁去接班,也可以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现代社会不像以前那样有传统意识了。”
“不过,我现在正在慢慢教会她这一套东西。”他笑了起来,“目前的表现,我给她打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