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想主义者林毅夫弃官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54 京华时报

  

理想主义者林毅夫弃官从学

林毅夫是一个有了梦想之后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弃官从学

  但因为一套房子,他和北大擦肩而过。

  “小林拖家带口的,想要套房子,但当时的北大解决不了。”董文俊说,当时,北大房子很紧张,很多干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没有解决住房,给一个刚毕业的小年轻分套房,实在说不过去。

  与北大擦肩而过后,林毅夫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临一个选择,为官,还是做学者。

  当时有两个机构向林毅夫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他到农村发展研究所任副所长。一个是国家教委,邀请他到教委国际合作司当司长。

  “小林来找我商量,我建议他,如果当了官,这么多年的学问不是白做了,但我没给他直接的建议。”董文俊说。

  最终,林毅夫选择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坚持了他的学术梦想。在这里,林毅夫潜心研究中国农村问题,奠定他学术地位的众多成果,多在此间完成。

  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比起在半政府性质的学术单位工作,他更愿意创办一个独立于政府机构的学术研究机构,发出学者更纯粹的声音,更重要的是,他想创建一个平台,提供给如他一样从海外回来的年轻学子,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施展才华和抱负,更好地促进中国发展。

  “林老师是要以独立学者的身份,影响政府决策,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梦想。”姚洋说,很多事情,如果在体制内,反而是做不成的。

  被问及是喜欢独立学者身份,还是政府智囊的角色时,林毅夫几乎不假思索,“独立学者,只有作为一个独立学者思考问题,才能对政府的决策有所贡献,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智囊。”

  这个愿望,在1993年成为现实。

  这一年,林毅夫、易纲和张维迎,分别从北京、美国和英国赶到海南,参加一个经济学研讨会。共同的理想,让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创办一个独立于政府机构,专门吸收归国学者进行研究和教学的机构。他们给这个机构取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归国学者成立的独立研究机构。

  在董文俊的帮助下,研究中心最终选址北大。离开12年后,林毅夫以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重回北大。艰难可想而知,学者林毅夫为了筹款到处做说客。他的哥哥、世界银行、福特基金,都曾是他游说的对象。正是靠这些筹来的资金,研究中心日益发展壮大。

  研究中心创办时的北大校长丁石孙,若干年后曾在公开场合评价林毅夫说,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许多人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林毅夫却是一个有了梦想之后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

  世行副行长之路

  在北大未名湖北200多米,有一处古典而幽静的四合院,周其仁、李玲、卢锋等这些在当今中国经济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人,在这里,都拥有一间办公室,林毅夫的办公室,在院子的最里面。

  如今,和林毅夫一样,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早已名声在外,在中国政府的诸多重大决策中,都可以听见研究中心学者发出的声音。

  林毅夫试图通过这个平台,把他的学识和理想,传递给他的学生。

  虽然事务繁忙,林毅夫仍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他每个学期至少开两三门课程,每个礼拜,都要花至少半天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开研讨会。

  “林老师特别喜欢讲课,他可以连续讲4个小时,不停顿的,如果不是学生饿了的话,他可以从下午一直讲到晚上。”姚洋说。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成套引进了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教学,把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教给学生,在国内开创了先河。

  姚洋一直记得他和林毅夫第一次见面时,林毅夫给他出的考题。

  “如果从新疆运西瓜到北京来卖,运费一样,你会选择贵的,还是便宜的。”

  当时,姚洋并没有答出这道题。“这实际就是一个相对价格的问题,成本一样,当然选贵的,这样利润就高了。我们那时候虽然也学了西方经济学,但从来没有运用过,林老师让我开了眼界。”

  今年春节,世界银行送给林毅夫一个礼物,邀请他到世界银行做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1年前,林毅夫刚刚读完博士后时,世行就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与上一次的选择不同,这一次林毅夫接受了邀请。

  “我将在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更广泛地研究和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限制条件,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一起探讨符合该国实际的解决方案。”林毅夫给出了选择的理由。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