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山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14:44  《数字商业时代》

  被公认“最接近圣人的人”,也会犯“青涩的错误”。

  撰文/许凤婷

  “谁写不重要,谁说才重要。”2008年11月15日,当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台湾圆山饭店内写下这行博客标题时,已经是晚上10点44分。这句话原本出自台湾著名出版家《天下》和《远见》杂志的创办人高希均之口,他曾多次被询问是否为连战的演讲“操刀”。

  什么样的话、什么人来说、什么时候说,个中的分寸尤为关键。2008年的王石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领教到这一点。

  “5·12”汶川地震后第三天,王石发表博文《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回答网友对万科捐款“才200万”的质疑。

  其中提到“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在当时数以万计的受难者数字面前,王石的这一言论被社会舆论尤其是网民报以铺天盖地的质疑、谩骂。

  “没有想到自己针对网民评论的一个回帖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应,那些话也许几年以后可以说,但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说确实不合适。”王石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这样反思,并且表示担心这次事件对公司形象造成压力,“令很多善良的人失望。但现在再做什么,都会被说成是做秀”。

  事实上,王石并非没有领教过网民的力量。2007年年底,王石曾在不同场合就“楼市拐点”发表看法,结果一再在网络上被曲解、误传。

  “大家不要担心三四年后买不到房”成了“王石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我自己30多岁到的深圳,40多岁才买的房”成了“王石建议40岁前不要买房”。2008年春天,王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抱怨道。对于这些有意无意的曲解,王石当时一笑了之。

  对于征服过珠穆朗玛峰、穿越过罗布泊、重走过玄奘路的他来说,或许从来就没意识到来自虚拟世界的力量真的可以众口铄金。

  从1983年初闯深圳倒卖玉米赚到39000元钱,到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的亲身经历,恰好如镜面般映射着中国经济三十年经历的风雨变迁。客观地讲,即便算上2008年由于捐款引发的公众危机,王石仍然算得上迄今为止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中国企业的文化,最基础的一种是家族式、权威式的,换句话说是专制的,需要领袖人物带着大家往前走,我在万科也是扮演这样权威的角色。但是,显然现代企业和这个是冲突、矛盾的。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法律、契约,讲的是以利己为前提的合作,讲的是法治次序。”

  1999年,王石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企业要成熟起来,必须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于是,他辞去万科集团总经理职务,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定义为征服一座座崇山峻岭。他为自己在新浪上的博客取名为“山在那”,在记录自己的行踪之余,还就商业、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话题发表见解。试图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公众的王石,却过高估计了中国网民的成熟度,这或许不仅仅是王石,更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未曾妥善把握的关键一步。

  吃过亏的王石仍然认为,“中国的网上论坛不应该实行实名制,虽然有些人会不负责任地发泄情绪,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能鼓励更多的人发言,讲真话”。

  关键回顾

  “万科捐款200万是合适的”——引自王石本人博客。

  2008年5月21日,王石赴四川灾区北川考察,并宣布万科无偿投入1亿元支持灾区重建。

  “我虽然快60岁了,但对于大事情的处理,还是显得很青涩。”——2008年6月5日,王石在万科股东大会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