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于汝民一辈子唯一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10:09 《英才》

  一辈子唯一的选择

  从装卸工到董事长,于汝民在天津港度过了全部的岁月。“我这一路走下来,没有一个台阶是跃过去的。” 于汝民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

  1968年初中毕业之后分配到天津港,从最基层也是最苦的岗位——装卸工人做起。“卸过尿素,卸过化肥,没有手套,一个工作日下来,指纹都磨平了,冒血筋,非常苦。”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于汝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做了半年装卸工,他转做了起重机司机,一直干到1972年,于汝民获得了一个机会,到上海海运学院读书。1975年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又回到港务局从技术员做起。

  2002年6月起于汝民任天津港务局局长,2004年6月天津港务局转制后任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07年任董事长。

  而在港务局局长之前,1996年,于汝民又放弃一个选择的机会,他本可以担任天津保税区管委会主任。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仕途”,而选择了心爱的天津港。在于汝民看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升官发财更重要。

  或许也正是因为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于汝民更能体谅他手下人的想法。有一位天津港的总工去世了,去世之后的一个星期,办公室工作人员到那位总工家中,要求把用过的手机交公。这事一出来,家属有意见,大家也议论纷纷,说是人一走茶就凉。于汝民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办公室的人,这件事欠妥当,“这个人过去了,他的手机谁会用?不如把他生前的手机送给家人做一个礼物,说下个月我们话费不能报销了,因为人不在册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在于汝民看来,这不仅仅体现了一种对人才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来企业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挣钱?我当时就考虑要改变这一切,要改变这种忽视人的作用,没有人情味的做法,这对提高企业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提出了减员增效。而天津港没有走这条路,当时天津港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无过失不下岗”。

  “一个职工下岗了,对天津港这样一个拥有2万多职工的企业来说,只是两万分之一,但对于下岗职工、对于下岗职工的家庭,那就是百分之百。如果下岗,首先要让经营者下岗,因为你没有能力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没有能力解决好企业和员工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个责任不应该落到员工身上。”于汝民如此讲道。

  天津港中层干部的每个生日都会收到于汝民的生日贺卡、礼物,每年春节之前他们的爱人也会收到于汝民的亲笔信,信中会提到一年当中工作的成就和辛苦。

  于汝民每年都会给员工推荐几本书,2008年他推荐给员工看《货币战争》,觉得:“这本书的理念很好,虽然里面可能不完全都是真实的,但是揭示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态度,我们该如何应对,同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也必须进入资本市场、金融领域。”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