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光标:以企业眼光做慈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5:07  上海国资

  财富与公益可以相得益彰。对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来说,以企业眼光做慈善可谓优化选择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日前再捐3300万元慈善物款,使其投入公益事业的总额超过8亿元。这位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有良知、有感情”的企业家,尽管财富拥有量不在富人前列,但其对慈善事业的钟情及实质性付出却一点也不吝啬。这在富人繁殖速度加快而道德与公益水准徘徊不前的转轨时期,尤为难得。虽然有批评者认为陈光标在行善过程中做秀色彩浓厚,但就连批评者恐怕也得承认,今日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富人之于财富与公益的境界都没有达到陈的高度。

  在成为富人和名人之前,陈光标是再普通不过的公民。他的财富路径,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当其真的拥有财富之后,其对财富与公益的态度就与大多数企业家区别开来了。我们知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持续激发的营商禀赋,中国先后诞生了数以百万计的富人群体。而在社会阶层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各项权益日益得到尊重与保护的今天,富人在整个社会坐标系中的地位确实不断提高。只是不少富人的社会良知与其财富积累并不成正相关关系。有的更是形成了既得利益群体,日渐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消极乃至阻碍力量。

  人们注意到,同样是在去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中,极个别拥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富人的伪善表演,与陈光标的救援与行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优越感强烈的所谓业界精英,应该明白,富人钟情于公益事业,既是财富文明的进步,也是其社会责任的张扬。某种意义上讲,这更是富人对自己和对社会的一种投资。因为,人类智识的进步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财富拥有者在企业精神、公益和服务等方面的信念渐趋一致。那就是:对财富的个体占有并不意味着幸福最大化,服务社会才是最大的愉悦。剩余财富的最佳使用途径就是用于公众的福利事业。

  其实,财富与公益是相得益彰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深谙此理。陈光标无疑也是这方面的高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捐得越多、得到的也越多。因为慈善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回报社会的也就是最多20%的利润。

  陈光标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其在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撒钱,而是亲身实地考察之后再确定捐赠的对象和金额。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这是以企业的眼光做慈善,有利于提高慈善项目投入的精准度与实际效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