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戚发轫:与梦想齐飞(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13:43  《论道》

  于是,1952年高中毕业的戚发轫报考大学时选择了航空专业,戚老说他这一生一共就填报过这么一次志愿,而他的三个志愿选项都填报的航空专业。当时正值全国院系调整,全部航空系都集中在北京,戚发轫先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转入北京航空学院,在当时求学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儿时的梦想,他毅然坚持将学业念完。

  与神舟结缘

  1957年,大学毕业的戚发轫没有按照最初的设想去造飞机,而是被分配到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虽然距离梦想有些偏差,戚发轫还是欣然服从了分配,决定从这里开启事业的第一步。但是说到导弹研究,对于甚至连导弹都没有见过的戚发轫他们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领域,于是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亲自执起教鞭从《导弹概论》开始向这些门外汉讲授导弹的专业知识。

  我国第一枚导弹的研制是从仿造苏联提供的教学和科研弹开始的,年轻的戚发轫也参与其中,但是当研制工作进行到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开始了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赫鲁晓夫下令全面停止对中国的援助,撤走全部苏联专家,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但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包括戚发轫在内的我国航天人迎难而上,最终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的发射了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第一枚仿制导弹,人们将它命名为“东风一号”。此后,戚发轫又先后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原子弹与导弹“两弹结合”试验以及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

  当戚发轫在火箭研制领域愈来愈得心应手时,1968年2月,专门负责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当时负责卫星总体工作的孙家栋“点将”,与另外17人一起(人称“航天十八勇士”),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调入研究院,成为自行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从这时起,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这一年,戚发轫三十五岁。随着我国把重点转向资源、气象、通讯、返回式卫星的研制,戚发轫先后担任东方红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等多颗卫星的总设计师。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戚发轫被任命为其中的核心工程“神舟”号飞船的总设计师,这一年,他五十九岁。担任飞船总设计师意味着已近花甲之年的戚发轫需要再次开辟新领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戚发轫依然选择服从分配,挑起了这副重担,从此结下了与“神舟”号十六年的不解之缘。

  生命高于一切

  在演播室门前的走廊上,戚老与龙永图部长迎面而遇,短暂的寒暄过后,龙永图部长提醒即将参加节目的戚老领口的扣子没有扣上,戚老憨然一笑着说:“我经常不注意衣服上的细节。”随即又一脸严肃的说:“航天工程可不能这样,细节决定成败。”

  曾经遭遇的挫折至今仍然刻骨铭心,那是1994年,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卫星临发射前要从基地转走,正在测试间听汇报的戚发轫突然看到红光一闪接着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他意识到是卫星出事了。卫星爆炸的威力掀掉了整个厂房盖,还造成人员伤亡,这次事故使戚发轫永生难忘,在此后的航天工程中,时刻提醒航天人坚守“生命高于一切”的信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