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介和:被曲解的布道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9:28 《中国商人》杂志
被曲解的布道者 文/本刊记者 廖中华 摄影/巨象文化 李国宏 2008年1月24日,北京香山。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虽然此刻,南方的某些省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冰雪灾害。然而,处在北京香山脚下的某部干休所却沐浴在温煦的冬日阳光之中。身后的香山虽没有了夏日的青翠,却依然苍山环绕、古柏森人。 记者到达时,严介和还在休息。与他所在贵宾间的对面就是该干休所的一个包间。香山论箭的工作人员客气而礼貌地将记者引入其中。记者前脚刚一踏入,一股酒气扑面而来。也许,这里刚刚就进行过一场“酒”林高手的大力拼。 “跳海”企业家 从一名昔日的高中教师,摇身为当今业界知名的企业家之一,这种角色的转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能力和幸运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有趣甚至让人有些费解。20年前,因为计划生育超生了一个孩子,使得严介和不能不丢掉了那份曾经寄托了他许多梦想和激情的工作——人民教师。作为一个世代书香门弟的后代,可以想像当年严介和失去这份工作和薪水时的沮丧与痛苦。然而,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严介和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因为交纳不起超生罪款而不得不铤而走险——从一名高中教师,转身而成为一位职业商人——下海。 以至多年后,严介和在接受《中国商人》采访时,仍不时感慨万千:“这不是下海,而是跳海,一种被逼无奈地跳海。” 真相,有时就是如此简单。因为多生了一个孩子,江苏淮安失去了一名高中教师,却从此多了一位企业家。 也许,有些人注定就会成为公众人物。严介和就是这群人中的其中一个。 真正让严介和浮出公众水面的是2005年。2005年10月12日,“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推出。严介和即以个人资产125亿的“佳绩”居财富榜单第二名。作为一个此前从未在任何公众场合公开露面的实业家,严介和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业界的轩然大波。一夜之间,严介和以及他所在的太平洋集团风靡大江南北,名头甚至盖过同为榜单第一名以经营电器发家的黄光裕。风头正劲时,太平洋公司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建筑业新模式的代名词。 或许是中国的媒体太寂寞了,太需要一些传奇式的新闻人物来打破某种静如死水的寂寥。严介和的出现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一时间,“黑马”、“潜行大鳄”、“中国建筑业新模式缔造者”等字眼也出现在严介和的头顶上。但是,这位“黑马”是如何被发现的?他又是怎样发家的?他为什么放弃了当初心仪和寄托了无数梦想的人民教师工作?他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何处?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时之间,对于严介和及太平洋的猜测与打探成了众多媒体记者的热门功课。 在没有正面接触严介和之前,记者曾认为严介和不过是在哗众取宠。甚至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一度将严定义为“中国第一傻”!以至在办公室里论讨“债务门事件”时多次向同事宣称“这样的企业家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中国的国情不适合这样的企业家成长”。这里当然有记者自己的理由:“中国的许多事情,很多人连掩盖都来不及。你严介和还自己给自己捅娄子。难道‘祸从口出’这句古训你忘了吗?” 在石家庄“燕赵企业家论坛”上,记者第一次聆听了严介和的演讲。正是这场演讲,彻底改变了从前对这位“傻瓜”企业家的误读。当时只听了他演讲的开头,也就几句话,记者立马觉得这是一位敢讲真话的人。心中对他的多年疑虑一下子冰释:“怪不得有如此多的媒体喜欢‘开涮’这位‘傻瓜’,因为他在讲真话!”这有点像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讲真话的小男孩,最后因为他的一句真话让皇帝成了一个一丝不挂的人。 从高潮到低谷 也许骨子里的教师情结依然存在,与严介和交谈,他更像一位苦口婆心的长者。有时,他会把一个字不厌其烦地说上好几遍。生怕人家听不懂,误解了他的初衷。每当此时,记者心中都会对面前的这位满口的吴音越语的“傻瓜”充满了敬意。 严介和的出现,既是时代的使然,也是其个人奋斗的必然。如果他关于计划生育超生而丢掉工作和遭到罚款一说是真实的,那么就不难理解他日后事业的辉煌。因为丢掉了饭碗,失去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了退路。只得背水一战,绝地重生才是惟一的出路。也许是命不该绝,严介和“跳海”时正是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时代,天时、地利他都赶上了。 在这种背景下,严介和与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不想出名也难,一个明星企业和明星式企业家的诞生显得顺理成章。 就在那张被民间戏称为“沦陷榜”榜单公布后第二天,严介和即在大小媒体上,畅谈自己的创富经验。但这样的热闹盛况仅仅过了三天,吉林国资委、江西国资委先后与严介和划清界线,叫停了严介和在当地的所有收购行为。不久,以某财经日报为首的媒体一下子全都调转枪口,从探寻严介和财富转向质疑严介和财富,进而发展到对严介和财富来源的追踪和怀疑,这是严介和当初所没有料到的。 从高潮到低谷,有时只需要一个早晨。 自2006年卷入被公众称之为“债务门”风波之后,严介和变得低调了许多。由于以前没有正面采访过严介和,对这位商人可以说知之甚少,不敢妄言。但此刻坐在记者眼前的曾经在媒体掀起轩然大波的人,却是如此真实和质朴。完全没有了想像中的那种兴风作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张扬与桀骜难驯。相反,自始至终,他所散发出来却是一种成熟与淡然。虽然在交谈中,严介和不泛“既然上天让我既聪明又能干,那又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呢?”这样的豪言壮语,但看得出那是他内心的一种真情流露,一种质朴使然。 