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拖垮荣智健:是海啸更是性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06:39  南方日报
谁拖垮荣智健:是海啸更是性格
图为中信泰富前任主席荣智健。(图片来源:中新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谁拖垮荣智健:是海啸更是性格

CFP图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1951年4月19日,被解职后的麦克阿瑟将军在美国国会大厦发表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时,已经是71岁的花甲老人。

  2009年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宣布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的职位。与荣智健同时递交辞呈的,还有与荣智健一起开创中信泰富的创业元老———61岁的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一对老搭档的联袂退出,标志着中信泰富“荣智健时代”的终结,接任者是53岁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

  荣智健辞职后,甚至于有外电猜测,此事可能令荣智健面临10年的牢狱之灾。此外,被视为荣氏产业的主要继承人的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目前担任公司董事)也传出可能辞职的消息。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指出,对中信泰富发生的问题,第一,要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金融监管法规进行处理,内地和其他各个方面都不要干预。第二,在弄清事实做出处理后,要认真吸取教训。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方向、管理水平和加强监管等方面,都有不少教训值得吸取。

  作为企业家群体中最特殊的一位,红色资本家荣智健及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远远高于中信泰富公司的命运)。现在下结论说荣智健将退出商业舞台,显然为时过早;说荣智健的辞职意味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再次被验证,荣氏家族将从此走向没落更是无稽之谈;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作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智健已经成为历史。而这,也许正是荣智健在辞职信上签名时最为伤感的地方。

  一直以来,荣智健都是戴着“镣铐”的商场舞者。“红色资本家”的身份,为其提供了远较他人奢华的舞台;而荣智健又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成功,完全是自身努力的成果。荣智健不惜违背“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祖训,大肆进行金融投机。遗憾的是,一场豪赌,让荣智健30年的打拼成果几乎化为乌有。命乎运乎,性格使然!

  做多澳元折戟“止赚不止蚀”的合同

  中信泰富的业务涉及航空、地产、钢铁、发电等众多领域,尽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但中信泰富的这些业务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伤害。真正给中信泰富致命一击的,是其在澳元上的衍生品投资。

  2006年3月,中信泰富动用4.15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Iron的全部股权。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到2010年的资本开支中澳元需求为16亿,外加每年的营运开支约10亿澳元,项目为期25年。

  为了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前几年澳元兑美元一直在大幅升值),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间,中信泰富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签订了数十份外汇合约,其中澳元合约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根据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合约自动终止。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不能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2倍或多倍接货,即放大损失。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一合约的特点是“止赚不止蚀”,也就是说,澳元继续升值,中信泰富最多可赚5350万美元;而如果澳元大幅贬值,则亏损是个无底洞。中信泰富把宝完全押在了多头上,做多澳元。

  金融海啸的爆发,让澳元急遽贬值。2008年10月20日发布巨亏公告日,澳元兑美元仅为0.7,依据相关汇率计算,公告日预计的总亏损约为155亿港元,如果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不是提供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陷入破产境地。最终在2008年12月,中信泰富以亏损91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

  至于中信泰富为何要赌徒式地签署这样明显不公平的协议做多澳元,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谜,有待司法机关查明真相,或者会成为永远的谜团。

  吊诡的是,中信泰富早于9月7日,已获悉该公司因进行杠杆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巨额亏损,但董事局一直未向公众披露,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半时才作公布。而就在这段时间,资本市场上中信泰富的沽空规模忽然急剧上涨,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几倍。该公司股价9月5日报收于24.9港元,其后股价逐步跌至14.52港元。巨亏事件公布后,股价最低跌至3.66元,沽空者获利众多,而中小股民则损失惨重。

  事后荣智健召开记者招待会称,对于这项投资他事先并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做的决定,而财务部门的两位负责人也最早被“问责”(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辞职)。不过,荣智健的女儿、原财务主管荣明方则只被降职,并没有离开公司。荣智健还否认张立宪为“替罪羊”之说。荣智健在发布会上曾表示,他本人对有关外汇衍生品的投资决定“不知情”,“这是他(张立宪)自作主张,并不是通过合法途径”。

  警方介入调查“红顶商人”黯淡逊位

  针对中信泰富的“澳元门”事件,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开始正式介入调查。香港证券交易所22日也表示,暂时收到约10宗有关中信泰富投诉,该所会跟进有关投诉。

  为了配合监管机构的调查,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暂时离任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委员及提名委员会当然委员,以及港交所董事等多个职位,以避免任何或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为了应对困局,中信泰富在10月21日深夜紧急宣布拟出售子公司大昌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以获取部分资金。在自救的同时,荣智健没有忘记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在紧急处理完一些燃眉之急后,荣智健迅即飞往北京,向中信集团求援。关键时刻,中信集团再次伸手,决定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用于重组外汇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也随即终止出售大昌行。在获得中信集团的援手之后,中信泰富终于缓过来一口气。

  在中信泰富积极解困的同时,证监部门对中信泰富的调查也在不断深入。2009年1月2日公布公告称,17位董事正接受证监部门调查,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不过,被认为是事件中的三位关键人物,包括荣智健爱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因事件遭解雇的前财务董事张立宪及前财务总监周志贤,均不在调查名单内。

  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业绩。年报显示,2008年,中信泰富税后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26亿港元,其中,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及市场公允值的税后亏损为146亿港元。如果剔除该项亏损,则去年可以取得税后溢利19亿港元。

  “这是中信泰富成立19年来第一次亏损。”当满头银发的荣智健沉重地说道出这个事实时,据说当时整个发布会现场顿时陷入了沉静。荣智健强调:“我还没有想过退休。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或者是否辞职,那还是由董事局来决定吧。”对于2009年,荣智健表示,仍有信心在2009年扭亏为盈,但盈利幅度难以预测。

  凭借荣智健“红顶商人”的背景,加上中信集团的鼎立支持,业界普遍认为,中信泰富“澳元门”事件,到此应该会打上个句号。荣智健在年报发布会上的表态,似乎也在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

  然而,4月3日,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于当天根据一项搜查令对中信泰富总部———中信大厦进行突击调查,调查公司是否有董事作出虚假陈述,以及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使得事件陡然升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