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惠特曼离任 偶像为何速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琳桦

  如果给本月全球互联网的重要新闻做一个排序,“在线跳蚤市场女王”惠特曼的离任可能名列榜首。

  美国东部时间1月23日夜,作为eBay自上而下的命令,硅谷最具知名度的“行政首长”之一、执政近十年的梅格-惠特曼宣布将于3月31日“退休”,仅保留董事会成员一职。

  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普通谢幕,但对大部分经历过第一波互联网浪潮的人来说,消息的幻灭之处还在于:它挑起了情感上的涟漪。

  “新旧更替让人感伤!”一位公司业绩排名英国电子商务前四的CEO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他的复杂情绪;远在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人士谢文则如此感叹:“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第一波互联网的知识英雄正淡出舞台,历史的一页已悄然翻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惠特曼的离任是中国这句古老谚语的注解,但真正的伤感还不止于此。

  1月29日,硅谷一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Mike在给记者的邮件中这样评论:“我没有感觉失落。事实上,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51岁的惠特曼太老了,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只有23岁。”

  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被抛出:在社会性网络Facebook崛起背后,是雅虎、eBay等第一波互联网巨人“贵体有恙”的症状,以及它们承认已失去的最初推动其成为全球领袖的创新动能。

  “飘飘欲仙的‘少年’马上就‘苍老’了,”互联网界议论纷纷:“为什么在这个神奇的行业,生命的轮回感特别强烈?”

  或许,试图站在天空去俯视和概括一个行业的全局是危险的,但互联网商用历史不过才16年,在如此迅速的“新陈代谢”背后,他们觉得“是时候去做一些有价值的总结了”。

  偶像的“黄昏”

  作为eBay创业项目客齐集中国区负责人,王建硕认为惠特曼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多年来在为eBay培育全球市场的同时,惠特曼确实也在收获声誉。目击者这样描述2006年拉斯维加斯的eBay卖家聚会——“一场宗教集会,而不是普通的商务会议”。

  不过,正是在2006年底,“在线跳蚤市场女王”的去留成为公众话题。最早失去耐心的是部分商户,他们对eBay旗舰拍卖网站的每况愈下感到不满,呼吁公司对管理层彻底改组。

  事隔一年,面对Google等竞争对手全方位似的蚕食,华尔街也坐不住了,分析师亨利·伯杰直接建议:“惠特曼时代已经过去,eBay需要新鲜血液。”

  在“执政者”不满的信号背后,是近年eBay差强人意的表现。

  2006年中,在几个月即下跌近54%股价后,eBay破天荒宣布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此时它已进入挑战期,虽以大多数行业的标准衡量,eBay利润和收入增长率(2005年均为39%)仍相当可观,但与Google等增速更快的公司相比,它已失宠。

  自2005年到2006年,eBay股价下跌18%,华尔街喃喃自语——eBay是否会被收购?投资者们担心它会被Google或其它更年轻的对手击败,最关键的问题是:“eBay核心市场已趋向成熟。”

  1月30日夜,摩根士丹利在给记者的回复中发来一份截至2008年1月24日的最新报告,他们估计eBay 2008年核心业务涨幅仅在2%-3%之间。

  相比旗下增长迅速的PayPal、Shopping.com、Advertising及Classifieds业务(它们都来自收购或参股),eBay的核心业务增长已明显放缓。公司估计其所有业务在2008年增长率为11%-14%,但华尔街希望至少是18%-23%。

  “股价触底了么?”对eBay最新的一些变化如“买家得经验值、卖家交交易费”,摩根士丹利表示看好,并认为现在是买入eBay股票的好时机。

  但更多人感觉“惆怅旧欢如梦”。他们说,惠特曼离去背后,是偶像们——如eBay、雅虎、亚马逊等第一波互联网巨人迈入“黄昏”的缩影,而雅虎遇到的困难甚至更多。最近,它刚刚召回联合创始人杨致远作为新一任的CEO,但据说进一步的人事调整还将马上发生。

  的确,面对创新的冲击力,曾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元老级公司们也备感压力。而在一些重要市场,变革的速度甚至连Google也赶不上。

  2007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并付出9亿美元与MySpace结成广告伙伴。评论界认为,这显示Google在打造自有视频及社交网络服务上失败;而随后在与微软争夺参股Facebook失利后,骄傲的Google已难掩醋意。

  偶像为何速老?谢文认为关键在于:“这些年来尽管也做过适应时代的调整,但它们再没有过技术或模式上的创新,更多在靠市场运营作为业绩驱动力。”换言之,互联网的林中路似乎永远需要通过“做”去开创新市场,而不仅是简单“用”互联网。

  该观点也触及了一个敏感问题,即——改善运营是一码事,但与极具破坏力的新商业模式相比,来自后者的竞争可能要关键得多。

  “任何一种真正的科技都与魔术难以区分,这使达尔文的游戏规则被置于一个哈哈镜里。”采访中,欧洲的一位工程师这样描述:“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些世界性的‘创新者难题’。”

  消失的确定性

  作为一个产业快速新陈代谢的目击者,惠特曼可能更有资格感伤。

  事实上,她是目前硅谷少数在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即加入这一行业的重要人物。当其1998年加盟eBay时,网景正好死亡(其1995年成功上市掀起了全球网络狂潮);新一代统治者 Google还未崛起,搜索领域充斥的是“Alta Vista”等名字,而历史距离MySpace和Facebook等新秀的诞生,尚有5年之久。

  每个公司的个性可能不容忽视,它部分决定了公司的兴衰史,但人们仍然觉得有必要追问互联网这个特殊产业的一些共性。

  这是一个类似萨特对“存在之荒谬”的追问——“互联网这个走马换灯的世界到底需要什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它极端的‘喜新厌旧’?”

