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小民:跟克鲁格曼学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7:40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 (记者 梁盛) “若以克鲁格曼的理论为指导,投资者应该把目光投向全世界。”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梁小民15日告诉《投资者报》。

  梁小民对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理论深有研究,家里收藏有从世界各地买来的克鲁格曼的著作。

  从技术进步寻找投资良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克鲁格曼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指的就是克鲁格曼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完全不同,克鲁格曼的理论认为,不同国家要对同类工业制成品进行贸易,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生产厂商要实现规模经济。

  “他创立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推动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以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梁小民举例说:“比如两个国家都生产汽车,而且互相进口和出口汽车,这种贸易形式促使一个企业可以专门生产一个类型的车,这就实现了规模经济。”

  若以新贸易理论为指导,“投资者应该把目光投向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投资项目。比如生产SUV的企业,要把企业做大,但却缺少资金,这个企业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融资,这个融资可能就是投资者的机会。对此投资者应有清醒认识。”梁小民解释到。

  克鲁格曼1996年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1997年该预言的成功验证,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

  “克鲁格曼对金融危机的预言对投资者影响很大。”梁小民建议投资者认真研究克鲁格曼理论。“搞投资不外乎两点:一是增加收益,二是避免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首要关注的就是所投的行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从方向上看,投入高科技的行业比投资那些投入型增长行业,比如传统的制造业,更有持续性的收益。克鲁格曼的理论告诉投资者,投资要选对方向:经济增长必须由技术进步来推动,投资当然要投那些代表了技术进步的行业。”

  梁小民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投资经常会失去理性,在经济过热的环境中盲目投资。这种投资很容易产生风险,最后归于失败。最好的例子就是股市,很多人在6000多点的时候还在盲目投资,风险当然很大。所以,看准时机进入和退出,学问很大。”

  避免金融创新过度

  克鲁格曼提出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核心是金融过度。他认为,金融过度加剧了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当外部条件合适时,将导致泡沫破裂,发生危机。

  “通俗地说,‘金融过度’指的是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创新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创新过度,积极的作用就容易变成不利的影响。”梁小民认为,次贷危机是很好的例证。“‘次级债’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创新:向不够条件的人发放贷款,把房子买出去。然后把贷款做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出去。这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创新的链条过长了,就容易失去控制、爆发危机。”

  借鉴金融过度理论,中国在进一步开放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开放化的节奏,否则会伤害自身经济的发展。梁小民说,中国已经有很多次吃了亏,比如对外投资黑石,买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债券,超大规模的投资带来的是超大规模的损失。这就是不注意控制开放化节奏的恶果,一定要深以为鉴,绝不能重蹈覆辙。

  除此之外,克鲁格曼也对中国经济做过专门的论述。他曾在几年前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这种近乎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难以持久,相比较而言,更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应来自消费和技术进步。

  对于这种观点,不少人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不但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经受住了考验。但梁小民却认为这种观点“不是偏颇”。“中国现在缺少的正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么快完全是靠投入,没有技术进步的增长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从‘中国制造’转而强调‘中国创造’,强调在创新上、在效率上做文章,这正是克鲁格曼指出过的‘无限’的增长模式”。

  “经济衰退时期,很多企业都会濒临破产的境地。对那些运营比较好的企业来说,这就是个机遇。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兼并、重组这些破产企业,使自身强大起来。危机之中包含着巨大的机遇。投资者如果能看到这个机遇,准确操作,等衰退期过去之后,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收益。”梁小民对《投资者报》解释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