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航董事长陈峰:为他人 不留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海航董事长陈峰:为他人不留憾(2)
陈峰 本报摄影记者/王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近些年来,海航又全面进入了国内航空业还很少涉足的支线航空领域以及全新的物流领域,如今的海航,已成为拥有总资产人民币800多亿元、员工3.9万余人的大型产业集团,形成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的集旅游服务、机场管理、现代物流、酒店管理、商贸零售、金融服务、房地产为一体并肩发展的多个产业集群。

  然而,陈峰明确的表示海航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多元化”企业,“我们现在的产业都是属于现代服务业,是围绕航空主业,主要构建航空旅游人流,‘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产业链。海航就是要做‘人的服务商’,就是看中了中国的13亿人和未来依然会以高速度增长的GDP。”

  谨慎中创新

  在陈峰看来,一个企业要能够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的确,喜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陈峰并没有接纳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东西,而是时时、事事在求变求新上下工夫,“固本求新”,是陈峰在晋商理念的基础上添加的自己的精髓。而海航在陈峰和他的创业伙伴的带领下,也的确创造了中国民航业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个中外合资公司、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上市的航空公司……

  在如今全球金融海啸的风暴下,陈峰依然认为创新精神不可缺。有人评价陈峰敢想、敢干,胆子大。而陈峰却说,山西人胆小,骨子里胆小。

  “我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陈峰也强调,创新与冒险不同,“冒险是以纯粹的追求暴利为目的,是冲动的,缺乏准备的举动,而积极地创新和大胆地探索则是有目标、有风险控制的。”

  陈峰说,虽然15年以来的发展很多都是通过重组完成,但海航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重组原则。“重组前要有四方面的准备:一是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二是要确保公司的战略模式能够成功地复制给被重组的企业,三是公司的企业文化能移植进被重组的企业,四是管理团队要具备驾驭新企业的能力。”陈峰指出,重组一个企业,根本的是要“多换思想少换人”。

  陈峰说,目前海航的基本框架已经打造起来,但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未来30年的计划很难制定,但未来五年内海航的目标是明确的——努力创建中华民族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而这些都要以不断创新和努力发展为手段。

  “像新航、汉莎等航空公司都是拥有世界级品牌的企业,而海航的航空、酒店、旅游等产业在规模、旅客认同和管理方面都与他们还有差距,形成世界级的品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陈峰指出,而世界级企业就是要以世界500强为标杆,而对于海航来说具体的目标就是实现年收入1000亿元,提供8万人的就业机会,年税收50亿元,成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力量之一。“未来中国要发展,没有两三百家世界级企业是不行的。”

  而提到自己个人的追求,陈峰则出人意料地说“没有”,“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能跟有缘的朋友带来帮助,创造价值就可以了。”陈峰说,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更应该使人对经济和发展观重新思考,人不能把财富积累和危害环境放在一起,企业家精神不管是需要创新还是诚信,都要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中国的晋商开钱庄,统领中国的金融业300年,成了世界银行业的鼻祖,到今天世界银行的规格也没逃出晋商创立出的制度。但当时却没有出现过一张假汇票,在当时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情况下,制度之严密,文化凝聚力之强,不能不让今天的我们都望尘莫及。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这三句话:虽然处于财富之场,仍然以修德养身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不为财富场的诱惑而堕落,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经商以诚待天下人,这才是根本之道;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取义而不取利,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生,就是天下大利。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商道。”

  在海航15年的发展中,陈峰也一直要求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今,海航的企业精神就是“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自己不留遗憾”。陈姗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