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少年富豪:亿万身家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23:26  CCTV经济半小时

  在茅理翔创办的家族企业接班人培训学校正在申请一个特殊的学历,FE—MBA,即家族企业工商管理,茅理翔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模式就是家族式企业职业化管理,企业是家族的,但是管理是职业的,职业化的经理人管理的。

  揭秘少年富豪:亿万身家背后

  陈凌告诉记者,家族企业内部存在自省的问题,他们的顺利传承在整个中国也成了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在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家族式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时期,中国的民营经济将迎来重大的转折,而这些掌握巨额财富的家庭也将经历一次革命性的考验。

  明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开始陆续登上经济舞台,演绎出一个个创造财富的传奇,三十年后,这批民营企业家当中很多人已经到了退居幕后,把手中的财富交给下一代。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财富转移中,民营企业家们如何来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争取把自己的企业做成百年老店?今天我们就到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去看看。

  在浙江慈溪,记者见到了年仅31岁的余雪辉,他就是这家拥有上千员工的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据他和他家人的介绍,这个看上去很和睦的家族曾经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度面临姐弟俩要分家的局面,余雪辉的父亲20多年前开了这家工厂,他看到过很多身边的企业因为分家从此消失,但是不分家,最后自己的工厂很可能因为分歧太大而无法经营,分开后即使倒闭一家也还有另一家。为了让自己的家业继续延续,他最后还是决定要给姐弟俩分家。

  家里把土地、厂房、资金、人员一分为二,余雪辉分得了两千五百万资产,之后他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大胆开展电子商务,迅速扩展了海外市场,短短三年间资产激增到三个亿。他姐姐的工厂也顺利存活下来,并且也有发展,现在姐弟俩反而配合得相当默契,姐姐还把厂里一部分产品的外贸交由余雪辉的公司来代理,但是余雪辉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分家后能幸存下来的在当地只是极少数。

  虽然,幸运的是余雪辉一家没等到闹的不可开交再分家,但是从这段风波里我们可以发现,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就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企业的关系?要想保持家庭和睦,企业管理就容易乱了阵脚,而要想有效管理企业,有时候难免会伤害家人的感情。浙江慈溪有一位民营企业家,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企业走出这个死胡同,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浙江慈溪,叶守魁现在开了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但是在开这家工厂之前,他还开过另一家生产摸具的工厂,只是那家工厂已经不存在了,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亲戚、家人都在这个厂里,但是都不看好他的管理,都要对怎么管理评说一二。由于自己又不愿意伤害家人,后来他没有办法,一气之下把这个工厂关闭了。

  为了达到为家族开一个百年老店的目的,他到处考察,学习,认真思考家族式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9年后的2002年,他开办了现在的汽车配件厂。叶守魁认为,国内可以有家族式的企业,但是不能有家族式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家族企业必然有现代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目前,他的公司现在参照的是北美的现代管理模式,他告诉记者,就是在整个慈溪市都是最强大的一种管理体制,他的企业完全可以继续发展壮大。

  刚才叶守魁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可以有家族式的企业,但是不能有家族式的管理。他为了彻底根治自己企业身上的家族病,不惜另起炉灶,重新创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企业的改造。像叶守魁一样,浙江萧山市的陈德木也想对家族企业动一动手术,不过他要改造的不是自己的公司,却是自己的家庭。

  陈德木是浙江萧山杰牌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他遗憾地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只知道工作,对儿子的教育放松了,现在上初中时才开始重视对他的教育已经很迟了。20年前他开的工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控股集团,资产在一年一年地增长,随着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强烈地意识到了一种危机感,如果后继无人,自己的企业也许终将不复存在。

  陈德木称,他们要做500强的企业或许是不合适做的,但做500年的企业,他们是具有这种韧性,吃苦耐劳这种精神,但核心还是传承,怎么样把这种竞争力慢慢地往下传。为了达到自己企业延续500年的目的,他正在着手大张旗鼓地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

  陈德木认为应该让儿子从小树立一种为家族赚钱的信念,于是他带儿子去世界各地,让他体验贫穷和艰辛,他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儿子的危机意识。陈德木告诉记者,要让赚钱成为家族永远的动力,而且让它成为后代们的最高追求。

  陈德木的目标,“不求做到500强,只希望能做500年”。这位出身草根阶层的民营企业家,对家族企业抱着朴素的梦想。可是,这样的梦想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心里其实并没有底。究竟能富几代?浙江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和陈德木一样的困惑,而现在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开始把这些民营企业家的个人尝试变成了一场集体行动。

  茅理翔创办了一所家族企业接班人培训学校,他认为,家族式企业职业化管理,企业是家族的,但是管理是职业的,职业化的经理人管理的。

  在他创办的家族企业接班人培训学校,他们正在为学校申请一个特殊的学历,FE—MBA,即家族企业工商管理,请的老师都是各大名校的专家级教授,上的课程也是经过了特别编排的。

  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在中国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记者为此走访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家族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陈凌,他认为西方的工商管理的理论不能全面解决中国本土家族企业的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缺陷,然而现实中却有巨大的需求,因为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元素,民营企业在长三角的地位至关重要。

  陈凌告诉记者,目前在长三角,民营企业占90%以上,从创造的产值来说,占60%以上,那么民营企业里面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这个比例应该也在85%以上。

  陈凌称,在未来几年来将是当地家族式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决定着不少家族企业的成败,同时也将会使整个长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在未来几年,难免会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从此消失,而这些企业所掌握的资本也将重新流动。

  陈凌告诉记者,家族企业内部存在自省的问题,他们的顺利传承在整个中国也成了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在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家族式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时期,中国的民营经济将迎来重大的转折,而这些掌握巨额财富的家庭也将经历一次革命性的考验。

  半小时观察:财富属于企业 更属于社会

  “富不过三代”是一句老话,似乎也是一种经营规律。无数家族企业倒在半路上,这既是创业者的遗憾,也是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富不过三代”个怪圈,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成不变的答案。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答案,每个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接班问题。有的“家长”交不了班,有的儿孙没兴趣接班,更多的是家族后代没有能力接班。

  要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首先要走出家族企业自我封闭的怪圈。只有意识到企业的社会性,家族企业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经济的主流;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公众创造更多财富,这样的家族企业才能够基业长青,放眼望去,这样的范例并不少,依靠资本的力量,依靠现代化思维,依靠更加开阔的视野,家族企业才能真正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锦

  摄像:李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