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商界明星、企业家精神。“影响力”还意味着你是否代表了社会的标杆、大国的形象
文/本刊记者 申音
1873年,刚刚成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这部用讽刺笔触描写当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世情风貌的作品,意外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好标签。从此,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那半个世纪的美国历史——前所未有的繁荣,以及繁荣带来的混乱。
你是否联想起今天的中国?人民币成为最强势的货币,股市和房市竞相飙升,企业纷纷报出创纪录的盈利增长,到处都是热钱与宏伟建筑,所有人都在信心十足地预测着“黄金十年”,“大国崛起”和“赢在中国”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但那些严肃思考的人们在关心着另一个问题:这个“21世纪以来最大的经济奇迹”还能“持续”多久?因为那么多挑战显而易见。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环境的不断恶化,捉襟见肘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有劳资双方的对立,通货膨胀的阴影,人口老龄化,任何一个问题的恶化都可能让“奇迹”化为乌有。
“镀金时代”还是“黄金时代”?中国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而解答这个问题的部分责任正落在一小群人身上。他们在三十年前还一无所有,如今却掌管着巨大财富。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也经受着时代严苛的考验。他们的一个想法、一个决定、一个行动,都牵动着千万人的生活与福祉,他们可以只做赤裸裸的经济动物,也能成为肩负重任的社会公民。
没错,他们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报道对象——企业家。五年前,当《中国企业家》第一次推出“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的榜单时,我们更多寻找的是商界的超级明星、企业家精神的卓越代表。而今天,企业不再仅仅是企业家的企业,它同时要对投资者、员工、客户、政府、社区负责;企业领袖的责任也已超出商业或者地域的范畴,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标杆、大国的形象。
作为一本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毫无疑问推崇商业英雄,赞赏他们的领导力、创新力、前瞻性和产业影响力,但我们也认为,所谓的“企业领袖”需要符合更高的要求:仅仅埋头驱动企业已经不够,他们还必须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国际影响力、公众影响力。恰恰正是后面这些指标,成为左右排名的最重要变量。
作为2007年“终身成就奖”的惟一得主,王石恰好已经超前完成了这样的转变。如果说去年的“终身成就奖”得主柳传志、张瑞敏和鲁冠球等三人更像是过去30年中国商业的完美总结,那么王石,则代表了一种明日社会所需要的企业家形象。某种意义上,他所释放的积极影响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商业成就本身。
而在王石身后的“25位企业领袖”,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着一场并不轻松的转变。除了应付商业上的激烈竞争,他们还不得不调整自身及企业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多重标准。
相比去年的榜单,除了名次的上行或下移,已经有8位企业领袖跌出25人榜单之外。
是什么在背后决定了他们影响力的跌涨?
影响力之制胜点
资本市场 五年前,当我们谈到资本市场影响力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唐万新、顾雏军这些在股市上翻云覆雨的所谓“资本运作”高手。但今天,那些埋头实干、为股东创造切实回报的企业家,正享受着资本市场对他们慷慨的评价,比如苏宁的张近东(第12位),美的的何享健(第21位)。
“市值”成为衡量企业和企业家影响力的一个现成、直观的指标。
有一些人我们真的再也无法忽视。不管有没有“泡沫”,他们掌管的企业已经足以令世界生畏,比如中石油的蒋洁敏(第10位),工商银行的姜建清(第19位),中国移动的王建宙(第20位),中国国航的李家祥(第22位)。
优秀企业+明星企业家往往会刺激公众的过度热情。阿里巴巴的股票真的值得你付出超过200倍市盈率的高价吗?这取决于你是否继续相信马云(第2位),《经济学人》就认为该公司最大的财富也许是这位创始人。
公共事业 卖牛奶的牛根生(第3位)成了“讲师”,搞电子商务的马云关心起了气候变暖,做英语培训的俞敏洪(第8位)变为慈善家,造太阳能电池的施正荣(第17位)要做环保斗士。
在商业正职之外,企业领袖忙着塑造另一个角色,以至于让人担心他们是否不务正业、“杞人忧天”。但毋庸置疑的是,新一代的、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绝不再是社会事务、公共事业的旁观者与回避者。他们主动地走出“企业王国”,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到对社会趋势的驾驭甚至创造过程中。他们的个人魅力和财富,会让平凡乏味的公共事业焕发光彩,也有助于扭转社会公众对“富人”的某些偏见。
“更大的能力,更大的责任”已成为商界领袖们的普遍共识。
央企巨无霸 去年秋天,GE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拿到了波士顿咨询集团列出的新兴市场100家最重要公司的名单。
以下6家公司都包括在这个名单里,中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海油、中国国航、中粮集团,它们的领导人也在我们的榜单中集体亮相。仅仅几年前,这些企业还被视为命运堪忧的“恐龙”,而如今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列。
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群披着商人外衣的官员,新一代央企领导人能讲流利的英语,受过良好的管理训练,社交场合风度翩翩。要同时让数以亿计的用户、成千上万的股东尤其是政府大股东满意,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也许是《财富》全球500强CEO中最复杂的。
影响力之“暗面”
争议性 任正非,“技术派”的执着追求和国际化成就足以使其位列本届“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的榜首。但在社会责任感这项指标上,他仅仅排名第10位。
2006年的员工过劳死,2007年的两起员工因压力过大自杀,以及最近的“辞职门”,华为爆出的负面新闻几乎都与华为过分强调刚性管理、“狼性文化”相关。不管外界争论,埋头做事,我行我素似乎是任正非和华为的一贯风格。但在外界看来,这怎么也不像一个成熟公司的负责任之举,更有悖“和谐社会”的大势所趋。
在社会责任感单项榜上,史玉柱(第24位)压根儿就没有出现在前25名,从脑白金到巨人,从“中国首负”到身家500亿的新贵,他的巨大成功总是与巨大道德争议相伴而来,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业特色。
原地踏步 对比另一份榜单,或许会让我们的企业领袖们有些惭愧。在《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5位全球最富影响力商界领袖排行中,惟一的华人依然是年近80的李嘉诚,而印度都有两人入选。2007年,真正在国际化战场上取得成功的只有任正非和杨元庆(第2位)。
我们的创新单项榜也让人失望,名列榜首的依然是马云。除了奇瑞的尹同耀(第4位)和史玉柱,再无新人冒出。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