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恩芳:学者型企业领军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8:23 上海国资
《上海国资》记者 武孝武 刘恩芳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谦和,稍微深谈,就又会惊诧于她的博学 刘恩芳 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都市建筑与住宅研究设计院院长、副总建筑师。1986年入党,中共16大、17大代表。 《上海国资》记者 武孝武 第一次找刘恩芳预约采访的时候,她刚从英国回来,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一直没有约到合适的时间。但是真正见面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和蔼可亲,说起话来轻声细语。 企业领军人 刘恩芳的头上有一大堆荣誉光环,而且她主持设计的数十个项目先后获得个国家、部级和市级奖项。 1986年,刘恩芳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随即进入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工作。1992年,她作为优秀人才被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前身之一)引进,担任设计所副主任建筑师。 199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浦东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刘恩芳亲身参与了浦东开发的过程。1992年11月,她到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浦东分院担任建筑设计工作。此后,相继担任过副主任建筑师、副院长、院长等职务。2005年1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将旗下的两家设计公司合并成为现代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现代都市院”),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和集团资深总设计师等国家一流人才,刘恩芳出任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虽然新成立的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这是摆在刘恩芳面前的一大课题。她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思考,提出了企业的第一个3年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率先提出了3个转变,即组织方式、发展方式和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组织方式,即通过设置专业设计所而改变传统的综合设计所,对外吻合市场需求、对内吻合项目管理的需求。由于率先走出了这一步,目前已经开始受益。 转变发展方式,即通过培育特色化、追求精细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加大传统设计优势的同时,注重专业精品品牌的培育,逐步在文化、教育、体育、宾馆和住宅等类型建筑设计中形成优势,以有利于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培养品牌、有利于形成特色。目前,现代都市院在社会上已初步形成建筑设计特色优势,在历年获奖项目中特色建筑占80%。 转变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加大力度发展建筑设计关联业务,增加业务链,扶持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加固设计、房屋检测,一是满足业主的全过程需求,二是做大市场。目前,现代都市院的关联业务每年呈两位数比例增长。 3年来,现代都市院营业净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企业战略目标和6大子目标都已超额实现,企业呈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同时,企业还连续2年获评集团文明单位,并且荣获2005—2006年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现代都市院拥有刑同和、魏敦山、蔡镇钰和章奎生等院士、大师、名人与设计、咨询经营组成的高端技术人才;拥有50余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工程师;拥有数百名老中青设计精英组成的专业设计团队。3年来,现代都市院的百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建设部、省、市级以上各类优秀设计奖项和科技进步奖。同时,现代都市院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设计团队保持长期友好合作。 谦和背后的博学 刘恩芳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谦和,稍微深谈,就又会惊诧于她的博学。 原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建筑师的生命。但对建筑师而言,光会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创新的时候自觉地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接续起来。用刘恩芳自己的话说,就是建筑师必须对延续城市文脉有高度的自觉。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建设大量的新建筑,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老建筑的保护,并使新旧建筑在风格上尽可能地谐调。 中国进入高速城市化时期以来,由于保护意识的滞后,许多城市的旧建筑都遭遇了大面积的破坏,上海也不例外。当时,上海采取的办法是只保护已经挂牌成为历史文化建筑的建筑,而对没有挂牌的则保护不够,尤其是上海的老式民居——石库门。因此,上海有一大批没有挂牌保护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被拆毁。 谈到这段历史时,刘恩芳说:“其实不挂牌不一定就没有历史文化价值。比如说一幢房子,现在我们看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价值,但是20年后我们再看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它还是有文化价值的。但是,现实往往是当我们发现它的价值、想到要保护它的时候,它早已经被拆掉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 但是,她也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而是城市化与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在当今世人的眼里,欧洲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可谓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但是当他们经历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时候,同样也破坏了不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已经被破坏了的确实很可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留下来的。同时,在新建筑的设计上也要主动地融合老建筑所涵带的文化”,刘恩芳说。 因此,她总在思考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江南园林、外滩的欧美建筑等常常使她陷入遐想。1998年9月和2006年12月她还分别远赴日本和英国进修学习,2002年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经常出席国内外的建筑学术研讨会。 黄天不负有心人,她的积极思考和勤奋探索也取得了不少回报。由她主持设计的上海市静安区“新福康里”小区是上海市旧城区改造示范小区,其独特的构思和大胆的创新对城市文脉的关注引发了房地产企业对上海老城区住宅设计的一场大讨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居住方、业主方乃至市领导的赞赏,并被推崇为样板。在她担任常务副总设计师的世博会浦江镇定向安置基地工程设计中,针对90中小套型住宅运用先进理念,创新手法,精巧构思,真正做到了面积小功能不少、造价低舒适度不低。为了百年老店进驻,该设计还利用园林布局手法,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力图使之成为人们居住的美景。最终,该设计获得了2006年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惟一的一等奖。 “我将和员工们一起,努力把现代都市设计院建设成一个富有创意、充满活力、最有价值的设计院,为社会奉献一座座经典的建筑精品,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段话。
不支持Flash
|