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PE新锐王刚:太阳能行业的坚定支持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1:1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翁海华

  王刚,被外界称为太阳能行业投资专家。尽管王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王所投的7个项目中,太阳能行业的项目只有2个。

  但毫无疑问,就是这两个项目,让王刚在投资界声名鹊起。王自己也承认,这是很伟大的项目,“很有成就感。”

  特别是江西赛维LDK,完全是从无到有。在其投资仅半年之后,LDK就在美国纽交所获得上市,募集资金达4.69亿美元。

  而随着LDK的上市,中国的太阳能上市公司已经不下10家。

  10月16日,本着上下游产业延伸的投资哲学,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阳能行业还有投资机会。”

  太阳能企业还可以投

  《21世纪》:目前太阳能企业近乎疯狂,在海内外上市的也有近10家,太阳能企业还值得投资吗?

  王:在2006年涌现出很多太阳能企业后,目前市场对太阳能的看法主要有两个种,一种说市场太热,很多没投任何太阳能企业的PE,认为第一波错过了,第二波就不能投,有泡沫。另外一种认为太阳能产业还能投,结果这波人全都赚钱了。

  现在是第三阶段,热得不能再热了。我的看法是正面的,未来还有空间,我们仍然非常关注太阳能。

  《21世纪》:NBP还在关注什么样的太阳能项目?

  王:投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硅原料,或者再上游的太阳能生产设备等,以及新技术的薄膜电子,衍生出来的太阳能产品。

  我们看最近三年太阳能的演变,2004年市场是以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为主的电池产品,2006年电池产能就已经相当饱和,而2007年硅片切片成长迅猛,现在硅料正在形成规模,估计08至09年硅料会形成一个饱和期。

  这样,在太阳能硅料、硅片、电池和组装应用四个环节当中,中国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及产能扩张过程中,势必带动上游设备及耗材的强劲需求。

  为何看好太阳能企业的前景?

  《21世纪》:即使在投资界,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太阳能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尤其是这样一个70%左右的成本依赖上游硅原料的行业。你是怎么看这一问题?

  王:告诉你怎么看,以当时的无锡尚德为例。

  首先,我们认为国外政府对太阳能的补贴不会取消,而且会长期支持绿色能源,会采取法律来推进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在国外调研的结果。

  第二,市场需求在扩大,成本在降低。太阳能电池企业每年的效率会提高5%至10%,这是通过生产流程的细化和优化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刚开始企业要政府补贴,但到一定程度(10年之后),这个成本企业可以自己消化。

  第三,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如何获得原材料?我们认为,当你的生产越来越精细的时候,成本下降后,会刺激需求,从而会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这样上游产品供应价格也会下来,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绝对是有优势的,而且全世界的太阳能一定会向中国集中,现在已经被验证。目前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硅片规模也形成了,现在正在形成的是硅原材料,这在当时是没有的,当时就只有太阳能电池。

  《21世纪》:促使NBP投资无锡尚德的原因是什么?

  王:当时我们觉得三年内肯定有规模化(太阳能)企业出现。什么原因呢?中国的企业优势会逐步得到体现,当国内硅材料规模化出现的时候,硅片的成本比例将下降,意味着非硅原材料的辅料,电力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机器折旧的比例增加。

  在硅料的成本占到70%的时候,中国企业的制造优势很难体现,但降到50%的时候,辅料可以国产化,这种优势逐渐增加。

  同时,国外的间接成本比较高(经营成本高)。

  另外,无锡尚德对成本控制非常好,比如,公司将破损的小电池片加工后,卖给草地灯厂商,利润率比整片的高。此外,为了节约成本,当时尚德的生产线用的基本上是二手货,而且为了增加产品的人力成本优势,降低破损率,最后一道原本自动化的工序改造为人工做。

  《21世纪》:后来为什么是LDK,而不是其他太阳能企业?

  王:随着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增加,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就不断扩大,当时国内的企业只做电池,对硅片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个瓶颈,有瓶颈就有市场,况且硅片比电池的毛利率还要高。硅片的投产时间长,至少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准备工作,而电池只要3至6个月的时间,进入壁垒因而也相对较高。江西赛维是无锡尚德的上游。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这个行业比别人看得远很重要,我们当时觉得硅片是好机会,只是找谁做而已,而接触下来,赛维是最合适的一个。

  《21世纪》:未来NBP主要看好哪些行业?

  王:现在我们看的比较多,一是能源类的(新能源、普通能源)和矿产资源类的企业,二是制造业,包括工业设备,大型的机械设备、机械加工,有独特优势的制造业,有技术优势的化工、钢铁设备,电机马达等,第三类是消费品、服务性行业,包括连锁的销售机构,有几百家网络和品牌优势的消费品企业。

  PE与VC之比较

  《21世纪》:做PE是不是有很大的风险?

  王:与VC相比,PE的风险要小得多。PE投资的诀窍在于分析和预测的精准。假设在未来两三年成功的必备条件有十条,你要分析得很精细精确,所以PE的工作量是远远高于VC的。

  VC是看行业怎么样,人怎么样,PE除此之外要分析很多,比如行业壁垒,设备产能有无保证,管理层是否稳定,客户的合同是否签完,什么时候竞争对手会进来和你打价格战,每一项都要分析得很细致。

  《21世纪》:投资LDK是不是更像是在做VC?

  王:我们投资赛维第一轮有点是一个VC,第一轮的投资风险比第二和第三轮大些,当时团队还没有组建完整。但其实,在我们分析产业所处的环境和LDK的基本面后,认为是万事俱备,只要我们去推动一些必要的条件,是不难完成其预定目标。第二第三轮就是典型的PE了。

  《21世纪》:你认为还能找到下一个无锡尚德或LDK吗?如果能,会在哪个领域?

  王:这是无法预测的,在哪个领域涌现都有可能,不一定在太阳能领域,我自己也在积极寻找。说实话,要做成一项伟大的投资,除了远见、经验、判断以外,有时还要靠机遇,所谓“机缘巧合“。

  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NPEA)

  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NPEA)为法国四大银行之一的法国外贸银行全资拥有。法国外贸银行私募基金迄今已经在全球投资了七百多个项目,管理30亿欧元以上的资金。

  NPEA成立至今已有8年的历史,广泛接触并投资各类增长型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能源,化工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近两年积极投资并引领其他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再生能源行业,所投资的无锡尚德和LDK太阳能均为再生能源之太阳能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两公司均已成为世界太阳能行业翘楚,并且在美国股票市场表现出巨大的增值能力。NPEA还对中国最大的微型声学器件生产商瑞声电子(AAC)进行投资,该公司于2005年8月在香港主板上市。NPEA也是领先的手机设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德信无线(Techfaith)的投资方,并帮助其于2005年5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本报记者翁海华根据资料整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