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伟:业绩考核是天大的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5:59 《国企》杂志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程伟博士访谈 - 本刊记者 郭大鹏 孙绍林 《国企》:11月2日,国资委为央企负责人第一任期颁发成绩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业绩考核在第一任期中的意义? 程伟:建立在清产核资、主辅分离,主业突出和统计评价基础上的业绩考核,是国资委推动下对国有企业最基础、最先导、最具驱动力的变革。 第一,国资委成立四年来,业绩考核显示出巨大的驱动力,使央企负责人更加关注成本,关注效益和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 第二,实现了业绩考核和分配制度的有机结合,把央企负责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挂钩,成功地推出了年薪制,这都最大可能地激发了负责人的斗志,挖掘了人力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的潜力。 第三,建立了出资人所希望出现的传导机制。通过业绩考核,由上到下,实现了决策科学,形成了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改革动力和传导机制,是基于市场的,因而是一定是良性循环的。 第四,必将实现业绩考核与战略规划、干部任免和中央企业重组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任何一个出资人都会很自然的想到这个层面,国资委也不例外。同时国资委的考核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从财务考核向战略考核进而向价值考核方式改变,因而建立在不同的考核工具上的分配制度就是历史的必然,比如全流通以后市值考核与股票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手段的有机结合也是价值考核的必然结果。 业绩考核不是个小事情。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业绩考核对全世界任何企业,都是天大的事情。 《国企》:如何更具体地厘清业绩考核和其他工作的关系? 程伟:概括起来讲,清产核资、主辅分离、突出主业为业绩考核奠定了基础,业绩考核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脉络,科学的业绩考核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国企》:我们了解,国资委和央企首次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时,断断续续做了大约一年时间,这中间是否存在很多的讨价还价? 程伟:没有讨价还价业绩考核就没有意义。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股东要考核企业,都会有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们从第一任期签订责任书和配合考核的情况看,非常多的央企负责人表现出了“马不扬鞭自奋蹄”的风范,并尽可能地发掘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潜在机会。 可以预见,不仅仅是第一次签订责任书,一年一年签下去,每年都会有讨价还价。要看到,这个过程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国资委和企业本身对一些影响业绩的因素的判断是有差别的。通过一些商榷,容易更合理地进行分类评价。 《国企》:如何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方式? 程伟:业绩考核,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看。 一方面,是从《公司法》和出资人的角度,对高管、董事进行考核,这是实现聘任的基础。这个意义上的考核,正在从财务评价向战略评价,进而向价值评价一步步地演进。所谓战略评价,就是要依托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种种外部因素,更科学更客观地评价企业。比如考核部分能源企业的业绩就要考虑油价上涨因素。更深一步讲,在全流通背景下,市值考核也提上日程,这方面,主要体现市场(股东)的评价,有利于促动企业对管理层和技术队伍实施中长期激励。 但要注意,单独使用各类业绩考核指标,都会有缺陷。 另一方面,基于风险管理的考核也已经提上日程,这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目的在于建立制衡的科学决策机制,达到风险和收益的有机统一。 《国企》:战略考核能否有效地量化? 程伟:2004年国资委发文,要求央企制定战略规划,意在为业绩考核夯实基础。战略考核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中海油提出“十一五”期间“再造一个中海油”,自然是可以量化评价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