在沉寂了一年之后,这座 “严氏火山”终于迎来了自己新的爆发期。 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严介和在北京高调宣布了自己新的宏图大计。一是新组建中国华洋建设集团公司,并亲任董事局主席;二是创办“香山论箭”,以资深学者身份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用严介和自己的话说,就是“让所有企业家带着问题来,不带任何问题走”。当《中国商人》问及严介和“打造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你不认为这一目标太理想化吗”时,严介和却回答得极为肯定:“我能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办得到”。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严介和倒有点像二千多年前的楚庄王,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情依然隐隐可现。或许,惟有如此方是对严介和行事风格的最好诠释。 该醉时坦然而醉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严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早期之所以在近乎残酷的工程竞争中,严介和一再胜出。有时,甚至到了工程多得应接不暇的地步。一种公开的说法是,这主要得益于严介和的团队施工质量好、工期快。但记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公开”而矣。真正起作用的恐怕不只是“施工质量好、工期快”,肯定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因为当时中国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就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没有那一个企业愿意错过机会,将近在咫尺的财富拱手让人。所在,严介和仅仅凭“施工质量好、工期快”这两点就能在南京立足,并得到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江苏省交通厅这样的权重单位的青睐,恐怕有些牵强。 后来又冒出一种新解释,就是严介和采用垫资方式施工,为一些急需上马的地方工程先施工后收钱,创造了所谓的BT模式。这个理由似乎勉强能站住脚。但只要稍加分析,不难推知一个正在扩张的企业最需要是什么,是钱!当时,太平洋并不是钱多得没有地方花,而是急需雄厚资本向全国扩张。所谓的垫资施工、BT模式也不不攻自破。 但在采访中,严介和的一番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解释,也许能在其中找出一些端倪。 严介和认为“酒场上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一种人非常讲义气、重感情,这种人在酒桌上常喝常醉。此种人可为友不可为事;第二种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不沾酒。虽处事极为理性,却不可深交,属于那种可为事不可为友之人;第三种人原则上不醉,但该醉的时候醉得坦然。这种人是既能处事又能处人,通常是我们所说的领袖人物”。 严介和本人就属于第三种人。 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对中国“酒文化”入木三分的把握,让严介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重要的关键性人物。而他的这种在酒桌上“该醉时坦然而醉”的慷慨心态,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也为他追加了更多的人情砝码。 记者的推断并不是没有道理,在与严介和的二次接触中,都感受到了他在酒桌上的“豪迈”与“坦然”。曾亲眼目睹了这位“傻瓜”企业家在酒席上与来宾打“通关”,而且用的还是大玻璃杯。 在与太平洋关系较为密切的单位中,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不可不提。在最初的扩张中,太平洋可以说是得到了该公司的鼎力相助。从融资到借款,从项目合作到工程分包,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都是严介和“两肋插刀”的朋友。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南京地铁等重点工程中,都能同时找到太平洋与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如影随行的某种默契,这里面既有合作的平级关系也有直接将项目分包给太平洋的上下级关系。 1995年5月,严介和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节。是年,被授予首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这年底,又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从此,严介和已彻底完成了从一名人民教师向知名企业家的转型。 据1999年召开的淮安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1995年严介和的引江建筑工程公司(太平洋前身)实现产值82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固定资产为4800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严介和个人资产没有超过3000万。 在南京立稳脚跟后,严介和的公司先后四度迁址。从青岛路到定淮门、旷庐路,直至现在的五台山1号。公司也先后三度易名。1995年,注册成立了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1996年6月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集团”更名登记;2003年,注册成立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从此,严介和才真正开始放眼中国、放眼未来。 今天的严介和已经完成了从蛹到蝶的蜕变。在一番光芒四射的热舞之后,又回归到了从蝶到蛹的淡泊与宁静。这种轮回或许就如严介和本人所说:“这才叫成熟”。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