  答案之一可能是“互联网经济企业深层要素的充分流通”。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其它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信息的相对“对称”把很多“断路”变成了“通路”,这将导致创新更容易发生。

  “首先,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传播,”Mike指出,“其次,信息访问的壁垒已被降低,它给每个人创造平等机会,大大解放了用户成本。”

  正如王建硕所说,真正的问题恐怕不在于复制,而在传播速度:“知识传播的大幅增速,导致新技术的应用速度大幅提高,同时也导致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应用迅速增多。”

  商用16年来,互联网知识普及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更为可怕的是,随着2006年Web2.0互联网新浪潮的到来,它们预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转变,行业变革的速度在加快。

  分析人士们相信,创新加速的根源之一,是初创企业投资的新热潮,这些恐怕与eBay和雅虎等公司在本世纪初5年内面对“迅速增多的新竞争者得不到资金供应”的市场完全相反。

  2007年,美国风险资本家投资速度达到了近6年最快水平,几乎比1998年高50%。对创业者来说,尽管真正的商业逻辑并未变化,但在风险大打折扣之下,极具破坏性的想法将会出现,何况互联网的资本认可“先圈用户,再找商业模式”的游戏规则。

  资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创新,股市上的利润概念一直都是更深层、更基本的人类本能的高贵版本,这项本能即贪婪。在网络经济领域,贪婪更直接地表现在了通过对更高价值的期望而创造价值上——这改变了游戏的规则,却没有改变游戏的本质。

  如果说第一波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还是相对简单的“交换买卖”,那么这一波互联网浪潮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将复杂也美丽得多。“它的交易规则甚至给出了用户将完成自我实现的允诺,”维众投资副总裁毛向辉说,“这看起来更是个无限天花板。”

  分析人士们相信,创新加速的另一根源是技术的进步使个人建立互联网应用更为容易,一个高中学生就可以建一个Facebook与大公司竞争。互联网市场进入的门槛依然很低,下一个惊天动地的创意的出现也许为时不远。

  而更加恐怖的是,互联网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市场。现在这群随着互联网长大的用户有不一样的网络行为,他们更倾向“酷”,而不太在乎品牌。

  没有人真正清楚“客户需要的产品究竟是什么”这个谜团,而这种变化还可能日新月异。这就决定了有非凡创意的小公司能有机会与互联网巨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典型的一个代表正Facebook,它抓住了时代已不仅仅需要对客观信息进行收集的趋势,并最终因专注对现实人际网络的收集而收获胜利。

  “这也说明了一个更深刻的背景,”毛向辉说,作为一个智慧积累的结果,现在的创业者已明白复杂性所带来的创造力,及该如何利用技术与用户的群体效应去发挥这种创造力,“社会大众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很多,显然十年前,没有这样的环境。”

  随着人们新社会关系的变化,互联网的一些确定性似乎正在加速消失,这些变化将使互联网老牌企业越来越无法控制,而这也正是Facebook不断开放平台试图“集思广益”的原因。

  如何追赶网上创新速度?或许,老牌互联网公司也可以用通过收购方式去重获优势,但真正的问题可能不在收购初衷,而在于移植是否能够成功。

  “此前有AOL与时代华纳的失败合并,”毛向辉说,“而对Skype的收购也并没有帮助eBay。”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显示,Skype2007年Q1、Q2、Q3、Q4增长率都在下降,已从164%下滑至94%。

  互联网创业的低门槛也为大中型公司留住员工带来难题。”从内部管理上看,Mike认为这也是一些老牌互联网巨头的难题,而相当多80后(美国叫Generation-Y)进入公司,他们可能会与管理层因“代沟”发生摩擦。

  这可能是比情商大师戈尔曼定义的“CEO盲视症”更严重的问题,与互联网行业极其强调的内在创新精神相比,大公司业已成型的管理体制会成为拖累,这也正是Google的管理一直坚持完全不同于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的原因。

  新公司机会很多,但每个公司要保持不朽的挑战也很大。这究竟是一个机会多于竞争还是竞争多于机会的市场,目前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中国竞争“缺失”

  不过所有人都已注意到,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潜在用户,但相对全球市场,中国的互联网似乎独享类似孤岛的自我封闭,众多Web2.0公司依然笼罩在第一波互联网精英的光芒下。

  “原因十分复杂”,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认为,首先是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明显不够,“这也就使竞争中老牌互联网公司的品牌、资金优势更能起决定性作用。”

  “美国市场残酷竞争的驱动力是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以及国际化的扩张,但中国更多表现为公关手段等恶性竞争。”谢文认为,国内很多创业者并非真正热爱互联网,更多是借助互联网发家:“可惜的是,2003年前我们曾与美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但短暂竞跑后已疲态毕现。大家都在追逐短平快,指望一夜暴富,真正具有创新革命的东西都没有发生。”

  毛向辉也认为,国内社会的心态比较浮躁:“创业者更像追求一个快速消费品那样去追求一个idea。”

  “国内市场很多商业行为没有建立,”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外公司的冲击到了中国为何不能显现光芒:“不仅是一个本土化问题,他们确实被动地触碰到了一些无形的墙。”

  不过,大部分人都相信作为人共性的好奇心将促使中国互联网去寻求一些新东西。

  “目前的状态是大家都没精力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去做一些能预测未来的大事,”毛向辉说:“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天显得同样急功近利的投资者之外,迫切希望能看到有更多天使投资人的原因,风险的摊平将促进一个良性循环的发生。”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