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倒翁鲁冠球(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 10:27 《英才》
文|本刊记者 梁冬梅 张刚/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39年来,鲁冠球像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精心经营着万向。 如果没有外出计划,他的生活简单得可以用“两点一线”来形容:清晨5点10分起床,随后从那个如今已被高楼包围的“城中村”——童家塘出发,7点10分准时出现在三楼的办公室里。 与办公楼比邻的,是一座“迎宾”凉亭,以及颇有苏杭气息的树丛、假山、小桥、流水。39年前,这块面积约84平方米的地方就是他赖以起家的铁匠铺。那时候,他和6个农民边农耕、边创业。 凉亭斜对着集团大门。临近中午,数千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会从这里涌出去,穿过马路,石桥,以及巨大的鹰雕(美国舍勒公司20年前赠送礼品的仿制品),就是偌大的食堂。这时候,鲁冠球通常会站在窗前,看着这一切,很开心,也很满足。 身为万向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鲁冠球,被新近一期的《福布斯》(中文版)这样盛赞:“万向集团在美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成功并购和发展,使其掌舵人鲁冠球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袖。” 而在接受《英才》专访的那天清晨(4月10日),他刚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出版合约上签了字,“原来它(用万向做案例)讲课,现在要出书了”,他介绍说,紧接着又补了一句:“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按照书里写的东西去做,它肯定失败。” 这并非一句谶语,多年来,万向从周围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生死沉浮中借鉴学习了很多,但是其他企业学习万向的成功范例却鲜有耳闻。“我所打过交道的企业,除了像通用、福特,其他或者转让了,或者被兼并了,或者不存在了,企业竞争很激烈。”鲁冠球曾如是说。 而在国内,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最为知名的厂长”步鑫生,到有着“马承包”美誉的著名改革人物马胜利,再到90年代的“中国首富村”大邱庄庄主禹作敏,以及近几年的“德隆系”掌门唐万里,至今仍官司缠身的顾雏军……这些人,或是与鲁冠球一度交往甚密,或是商场上的“对手”,但如今却都落得“雨打风吹去”的结局。 让鲁冠球自豪的,显然不是万向坚持了39年,而是39年后,万向依然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迸发出活力及竞争力,他甚至趟出了一条中国制造企业的独特升级路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